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摘要:師生關系是反映教師班級管理狀況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關鍵。師生能否和諧共處,直接關系到師生間的溝通是否有效,是能否營造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氛圍的前提條件,更是減少和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fā)生的關鍵之所在。
關鍵詞:班級氛圍;師生關系;奮斗目標;管理策略;關鍵點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合格教師,能否成為學生心目中最有威望的教師,能否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否建立融洽和諧師生關系成為班級管理的關鍵之所在。只有處理好這些“關鍵點”,才能促進班級的有效管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制定班級奮斗目標
一個班級要想有活力、有動力,首先得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在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時,要把長遠的總體目標和中近期的行動目標相結合,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可向往、可追尋,也能使學生隨時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汲取自信的甘泉,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人、成才,更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民主融洽的班級氛圍以及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要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模仿是小學生的天性。作為教師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值得效仿的名副其實的對象,以高尚的師德和精深的文化素養(yǎng)影響并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為本班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學生榜樣,讓這些優(yōu)秀學生的德行為整個班集體的發(fā)展導航,使班里所有學生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良性發(fā)展,一步步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如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良好的習慣等,而這一切則是形成團結向上、富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班級氛圍的先決條件。而優(yōu)良的班風一旦形成,也可以達到以班風促學風,以班風促進班級管理之作用。
為師首先應“真誠”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敬的人,是學生的偶像,也是學生模仿學習的對象。教師的言行是否文明、性格是否開朗、品行是否健康高潔、知識是否淵博等,都會像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格,且這種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所以要想成為學生喜歡的有威望的老師,首先要“真誠”。教育學生不是假模假樣地演戲,來不得半點虛假。德才分離、言行不一、不拘小節(jié)、聰明過人而舉止輕浮等都是作為師者的禁忌。其次要“嚴格”。老師對學生的嚴,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是給予學生最好的愛,在“負責”和“愛”的滋養(yǎng)下,學生才會有更好的發(fā)展、更美的未來。因為老師的一言一行、一個善舉、一個瑕疵,都會使學生或效仿、或欣喜、或失望。所以要想成為有威望的老師,必須要以身作則,要德行高潔,要嚴格要求學生,更要深愛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有所期望,絕不放棄或者縱容任何一個學生,這才是仁師之本色!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熱愛學生 愛,是教書育人的潤滑劑、催化劑,可以使師生關系更融洽、和諧。熱愛學生是師德的起碼要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老師在學生面前要扮演好嚴師、慈母和朋友這三重角色,不管是哪個角色,都要付出發(fā)自肺腑的對學生的關愛。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學生的愛,而且學生還會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他所教的學科上去。正如古人所云“親其師,信其道”。
經常關注學生 關注學生最好的方式莫過于找合適的時機和學生進行交流,而這種交流必須建立在真誠、平等和關愛學生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交流,了解他們內心之所想、之所求、之所需,然后有的放矢,給予他們心靈上的疏導、慰藉,生活學習上的幫助,把對學生的關注落到實處,從而拉近和學生之間的心距,增進和學生之間的情感。
改進評價方式 在教書育人中,評價是不可或缺的,評價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的,恰當的評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會適得其反。如評價言過其實,或者否定、諷刺、挖苦型的評價過多等,不但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會打擊并消弭學生的自信心,更會消減學生的向師性,這跟我們對學生評價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評價的客觀、公正,以激勵為主,要有前瞻性。
創(chuàng)造親密交往的機會 要想成為學生喜歡的有威望的老師,就要捕捉最佳的溝通時機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師生間架起一座心橋。有了這座心橋,溝通會更方便、更快捷且更有成效,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更親密,師生間的情感會日益深厚。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才會成為學生眼里德才兼?zhèn)溆型囊I者。
總而言之,“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愛是教育的主題。作為一名教師兼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善于親近孩子,真誠地關愛他們、尊重他們、鼓勵他們,嚴格要求并教育他們,同時以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習慣去感染、熏陶他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給學生做好最美的“言傳身教”。這既是班主任展開工作的基礎,更是作為新時代一名合格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叢愛玲等編.課堂管理技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孫冬梅等.課堂管理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樂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