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明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更真切地意識到,教育教學不僅僅只是發(fā)生在校園。一方面,隨著“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逐步推進,“云課堂”“線上教學”“在線教研”“居家鍛煉”等教育新形式、新手段不斷涌現(xiàn),使課堂的物理空間延伸到了家庭和社會。另一方面,因為事出突然,上到各級教育行政和業(yè)務部門,下到學校和教師、家長和學生,由于缺乏準備,各種“措手不及”頻現(xiàn)。如何真正理解“學”的本質和含義,讓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走向實效,從而將疫情化“?!睘椤皺C”,發(fā)揮其教育的關鍵要素的作用。本刊特以“疫情與教育”為主題選編一組相關文章,以期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和討論。
【摘? ?要】疫情來臨,如何利用這個特殊時期進行有針對性的道德教育,成為教育界普遍思考的問題。學??梢曰拔!睘椤皺C”,進行“以有序為核心的生活教育,以敬畏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擔當為核心的責任教育”,這既是重建有序生活的剛性要求,也是特殊時期法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根據(jù)角色,落實責任,勇于擔當?shù)纳鐣r值的內(nèi)在要求。
【關鍵詞】疫情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教育;法治教育;責任教育
庚子年春,疫情突如其來。居家禁足、線上學習、填寫健康問卷等成了學生特殊的生活方式。如何利用這段特殊的時光,做好道德教育工作,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呢?德育工作者不妨多關注學生對于生活教育、法治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需求,抓取特殊的教育資源,形成獨特的停課不?!坝?。
一、有序:疫情之下的生活教育密碼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居家禁足是一種非常態(tài)化的特殊生活,生活區(qū)域被限制,生活節(jié)奏被打亂。幫助學生恢復和建立有序的生活成為當下教育的關鍵。
(一)個人生活:有序規(guī)劃
非常時期,比較容易導致學生生活與學習的無序:晝夜不分,睡眠不足,玩網(wǎng)絡游戲時間過長等?,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忙亂無序的生活會導致人的壓力過大。因此,有序地規(guī)劃個人生活就顯得很重要。
2月中下旬,各區(qū)域學校紛紛進入線上學習階段,引導學生制訂一張科學的作息時間表,井井有條地安排一天的學習、鍛煉、休閑、家務很有必要。教師可以結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nèi)容來進行有效引領,及時給予學生幫助。
案例1:《做學習的主人》
“我和時間交朋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快樂地學習,盡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教師設計了“我是時間轉盤大贏家”的實踐體驗活動,和學生、家長一起探討:疫情時期,網(wǎng)上學習怎么做到既有效又能保護視力?居家怎么玩耍才能既盡興又安全?作息時間怎么安排才能既科學又舒適?
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居家生活中必須解決的,是建立有序生活的前提。科學地建立個人生活、學習的秩序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因為有序的安排會讓學生的每天過得平凡而有意義。
(二)家庭生活:有序融入
居家禁足,讓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是親情培育的好機會。引領、幫助學生走出單一的學習生活,融入多姿而又溫馨的家庭生活,是教師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
案例2:《爸爸媽媽在我心中》
在“愛父母,在行動”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主題實踐活動:親情妙廚幫幫樂。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與父母一起商量“下一頓我們吃什么”。在決定吃什么以后,全家輪流上場,洗菜、掌勺、洗碗、收拾,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一場疫情,讓往日因為忙碌的工作、學習而無暇顧及的親情更加濃郁起來。廚房變成了家庭親情的加工場,即使是一碗白粥也會米香四溢,因為其中充滿愛的催化劑。
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更多地享受家庭生活。比如和家人酣暢淋漓地下一盤棋;掀起琴蓋,為家人演奏一支曲;和父母靜享讀書的樂趣,來一次精神的旅行。以上種種,皆為有序、有愛的家庭“疫時光”。
(三)公共生活:有序參與
有序地參與公共生活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即使兒童也不例外。疫情發(fā)生后,公共生活的節(jié)奏被打亂:小區(qū)封閉了,不能自由進出了;商場歇業(yè)了,無法自由購物了;外出要戴口罩了,呼吸也不舒暢了……其實,這些就是疫情管控期間最真實的公共生活。教師又該如何引領學生參與到特殊時期的公共生活中去呢?
