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師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且積極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創(chuàng)新,促使教學模式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發(fā)展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有關的研究人員帶來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初中;生物;教學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步伐果斷加快,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教研工作者意識到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僅要注重成績的提升,同時也要提高對于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關注,特別在此新課程改革進程制定加快的形勢下,初中生物教師有必要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地總結經驗,將提高學生核心素質作為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盡可能獲得更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并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以完善,使之內容得到優(yōu)化,并拓展教學形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首先針對初中生物課程的核心意義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 初中生物課程的核心意義
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那么就要強化對于知識的傳授能力,從自身做起,轉變以往的生物教學理念,并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得教學方法更具適應性,更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使學生改變對于生物課程的認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首先令學生明確生物知識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差異性,而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思想,并且對生物課程具有更為全面的了解,進而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新的思想,并且找尋學習樂趣,掌握更為豐富的生活知識,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生物知識進行深刻探討,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更加高效、更加科學,有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光合作用相關知識無疑是重點內容,初中生物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若想將植物光合作用相關知識傳達給學生,那么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下教師通常都會灌輸式教學法使學生明確光合作用對于植物生長的影響,植物生長過程中可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更多的氧氣,這一過程對于空氣凈化將會產生一定的作用。但是,若從全方位的角度進行分析,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僅僅涉及光合作用,同時也會伴隨著呼吸作用等,植物在白天通常都會以光合作用的方式產生更多的氧氣,夜間植物則會以呼吸作用的形式消耗更多的氧氣,那么此時也會有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許多人愿意在房間中放置不同種類的綠色植物呢?對其根本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是由于這部分人群僅僅將關注重點放置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上,卻未能意識到呼吸作用對于人體的影響,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將會消耗房間內的許多氧氣,并且使得空氣中所含的溶氧量降低,若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同樣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相應的影響。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分析,學生將意識到生物課程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愿意自覺接受教師的指導與教育,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更多趣味性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加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思維,對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
二、 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路
(一)培養(yǎng)學生生物思維
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使得越來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師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生物思維對于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學生生物思維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并且也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若想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思維,那么就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同樣以植物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為例進行分析,在植物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使學生意識到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不同表現形式,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是保證植物生長的重要形式,學生若遇到相關的生物習題,需要從全面的角度進行分析,在掌握其中所給的知識點以后,則要進一步明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兩者之間的異同,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問題的內涵,這樣的解答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同時可以使得解題思路更加清晰,進而避免出現各類的錯誤與問題。
(二)以科學論證為基本導向,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思維
生命體的存在體現了一定的生成性與開放性,人的思維無疑是典型的代表,人的思維同樣體現了一定的生成性與開放性,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以固化的教學形式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將使得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的發(fā)展也會停滯不前。基于這一情況,建議初中生物教師提高自身的引導性意識,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并不斷夯實自身的基礎能力,促使學生的發(fā)展更加長遠。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施科學論證,使學生形成理性思維。譬如,教師在教授性別與性別決定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通過課堂導入的形式引入相關的知識點,首先教師提出相對應的問題“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生男孩還是生女孩究竟是不是母親所決定的?”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全方位的思考,三言兩語的表達自身看法,有部分學生認為母親決定了孩子的性別,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母親無法決定孩子的性別,此時課堂氣氛也將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接下來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引入相關的知識點。而后通過基因遺傳示意圖展示的方式講解人類性別染色體遺傳規(guī)律。通過教師的有效證實,學生將會意識到生物學習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并且生物學的有效探討對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的發(fā)展具有巨大的動力。這一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形成科學思維,愿意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歸納以及推理的多種方式深入探索生命存在的規(guī)律,并自覺參與到生物學的相關議題中,通過有效的探索使得科學性思維更加深刻,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將情景活動作為有效載體,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生物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掌握更為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同時也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作為基本目標,引導學生基于部分生物學理論進行針對性地分析,通過有效且系統(tǒng)化的討論生物學議題,深化學生對于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并且在客觀判斷以及理性分析的同時也會意識到生物學理論所涉及的社會發(fā)展問題,進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并且在自我發(fā)展與自我成長的同時意識到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自身日后發(fā)展的影響。總而言之,教師在生物學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必要提高對于價值教育方面的重視,比如,在教授“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相關課程時,就可以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意識到毒品對于人身健康的負面影響,并且,毒品的危害不僅僅體現在人身健康方面,同時也會限制人身自由,影響人的意志力與正常的生活習慣,并且會帶來巨額經濟壓力,限制人的發(fā)展。在課題研究后,學生將會意識到毒品的巨大危害,并且也會發(fā)自內心地意識到抵制毒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一探討式教學法的應用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有助于深化學生印象,使學生深刻體會生命存在的意義。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針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教學策略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首先針對初中生物課程的核心意義進行分析與總結,而后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路,建議首先培養(yǎng)學生生物思路,可將科學論證作為導學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最后可以以情景活動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促使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為其日后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健,王聰,陳博杰,等.中學生物學科“智慧學伴”平臺的構建及其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9,26(1):59-64.
[2]馬小明.例談生物科學史在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9,44(7):8-9.
[3]譚永平.中學生物學課程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教育價值[J].生物學教學,2016,41(5):20-22.
[4]朱曉燕,張罡,解凱彬,等.深度學習理論在發(fā)展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實踐[J].生物學教學,2019,44(4):21-23.
[5]張偉艷,楊桂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生物實驗教學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0):28-31.
[6]包春瑩.從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分析初中生物學的教育價值[J].生物學教學,2018,43(8):24-26.
[7]郝琦蕾,樊桂芳.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11(1):72-77.
[8]胡興昌,王炳成,王海霞,等.依托生物教學,落實學生發(fā)展性核心素養(yǎng)[J].基礎教育課程,2019,16(14):69-74.
作者簡介:
張復斌,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永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