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對高職院校的552名貧困生和654名非貧困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處于中等水平,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高職貧困生的韌性顯著高于非貧困生,但整體心理資本及其它維度顯著低于非貧困生;性別、專業(yè)類型、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有學生干部經(jīng)歷等因素會影響高職貧困生的心理資本狀況?;谏鲜鲅芯拷Y(jié)果,就如何提升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調(diào)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9-0194-03
Abstract: Using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PPQ) to survey 552 poor students and 654 non-po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vocational poor students is at a medium level and there is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resilience of poor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poor students, but the overall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other dimension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n-poor students.Factors such as gender, major type, whether they are only children, and whether they have student cadre experience will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vocational poor students' situ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on how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vocational poor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countermeasures
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生共有4387.89萬人次接受政府、高校及社會設立的各項資助,受資助總金額達1150.30億元[1]。與2008年的全國受資助普通高校學生1300多萬人次、資助金額近227億元[2]相比,受資助學生增長了約3000萬人次,資助金額增長了5倍多。由此可見,近十年來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取得跨越式發(fā)展,解決了高校貧困生經(jīng)濟方面的后顧之憂。
貧困生是象牙塔中的弱勢群體和問題多發(fā)群體,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如果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會阻礙其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影響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提升,甚至影響國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此,開展貧困生資助時,需要加強心理援助,將“扶貧”和“扶志”相結(jié)合,實現(xiàn)“雙重脫貧”。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提出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3],在大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貧困生心理援助問題。
心理資本也稱積極心理資本,是重要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是促進個體成長和績效提高的心理動力,它猶如心理免疫細胞,能有效預防、降低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推動個體心理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促進人們提升績效、幸福生活。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和樂觀是心理資本的四大核心元素。自我效能感是自信程度;樂觀指對成功有積極的歸因;希望指個體對實現(xiàn)目標有積極預期;韌性是個體身處逆境時的心理“復原”能力。心理資本具有可測量、可開發(fā)、可管理的特征[4]。
研究表明,心理資本狀況能顯著預測心理健康水平[5]??梢?,心理資本培育有利于促進貧困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進行心理資本培育既符合發(fā)展性和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又能實現(xiàn)對貧困生群體的心理幫扶。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以本科生為研究對象,較少涉及高職貧困生,且結(jié)論存在一些出入。鑒于此,本研究試圖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掌握高職貧困生的心理資本現(xiàn)狀并探討成因,進一步提出提升策略,以期為高職貧困生資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新的視角和決策參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高職貧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在廣州、汕頭、清遠、河源、惠州五個城市的七所高職院校進行調(diào)查研究,共收集到552名經(jīng)過學校認定的貧困生的有效問卷。其中,男生258人,女生294人;獨生子女137人,非獨生子女415人;生源地為城鎮(zhèn)的212人,農(nóng)村的340人;體育類專業(yè)學生249人,非體育類學生303人;大一、大二學生人數(shù)分別為 293人、259人;有學生干部經(jīng)歷的學生153人,無學生干部經(jīng)歷的學生399人。此外,根據(jù)研究需要,在上述學校同步隨機收集到654名非貧困生的有效問卷用于差異比較。
(二)研究工具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進行研究。問卷第一部分是被試基本情況調(diào)查表,第二部分是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6],由張闊等人編制,26個題目分布在自我效能感、韌性、樂觀、希望四個維度,采用Likert七點計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資本狀況越好。該問卷信、效度良好。
(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主要進行描述統(tǒng)計和差異檢驗。
二、研究結(jié)果與討論
(一)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心理資本的差異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高職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心理資本的差異,結(jié)果見表1。由表1可知,貧困生的整體心理資本及希望水平顯著低于非貧困生(P<0.05),貧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樂觀水平顯著低于非貧困生(P<0.01),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首先,貧困生從小所處的生活和教育環(huán)境較差,經(jīng)濟和社會資源相對匱乏,導致貧困生看不到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因此,貧困生希望水平顯著低于非貧困生。其次,由于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貧困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zhì)的提高受到限制,眼界及才干的提升也受到影響,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因此,自我效能感較低。再次,由于自卑,貧困生習慣于把失敗歸因于內(nèi)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天資愚鈍、能力較差等;把成功歸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運氣較好、任務簡單等,往往忽視了自身優(yōu)點。這種消極的歸因風格導致貧困生關注的是失敗,體驗到的是挫敗感,不利于提高心理資本。
與賀斌(2014)[5]的研究結(jié)果有所不同,本研究中貧困生的韌性顯著高于非貧困生(P<0.01),這可能與貧困的磨礪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貧困也是一種財富,它使貧困生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更多的困難和挫折,經(jīng)過貧困的磨礪,貧困生獲得了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優(yōu)秀品質(zhì),因而韌性水平較高。
