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紅
摘要: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以“大問題”為中心,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是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趨勢。高質量的大問題是提高課堂效率和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的重要保障,如何巧妙設計“大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問題”設計,高效課堂
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以“大問題”為中心,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是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趨勢。高質量的大問題是提高課堂效率和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的重要保障,如何巧妙設計“大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就以《小真的長頭發(fā)》為例,談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如何巧設“大問題”。
一、“大問題”設計要基于目標,直擊教學重難點
相比過去的課堂教學,“大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更具有思維的開放性,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整個問題的設計定要切合文本要害,且必須是基于課程目標、學習目標及目標的達成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巧妙設問,所問之處應是教學重點、難點、認知疑點。
如在教學《小真的長頭發(fā)》一文時,教師在導入新課之后就拋出第一個大問題:“默讀課文第9——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真的長頭發(fā)能做什么?”——“小真說她的長頭發(fā)能做什么”這一問題剛好就是本文唯一的一個教學重點,對于這個重點問題,學生們能夠很快地從文中找到答案,但當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的時候,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原文復述,而是要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并用上自己的語言去概括或講述“小真的長頭發(fā)能做什么?”。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設計就有了不一樣的意味: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具有了有探究性,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雖有一定難度卻在他們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的問題不僅沒有“嚇”到他們,反而激發(fā)和維持了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積極進行發(fā)散思維的激情:有的孩子用了一個詞語概括:“釣魚”、有的同學用了一段話表述小真的長頭發(fā)可以“套?!薄⒂械耐瑢W用了三個字“當被子”、“晾衣服”……于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生成大問題下的小問題:“她是怎樣用頭發(fā)釣魚(套牛、晾衣服)的呢?”、“這是一床怎樣的被子?”學生們迅速通過抓關鍵動詞“垂”、擬聲詞“嗖”、比喻句“像紫菜卷那樣”……以及關聯(lián)詞“要是……就能……”等等,充分地感受到了小真大膽和神奇的想象。問題的設計既有層次性,又有開放性,還有一定的探索空間,給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生成平臺。
對于文本的教學難點“想象一下: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變成什么?用來做什么?”就成為了本課課堂教學設計的第二個大問題。問題一拋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了能真正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設計了一步一步的開放的有層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大膽想象一下: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變成什么?用來做什么?第二:與同桌的小伙伴交流:看誰的想法更奇妙、更有趣。第三:與全班分享,點評誰的想法更奇妙、更有趣,第四,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的時候還可以用上動詞、擬聲詞、比喻等修辭手法,第五:全班再次分享:看誰寫得最有趣、最奇妙。在這樣開放性的問題策略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有的同學說:“小真的長頭發(fā)還可以變成長繩,只要一聲令下,全校的小朋友們就可以一起拔河,使勁拉呀啦,別提有多快樂了!”;有的說:“小真的長頭發(fā)還可以變成風箏線,‘呼的一下扔到云朵上,只要輕輕一拉,我就可以套住天上的云彩,放一個云彩風箏啦!”......問題的答案便不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也不再是唯一,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演繹成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孩子們可以在這個想象的空間里自由地翱翔,大膽地想象,認真地書寫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順著這個“大問題”,優(yōu)秀生從問題中找到挑戰(zhàn),普通生受到激勵,困難生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對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還巧妙進行了有效的三年級語文年段教學重點——段的訓練以及想象習作寫的指導。
二、“大問題”設計應以“學”為核心
在“大問題”教學模式中,只有定位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教學才是有效的。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往往不是達成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就能實現(xiàn)的,這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出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聯(lián)系的多個問題,再由這幾個“大問題”組織起來的課堂教學活動呈“板塊式”結構,層層深入,從不同的角度深化課堂內容的學習,確保知識點的銜接和有效遞進,最終引導學生構筑起有序的思維過程和掌握知識的積極性。真正詮釋“以學定教”的理念,實現(xiàn)師生生命對話和成長。
三、要巧妙設計大問題中衍生的“小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積極提倡“大問題”教學設計,并不排斥其他的“小問題”的衍生,不同層次的問題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各司其責。很多時候我們拋出的“大問題”必須要有衍生的小問題支撐才會顯得那么有效。就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小真的長頭》疑問第一個大問題“小真說她的長頭發(fā)能做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痹谶@個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巧妙地化整為零,分解難度,創(chuàng)設出由該大問題衍生出的“小問題”——“小真的長頭發(fā)是怎樣釣魚(套牛、晾衣服、當紫菜卷)?”,這些小問題的拋出,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不假思索就能異口同聲回答,而有一定難度、有了探究空間與主動探究的激情。這樣設計出來的小問題,是為大問題服務,也是為了降低大問題的難度,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的坡度,但這樣的問題也建議少而精,不要多而散,否則還會干擾大問題的解疑甚至增加大問題的解決難度。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效的教學問題設計是一堂有效語文課的必備要素。作為教師,應潛心鉆研,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大問題”為高效課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