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在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濟能力、教育思想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勢,導致其子女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求知和探索精神、對新生事物缺乏興趣、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等諸多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統(tǒng)一育人理念
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而言,教育中最大的困惑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理念的差距較大,致使學校的教育無法很好施展。針對這一情況,我校每學期初都會召開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國家發(fā)展形勢和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的普及,讓他們清楚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并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認識到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當然,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我校除了在固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培訓外,還利用教師的課余時間對家長進行理念滲透。我校將引導家長理念的制度常規(guī)化,力爭使家校合一,最終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二、展示閃光瞬間
教育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活動,生活中我讓家長拍攝學生的“閃光點”,并拿到班級里集中展示。我這樣做能產(chǎn)生一舉兩得的效果,一方面是能讓學生提升自信心,另一方面是能讓其他學生從展示中得到啟發(fā),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有一名學生性格比較內(nèi)向,很少和其他同學交流,但其擅長畫畫,思維導圖能力較強。其家長在拍攝的照片中就包含了這名學生給課文繪制思維導圖的畫面。于是,我就利用這個機會對他進行表揚,并鼓勵該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這樣不僅讓其他同學學習到了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同時也讓該學生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探討最佳的教育方式
不少城市務工人員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較低,雖然很想指導孩子,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遇到具體問題他們卻不知該如何做。針對這個問題,我設置了交流探討活動,家長可以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我進行溝通和交流,我會根據(jù)實際問題給他們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在交流活動中,有一名家長提出:“我的孩子十分喜歡玩電腦游戲,我的工作又很忙,常常加班,沒有辦法管他,該怎么辦呢?”針對這個問題我與家長溝通,了解到了該學生和我班其他幾個學生居住在同一個小區(qū),于是我就建議他們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目的是相互監(jiān)督學習。這個建議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在我的協(xié)調(diào)下,該學生參與到了小組學習中,并很快改正了這個不好的習慣。對于其他幾位學生家長,我也積極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在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問題。
為了方便和家長進行溝通,我還嘗試擴展交流活動的形式。家長如果有時間可以來學校和我溝通,平時工作比較忙的家長也可以通過微信溝通,不管是哪種形式我都會出謀劃策,給家長提出科學可行的辦法供他們參考。
四、加強立體認知
設立“開放日”也是一個家校合作的好方法,能使家長對教育子女產(chǎn)生立體化的認知。在“開放日”的活動中,我會鼓勵家長多來學校感受學生在校的實際情況,也會到學生家中去了解其在家的真實情況,根據(jù)具體情況我會提出建議,引導家長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實施活動中,我讓家長來校參加聽課的教學活動,讓家長關注孩子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在生活中他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等。我還鼓勵家長在家中要監(jiān)督孩子好好學習,讓孩子做到家里和學校一個樣。
在“開放日”的活動中,我不僅關心學生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同時還關心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當我發(fā)現(xiàn)問題時,會及時進行指導,促使學生正確調(diào)適心態(tài),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筆者認為應采用多種方法展開家校合作,并圍繞城市務工人員子女的具體情況而設定相應的指導策略,唯有此,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 ? 甘肅省天水市建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