此外,由表1可見,高職貧困生的整體心理資本及各維度得分均略高于臨界值4,處中等水平,這代表高職貧困生的心理資本屬于正向積極的狀態(tài);當然,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有很大提升空間,各維度發(fā)展不均衡,自我效能感亟待提升。
(二)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的人口統(tǒng)計量上的差異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在人口統(tǒng)計量上的差異,結(jié)果見表2。
1. 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在性別方面的差異
由表2可知,高職貧困生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P<0.01),但整體心理資本及其它維度差異不顯著。原因如下:首先,人們的刻板印象對女性的認知偏差削弱了女性的自我效能感。人們對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刻板印象,人們傾向于認為男性是勇敢堅強、中流砥柱的形象,女性是膽小軟弱、隨波逐流的形象;男性更善于吹噓,傾向于過高估計自己;而女性則更謙虛,傾向于低估自己。因而男生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女生。其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男性和女性擁有趨于平等的社會地位,享有相同的受教育權(quán)力和教育資源,因此,在性別上整體心理資本差異不顯著。
2. 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在專業(yè)類型方面的差異
由表2可見,高職貧困生中,體育類專業(yè)學生的整體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韌性顯著高于非體育類專業(yè)學生(P<0.01),但在樂觀、希望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趙娟(2018)[5]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原因可能如下:體育鍛煉中的成功與失敗能給貧困生帶來豐富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樂觀的心態(tài),磨煉堅韌不拔的意志,促進韌性水平的提高;體育鍛煉能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進而促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3. 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在是否獨生子女方面的差異
由表2可知,高職貧困生中,獨生子女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P<0.05),非獨生子女的希望和韌性顯著高于獨生子女(臨界值分別為P<0.05,P<0.01)。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首先,由于沒有代溝,兄弟姐妹之間的溝通比跟父母之間的溝通更順暢;同時,由于存在血緣關系,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一般優(yōu)于朋友之間的關系,與兄弟姐妹的相處使非獨生子女更懂得分享和合作。這可能是導致非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心理資本差異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子女較多,每個子女獲得的資源和父母關愛相對較少,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或與兄弟姐妹合作去解決困難或問題,應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增強,韌性和希望水平得到提高。而獨生子女由于是家庭關注的焦點,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養(yǎng)成了依賴的習慣,應對壓力和困境的能力及自我復原的能力較低,容易產(chǎn)生悲觀、消極情緒,因此,韌性和希望水平較低。
再次,非獨生子女由于有作比較的參照物,他們能更客觀地進行自我認知,而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兄弟姐妹競爭和比較,享有更多的資源和關愛,對自己的評價可能過高;而因而獨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更高。但這種自信缺乏客觀性,遭遇挫折時受到的打擊更大。
4. 高職貧困生心理資本在是否有擔任學生干部經(jīng)歷方面的差異
由表2可見,高職貧困生中,在整體心理資本及韌性維度上,有擔任學生干部經(jīng)歷的學生顯著高于無此經(jīng)歷的學生(P<0.05);在自我效能感維度上,有擔任學生干部經(jīng)歷的學生顯著高于無此經(jīng)歷的學生(P<0.01)。這既與學生干部自身的能力和素質(zhì)高息息相關,也與做學生干部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首先,只有能力和素質(zhì)出類拔萃的學生才能從競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學生干部。其次,根據(jù)方必基(2015)的研究,生活事件對心理資本有顯著影響[11]。擔任學生干部是一個正性生活事件,根據(jù)皮格馬利翁效應,學生干部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會更高;同時,擔任學生干部之后,通過組織各種大型活動,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進一步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并取得顯著提高,因此,在整體心理資本、自我效能感和韌性上,學生干部高于非學生干部,且差異顯著。
三、結(jié)論與建議
(一)結(jié)論
1. 高職貧困生積極心理資本處于中等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高職貧困生的韌性顯著高于非貧困生,但整體心理資本及其它維度顯著低于非貧困生。
2. 高職貧困生中,男生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體育類專業(yè)學生的整體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韌性顯著高于非體育類專業(yè)學生;非獨生子女的韌性和希望顯著高于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學生干部的整體心理資本及自我效能感、韌性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
(二)建議
1. 將心理資本培育納入課程體系。高校要有針對性地開發(fā)專題教學模塊,幫助貧困生系統(tǒng)而高效地掌握提升心理資本。
2. 在重要或特殊時期強化貧困生心理資本培育。如在新生入學階段、實習階段等時期,有針對性地開展貧困生心理資本培育。
3. 建立心理資本培育網(wǎng)絡機制。借助手機APP、微信等新媒體的平臺,把心理資本培育的知識和技能推送給貧困生,為心理資本培育奠定必要的信息基礎。
4. 鼓勵貧困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校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貧困生體育鍛煉意識,保持較大的運動量,促進其心理資本的提升[5]。
5. 鼓勵貧困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學校要積極引導貧困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以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持續(xù)提升心理資本。
綜上所述,應構(gòu)建學校、家庭、貧困生三位一體的心理資本培育模式,努力激發(fā)貧困生心理脫貧內(nèi)生動力,切實提高貧困生心理資本,促進其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fā)展報告[EB/OL].學信網(wǎng).(2019-03-18).[2019-07-12].https://www.chsi.com.cn/gjzxdk/news/201903/20190318/1774110935-1.html.
[2]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工作成效舉世矚目——中國學生資助發(fā)展報告(2007-2011年)摘編[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wǎng).(2012-10-23).[2019-07-1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210/143553.html.
[3]高職院校今年大規(guī)模擴招100萬人引熱議:生源何來如何保質(zhì)?[EB/OL].中國新聞網(wǎng).(2019-03-07).[2019-12-12].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3-07/8773483.shtml.
[4]Luthans F,Avolio B,Avey J.et al.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541-572.
[5]賀斌.高職高專貧困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4):672-675.
[6]張闊,張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1):58-64.
[7]趙娟.高職學生心理資本與體育鍛煉關系的實證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0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