案例3:《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在“共同建設有序生活”環(huán)節(jié),師生利用網(wǎng)絡,圍繞“有序生活”進行深入的探討與交流,并形成共識:待在家里不隨意外出是有序;“兩天一次,每次一人”的采購物品方式是有序;進出社區(qū)和公共場所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是有序;下樓扔垃圾戴好口罩是有序。學生說:“你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也不能怎么方便怎么來。按防疫要求做雖然麻煩一點,但社會就會有序一點,安全一點?!?/p>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我們都是公共生活中的一員。只有心有他人,心有集體,心有國家,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guī),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共生活。疫情管控時期,這種有序就更加難能可貴,因為它保障的是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個體生命的安全。這樣的生活教育才會真實而有效。
二、敬畏:疫情之下的法治教育密碼
有人說,這場疫情就是一次普法教育。不斷變化著的調控措施,網(wǎng)上造謠、傳謠與辟謠之間的較量,一起又一起被通報的違法案例……這一切都成為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最鮮活的素材。教師透過這些素材洞察以法育人的本質——敬畏,因為心有敬畏,才會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一級響應:敬畏國家意志
“法律就是用國家意志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規(guī)則。”1月23日,浙江省根據(jù)《浙江省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在全國率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fā)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小學生對于“一級響應”的認知是有限的,但他們的體驗卻是真實的。作為教師,若能抓住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有的放矢地進行法治教育,效果應該不錯。
案例4:《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師以“一級響應”作為教與學的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啟動一級響應?與之相關的法律是什么?防疫時期,生活中的哪些規(guī)則可以在法律文本中找到?如果沒有一級響應,現(xiàn)在會怎么樣?一級響應啟動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一級響應”是國家發(fā)布的最高級別的響應機制,這一時期的措施是正常情況下無法想象的,比如平時再正常不過的回家、購物、聚餐等行為都受到了限制。這看起來像是侵犯了個人的合法權益,其實是在保護每一個公民的權益。通過探究,學生懂得法律就在身邊,法律就在生活中,應該支持和遵守重大響應下的各項舉措。
對于學生來說,除了體會一級響應帶來的變化,還要明晰背后的法律依據(jù),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例如“延后開學”舉措就是依法實施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傳染病暴發(fā)、流行時,可以采取“停工、停業(yè)、停課”等緊急措施。
(二)在線捉謠:敬畏網(wǎng)絡規(guī)則
疫情期間,學生對于主流媒體應接不暇地忙著辟謠的現(xiàn)象一定深有體會,還引發(fā)了諸多疑惑和猜測。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的法規(guī)是保障網(wǎng)上生活的前提。因此,對學生進行特殊時期的網(wǎng)絡規(guī)則教育確有必要。
案例5:《網(wǎng)絡新世界》
在“新世界,有規(guī)則”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收集“捉謠記”資料與交流活動。學生將一次謠言案例的產(chǎn)生、發(fā)展、破碎的過程,整理成小報告,闡述該案例引發(fā)的思考與提示,以“‘疫網(wǎng)情深小貼士”的方式進行發(fā)布。
互聯(lián)網(wǎng)雖然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它和現(xiàn)實世界一樣有自己的規(guī)則。弄不清楚,搞不明白,輕則會把握不好方向,導致沉迷,影響了自身的發(fā)展;重則還會觸犯法律,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和訴訟。
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guī)定:編造與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此類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的規(guī)定,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定罪處罰。將“捉謠”作為一種法治教育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遵守網(wǎng)絡生活的規(guī)則,實現(xiàn)高質量的網(wǎng)上生活。
(三)以案釋法:敬畏法律底線
如果近期以“疫情、違法”作為關鍵詞進行百度搜索,可以找到1680萬個相關信息且還在持續(xù)增加,可謂是案例累累。對于教育來說,選取其中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案例6:《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課后,教師布置實踐作業(yè):以“一圖片、一案件、一法條、一啟示”四要素為基本架構,結合電子海報或PPT的制作方法,完成以案釋法電子宣傳畫冊,并在班級平臺中進行展示。
某學生展示案例是:吉林長春一男子故意隱瞞在武漢工作生活經(jīng)歷和返回長春的行程事實,欺騙就診醫(yī)生,多次主動與他人密切接觸,導致5人直接感染,多人封閉隔離觀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立案偵查。該學生提醒大家在填寫健康問卷時,一定要堅守誠信,如實地申報自己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做個敬畏法律、自覺守法的小公民。
這樣的以案釋法,既是多學科結合的實踐操作,又是法治教育的主動宣傳。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從學生展示的作品來看,“口罩”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哄抬口罩價格被處罰的,兜售假冒偽劣口罩被立案查處的,中途截留口罩被處分的,等等。的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違法所得數(shù)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guī)定,以非法經(jīng)營罪定罪,依法處罰。
