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婷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方法,盡可能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所以教師需要積極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本文深入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的實用性很強,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樣做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能確保學生通過團隊合作提高語文能力。
一、營造良好環(huán)境,強化師生合作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應該積極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彰顯學生的主體性。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需要發(fā)揮好自身引路人的功能,在課堂上引導把握學生小組的討論進程。如果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學習難題,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積極點撥,幫助學生釋疑。對于合作氛圍不佳的小組,教師需要和學生以平等的角度交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小學生的交流欲望。
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接龍的形式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詞,接著教師隨機抽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同時深入解析文本中的核心字詞。比如本篇課文中出現(xiàn)的“滸、翰、敷、悼、唁”等字,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為學生進行字詞辨析。例如“滸”是有三點水旁的,需要引導學生注意和“許”的區(qū)別;“敷”和“縛”也不能混為一談;“翰”字在書寫時避免多寫一筆;追悼的“悼”注意和“掉”區(qū)分等等。當教師為學生處理完字詞障礙以后,在歸納總結文章的主旨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文章中和魯迅相關的事件,并將此作為討論話題展開互動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fā),而且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應用小組合作模式,這樣不僅能夠發(fā)散學生思維,而且也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提升團隊精神,對小學生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二、組織合作學習,倡導自主學習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可知,當前的素質教育需要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簡言之,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角色,為學生做好引路人,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合作,通過合作來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小組合作,小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精神也能得到培養(yǎng),甚至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習質量以及效率。基于此,教師在授課中需要預留充足時間,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群島》時,需要具備一種突破精神。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的是以固定的小組模式展開學習,但是這種小組形式并不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小學生由于不滿意其他組員,甚至對小組合作模式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將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成員,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能夠活躍班級討論氛圍。在上課過程中,學生都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喜歡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發(fā)組成了臨時學習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我真實感受的機會,這就給小組交流帶來了良好的氛圍,接著,當學生匯報成果時,每個小組都采取獨特的方式進行,有的利用朗讀的方式,而有的則是以個人代表小組的講解模式……總之,每個小組在合作交流中都學有所獲,也因此,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相關知識迅速掌握,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了領路人,真正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小組合作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另一方面讓組和組之間形成競爭的局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而且也帶動了班級整體語文水平的提升。
三、發(fā)揮學生長處,發(fā)展獨特個性
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核心因素是學生的參與度,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時,需要為學生揭示文本教材的核心價值,而且還需要依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認知水平,立足于科學的角度組織合作學習。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一定要盡可能多樣化,而且要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生動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升小學合作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讀文本,同時要求學生按照課文中所敘述的景物釋放自己的想象力,為這些文字配上精美的插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課文順序,以小導游的身份來編寫一段獨特的導游詞;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還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以及特長展開分工合作,讓學生借助朗讀、繪畫、寫作以及表演等方式來感受課文的內(nèi)涵。如此一來,不但能夠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的教學中,而且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開展小組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小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小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揮,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自身的長處出發(fā),發(fā)揚自己的個性,在小組中釋放自己的潛能,促進小學生的獨特發(fā)展。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它不但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而且具有多方面的效用。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發(fā)揮潛能,讓小學生在合作中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月.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中華少年,2019(30):80.
[2]牛雪梅.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學周刊,2019(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