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祥
[摘? ? ? ? ? ?要]? 中職教育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yǎng),不僅要從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方面出發(fā),還需要對思想道德進行培養(yǎng),從學習、工作、生活三方面為學生打下基礎。對中職院校的德育,要進行系統(tǒng)化管理,成體系的規(guī)劃,要進行相應配套設施的完善和師資力量的儲備;對學校,始終要將育人作為首要目標,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從而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全面性人才。
[關? ? 鍵? ?詞]? 中職學校;德育管理;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9-0186-02
一、中職學校德育的特點
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國家對其成長發(fā)展有基本的要求,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也有很明顯的特點可以作為教育的依據(jù)。
在心理特點上的表現(xiàn)是最明顯的,剛剛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還較小,大多還在18歲以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剛開始形成對社會的判斷,逐漸能夠理性看待事物,對待別人的建議也可以進行理性思考,慢慢擁有屬于自己獨立的人格。但是,目前這個階段的學生還不夠成熟,思考問題不夠全面,容易出現(xiàn)極端的情況,看待問題不夠深入,很難透過事情的表象看到本質,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對中職學生的心理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有很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中職學生還具有叛逆的心理,很多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是很理想,再加上與社會接觸過多,不可避免地會沾染上一些社會惡習,比如抽煙、喝酒、早戀、上網(wǎng)等不良風氣,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業(yè)以及綜合素質方面和普通高中生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而且很多中職學生學習差,綜合素質低,這和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關系,很多學生都是農村家庭出身,也有一些從小家庭不完整,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從小便缺少陪伴,對于學習,更是無人進行引導和幫助,這些學生小小年紀便對學習產生厭惡。所以根據(jù)這種情況來看,學校和教師對中職學校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構建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機制不完善
我們都知道,中職院校對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有著一套完善的評價機制,可以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但是對德育教學來說,無法通過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的評價,因為德育是軟性指標,很難進行統(tǒng)一評價。所以這就導致了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德育不夠重視,對這項工作的投入也較少,更沒有完善的制度和規(guī)定去進行約束。在這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對開展德育工作會有一定的阻礙和影響,與德育工作要達到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二)教育模式的問題
很多學校只把德育課當成是一門純粹的理論課看待,并沒有安排相關的實踐活動,只是進行理論的宣講,缺乏互動和實踐。沒有了實踐的支持,整體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中職院校對德育的目標性過于理想化,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導致制定的目標往往無法達成,也沒辦法落實下去。所以對于中職院校來說,不能僅為了目標去進行形式上的教育,要設定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道德素質,讓學生能夠在社會中真正立足,有競爭力,而不僅僅是為了傳達教育方案上的內容。
(三)內容設定及詳略設計
從德育工作的內容來看,學校為了防止學生沾染不良風氣,制定了很多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約束,這些約束雖然能夠阻止相關不良風氣的蔓延,但是過多的約束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師生之間往往因為這些規(guī)定爆發(fā)矛盾,從而引起沖突,起到反面效果。對中職學生來說,不能一味用規(guī)定去限制,要進行引導,一味地圍追堵截只能造成矛盾激化,引起更大的沖突。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要能將課本的知識教給學生,但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目前,大部分教育經費都用來投入在知識、技能上,對德育并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投入,德育工作缺乏支持,這使學生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困難,對技能教學造成消極的影響。
(四)形式與內容不能達成統(tǒng)一
對德育教學的現(xiàn)狀,很多中職學校都規(guī)定了要開展德育課程和課時要求,但是對內容卻沒有明確要求,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實際調整。教師也沒有應對這種情況進行教學調整,所以導致目前德育課在內容方面和一般的理論課程并沒有區(qū)別。在中職院校中,一般德育教學都是由班主任來主抓,而專業(yè)課老師只關注于自己課程的內容,并不在意德育的發(fā)展情況。所以,教書育人并沒有落到實處。
