胡常海
[摘要]在中職汽修專業(yè)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精心設計教學任務,“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汽修;實踐課程;“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6-0089-03
中等職業(yè)學校汽修專業(yè)實踐課程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崗、敬業(yè)、刻苦、鉆研等素養(yǎng)為前提,注重過程性評價,要讓每位學生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以探索問題來引發(fā)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一直是廣大教師積極努力探索和嘗試的方法。其中,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探究,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含義
中職汽修實踐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然后精心設計每個問題“任務”,讓學生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完成一個一個的任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實現對所學汽修專業(yè)知識模式框架的建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的目的。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
本文以中職汽修專業(yè)“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故障診斷”一課教學為例闡述如何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
1.課程標準:了解水溫傳感器的作用和主要工作原理。
2.基礎知識:能描述水溫傳感器的檢測過程,能獨立規(guī)范地使用萬用表、診斷儀對水溫傳感器進行檢測,能根據檢測結果判斷出可能的故障,能獨立規(guī)范地使用萬用表排除和驗證可能的故障。
3.過程與方法: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分析掌握水溫傳感器電路的原理知識,并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完成水溫傳感器故障診斷。
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開拓進取、自主創(chuàng)新、友好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
5.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識讀水溫傳感器電路圖,練習水溫傳感器故障診斷的檢測操作。
(2)難點:學習判斷故障的分析方法。
6.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
7.設計思路:通過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自我學習的方式練習并掌握有故障碼的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故障診斷,具備一定的電路分析能力,為下一步“發(fā)動機綜合故障診斷”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分析和實操能力基礎。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環(huán)節(jié)流程
(三)學生完成任務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汽修專業(yè)實踐課程教學中,教師可按照“提出問題→解釋問題→舉例應用→學生實踐→學生探究→總結方法和規(guī)律”的順序來設計教學進程,實施教學。
1.引導學生做好實踐課程準備工作。
(1)安全防護:安裝車輪擋塊、尾氣排放管、內外防護等,檢查變速器擋位(自動變速器位于P擋,手動變速器位于空擋),手制動拉起。(完成□未完成□)
(2)車輛信息:
2.學生根據學習的知識,完成任務。
【任務一】故障現象確認
(1)說明:車輛設置了水溫傳感器信號線斷路的故障。啟動發(fā)動機,觀察儀表指示狀態(tài),主要包括發(fā)動機故障警告燈、發(fā)動機轉速表以及水溫表,然后使用診斷儀讀取故障碼和數據流并記錄,主要記錄發(fā)動機轉數和冷卻液溫度。目的是讓學生練習并學會使用診斷儀讀取故障碼和數據流。
(2)分配:學生20人左右,5人一組,以小組長為主,其他人配合完成操作。
(3)DTC:P0118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電路電壓過高。
【任務二】電路識讀
(1)說明:任務一結束后集中反饋故障現象,然后著手完成任務二。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通過查閱維修手冊首先認知水溫傳感器的電路,然后查閱電路系統(tǒng)測試,理解和梳理診斷流程。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查閱維修手冊獲取維修資源。
(2)在學生認識電路和插接器端視圖后讓學生將電路和插接器端視圖畫在工作單上,加深學生對電路的了解。
(3)1號端子對應的是信號線,2號端子對應的是搭鐵
【任務三】基本檢測和觀看視頻(操作視頻和微課)
(1)說明:每組分成兩個小組,其中一個小組在工作單的提示下輪流并合作完成實車的基本檢測,另一組觀看視頻學習診斷流程和操作方法。任務三的兩項任務同時進行,分組輪換。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診斷流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操作步驟:
第一,點火開關置于OFF處,拔下冷卻液溫度傳感器。
第二,測量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搭鐵端子對地電阻值:<10Ω。
第三,點火開關置于ON處,讀取故障碼和相關數據流。
無DTC□有DTC□:P0118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電路電壓過高。
第四,點火開關置于OFF處,使用跨接線將水溫傳感器信號端子和搭鐵端子跨接。
第五,點火開關置于ON處,讀取故障碼和相關數據流。
無DTC□有DTC□:P0117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電路電壓過低。
第六,使用萬用表20KΩ的檔位測量水溫傳感器的阻值。
(3)學生集中反饋檢測結果,對照上面的標準檢測結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電路分析,確定可能的故障原因,并布置任務四。
【任務四】故障點確認
(1)說明:學生集中反饋基本檢測的結果和懷疑的可能故障,探討驗證的方法,然后分組輪流完成故障驗證并填寫工作單。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故障的驗證方法。
(2)故障診斷碼說明:
DTC P0116: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性能—B類。
DTC P0117: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電路電壓過低—B類。
DTC P0118: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電路電壓過高—B類。
DTC P0119: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ECT)—傳感器電路間歇性故障—B類。
(3)設置故障診斷碼的條件:
P0116:發(fā)動機運轉,傳感器信號卡滯測試發(fā)動機控制模塊,檢測到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信號突然改變,比發(fā)動機起動時的進氣溫度至少高出20°C。測量的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高于發(fā)動機起動時測量的進氣溫度,且不在標定車型范圍內。
P0117:發(fā)動機控制模塊檢測到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1信號低于0.27伏,其溫度高于137°C并持續(xù)1秒鐘以上。
P0118:發(fā)動機控制模塊檢測到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1信號高于4.96伏,其溫度低于?39°C并持續(xù)10秒鐘以上。
P0119:發(fā)動機控制模塊檢測到發(fā)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1信號突然變化,上升或下降至少5°C,并持續(xù)1秒鐘以上。
(四)師生評議
1.說明:以探討的形式進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操作,師生歸納總結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故障診斷策略。
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核心部件是一個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器(NTC),其電阻值與溫度成反比,因此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信號電壓與溫度成反比。
2.設置水溫傳感器信號線搭鐵的故障,讓學生練習故障診斷。
3.學生完成理論題目,作為本次課知識的驗證與鞏固。
綜上,“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應“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汽修專業(yè)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調動中職汽修專業(yè)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完成一個個目標任務,培養(yǎng)學生愛崗、敬業(yè)、奉獻、刻苦、鉆研等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和動“心”,實現知識技能、水平和情感的提升。“任務”只是一種手段、方法,目的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得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