三、擔當:疫情之下的責任教育密碼
疫情發(fā)生后,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沖鋒在前、無私奉獻的典型人物,中國對疫情的應對和對外的援助更是可圈可點,在學生心中引起了共鳴。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責任擔當教育的契機。
(一)國之擔當: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在與外國元首互通電話時指出:“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盡責?!边@段話充分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疫情在全球暴發(fā)以后,中國更是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擔當。
案例7:《我們愛和平》
教師出示背景材料:2月26日,在國內(nèi)“一罩難求”的情況下,中方?jīng)Q定向伊朗捐贈25萬只口罩。有人不解,我們自己都那么缺口罩,為什么還要捐贈給伊朗呢?教學中,師生結合材料進行深入剖析和辯論,使學生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德認知在教學推進中逐漸明晰。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敝袊切鹿诜窝滓咔樽顕乐氐膰?,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中國還能伸出援手幫助伊朗,這是真正的國際道義。既彰顯了人類命運相連的時代主題,又顯示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自信。通過教學,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得到提升,為國自豪的情感也會油然而生。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機會。
(二)民之擔當:立足崗位,基于責任
疫情之下,匹夫有責,時勢造就英雄。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痹谶@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zhàn)“疫”中,英雄無處不在,先鋒拼搏在前。
案例8:《生活離不開他們》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日子里,你最想感謝誰?他的哪些細節(jié)感動到了你?是否可以做張小卡片,將你的感激之情寫在上面。
生1:感謝鐘南山爺爺和李蘭娟奶奶,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挺進武漢疫區(qū),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生2:我想感謝小區(qū)門口值班的人。無論刮風下雨,他們都堅守崗位,測體溫,問情況,做登記,感謝這一群平民英雄!
生3:我感謝老師,為了停課不停學,老師付出了很多!
在以往的英雄教育中,書里的學習標桿往往是過于完美、超越人性的英雄。雖然英雄形象高大,但與學生距離遙遠,難以激發(fā)學生向其學習的欲望。
這次“抗疫”戰(zhàn)斗中的英雄都是學生身邊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物,他們擁有鮮明的共性:立足自己崗位,敢于擔當,善于盡責。鐘南山、李蘭娟挺進武漢,因為他們是中國感染學領域的專家,為疫情把脈是必然的職責?!按瞪谌恕崩钗牧粱卺t(yī)生的良知,發(fā)出預警。提醒別人是他的責任?!澳嫦蚨小钡陌滓绿焓?,發(fā)揮自己的職業(yè)特長,沖鋒一線。為國分憂,是他們的責任。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無論是聲名顯赫的院士,還是默默無聞的平民,他們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應盡之責,為國效力。對于學生來說,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把握學習英雄的本質。
(三)我之擔當:力所能及,盡己之責
明國之責,察民之責,最終目的是希望可以落實到每個學生的“曉己之責”上。作為學生,不僅要為國家而自豪,以英雄為榜樣,更要回歸到自己的生活,做出當下與自己角色相匹配的行為。
案例9:《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
在“守規(guī)則要自覺”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知曉在居家觀察的特殊時期應遵守的特殊規(guī)則。
生1:我們乖乖地待在家里,不給社區(qū)添麻煩。
生2:每天準確地填寫健康申報表,并將自己的情況告訴老師。
生3: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盡量不與別人交談。
生4:我從溫州回來,需要自覺在家隔離14天,每天還要測量2次體溫,報告給社區(qū)。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可以為社會做些什么”。通過上面的引導,孩子對此是有所體悟的。居家不外出,不給社區(qū)添麻煩,為國家多節(jié)約一個口罩,是學生可以盡到的責任。每天如實填寫好健康申報表,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jù),是每個一個小公民應盡的義務。自覺、自主、自律地進行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也是學生的職責所在。這些都是學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責任意識的體現(xiàn)。
敢于擔當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教師要幫助學生厘清:特殊時期,哪些是我們需要擔當?shù)??怎么去擔當?這種基于兒童視角的引導或許是責任教育落地、見效的重要途徑。
對青少年來說,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大事件,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道德教材,其中寫滿了奉獻與犧牲,堅守與執(zhí)著,生命與健康,責任與擔當,科學與真知,這些或將影響學生的一生。
參考文獻:
[1]懷特.再論教育目的[M].李永宏,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158.
[2]樊改霞.榜樣教育“內(nèi)化于心”比“外化于形”更重要[J].中國德育,2018(3):9-10.
[3]蘇令.疫情期間怎樣更好守護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20-02-14:4.
[4]徐學勤.疫情下的大眾心理、社會權力和責任倫理:專訪許紀霖[EB/OL]. http://iice.hue.edu.cn/2020/0225/c11964a91501/page.html.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 ?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