我國目前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關鍵時刻,經濟穩(wěn)中有升,所以這個階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各個階層都是國家發(fā)展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階層產生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經濟形勢受到影響,加強思想道德,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能夠在遇到問題時做出更正確的選擇,不管是對個人還是整個社會都會有著正面影響。
三、中職學校德育精細化的對策建議
(一)首先構建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應構建一個自循環(huán)的德育活動管理體系
作為學校中對德育工作進行全面管理的機構,德育處要以學年為周期,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大綱》為準則,對主題教育進行序列化和系列化劃分,將教育內容進行整合和完善,從而對本學年度的相關德育工作進行具體的安排落實。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層次的德育內容,每個年齡段所安排的內容不同,要達到的效果也要有所差異,不同學生存在不同的層次差異,讓學生能夠接受到新穎、豐富且具有個性化的德育,使德育獲得更好的效果。對德育工作的每個項目都要形成閉環(huán),形成自我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合德育工作實際落實情況,形成相關的檢查和評估系統(tǒng)。以德育處為德育工作開展的核心,圍繞這一核心,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特色德育工作,為德育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提供穩(wěn)定的保障工作。在思想上,學校的所有領導都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要將德育任務放到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制定相應的計劃、制度以及措施去落實德育的效果。要加大投入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經費去保證相關圖書、資料的投入,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將理論結合實踐,提升教育效果。
(二)對德育處的相關工作要進行細致的劃分,制定相關的工作細則,對每一項工作進行詳細的安排和任務的細化
對于每個崗位,要將工作落實到人、落實到天,將每天需要進行的工作進行量化,作出明確規(guī)定,設立明確目標,制定德育化管理工作的程序。對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科學化的評價和獎懲體系的制定,充分發(fā)揮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營造競爭性的工作氛圍。工作的開展要圍繞班主任的工作職能去進行落實細化,通過對其工作完成的質量以及效率和在其工作中創(chuàng)新性精神的體現(xiàn)進行相關的評價和獎懲制度的建立。對于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對工作的標準化和精細化考量,對于這類工作,不宜設置過大的難度,要讓每個人員能夠感受到競爭,同時又能將自身的工作不斷地做細做深,力求完美。而對于創(chuàng)新性精神,則要持開放性的態(tài)度,給予工作人員足夠的發(fā)展空間,這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會非常高。通過對這兩者的結合,將德育工作進行完善,對德育成績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也要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工作予以重視,多安排相關培訓和提供交流機會,讓其可以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不斷總結,不斷改進。
(三)完善德育考核制度,根據(jù)員工具體情況和知識水平進行對應的考核
從內容、時間方面進行層次的劃分,并將相關制度進行有效落實,幫助員工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在目前的高校中,對德育工作都有了相關的認識,但工作的開展和考核主要還是集中在德育處和班主任這兩個小的群體中,對于其他崗位人員涉及較淺。對所有崗位都要制定相關的考核標準,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來。各院校要針對“三貼近”進行深入研究,在教研與德育工作中做好結合,構建相關機構,落實人員職責和制度。綜上,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質量和效率,對于中職院校的工作,要更加精細化管理,事無巨細,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好地以德育為導向,將德育工作的積極作用展現(xiàn),幫助我國人員素質更好地提高。我國目前進入一個高速發(fā)展的階段,利益沖突也在不斷凸顯,人與人之間因為利益而造成關系緊張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對社會的整體團結非常不利。所以這就需要提高全體的素質,要用友好和諧的精神去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消除誤會,促進彼此之間的信任,用包容的態(tài)度去面對每一個人,求同存異,共同發(fā)展,共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
參考文獻:
[1]胡常海.中職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的實踐研究:以皖江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為例[J].職業(yè),2014(26).
[2]田純亞,覃章成.在困境中突圍[J].中國德育,2012(4).
[3]張春紅.對中職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思考:也談普通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經驗借鑒[J].貴州教育,2005(16).
[4]蘭錄平.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問題和對策[J].職業(yè),2017(23).
[5]郝曉麗.淺談“孝”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借鑒意義:以成都華商理工職業(yè)學校為實例[J].長江叢刊,2018(13).
[6]林榕.全員參與,共建中職德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4).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