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勇
[摘要]目的 探討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及術后生存率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03例,其中胸腔鏡組54例,開胸組49例。比較兩組患者引流管拔除天數、術后住院天數、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術后3年生存率,分析影響胸腔組患者術后生存率的相關因素。結果 胸腔鏡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開胸組,手術之后的恢復天數、拔除引流管天數短于開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65歲、淋巴結轉移是影響胸腔鏡組術后生存率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胸腔鏡手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創(chuàng)傷比較小,手術后恢復比較快,具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胸腔鏡;非小細胞肺癌;生存率;影響因素;開胸手術
[中圖分類號] R737.9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3(b)-0080-03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FENG Yo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Shenyang Tenth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Methods A total of 103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accepted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ing 54 cases in thoracoscopic group and 49 cases in thoracotomy group. The drainage tube removal days, hospitalization day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3-year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oracic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horactomy group, the number of days after surgery, and the number of days of drainage tube in the thorac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thoracotomy group (P<0.05). Age ≥65 years old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oracoscopic surgery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horac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s less trauma, faster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 Thoracoscop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urvival rate; Influencing factors; Thoracotomy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出現死亡的概率十分高,發(fā)病原因和生活環(huán)境、吸煙具有重要關系[1]。非小細胞癌主要是指除小細胞肺癌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據相關研究表明這占肺癌整體的80%以上[2]。非小細胞癌病情比較隱匿,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3]。對于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實施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手段,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會導致大面積創(chuàng)面,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比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胸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恢復時間比較快、耐受力比較高、創(chuàng)傷面積小。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胸腔鏡技術在肺癌的手術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筆者分別采用胸腔鏡手術與開胸手術兩種治療方法,對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生存率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影響胸腔鏡手術患者存活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03例,男60例,女43例,年齡59~78歲,均為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腺癌58例,鱗癌32例,腺鱗癌13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兩組,胸腔鏡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齡59~76歲,平均(60.11±10.21)歲。開胸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齡60~78歲,平均(61.32±11.5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知情同意;②符合國際抗癌聯盟肺癌分期標準[4];③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標準。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精神疾病;②心、肺、腎臟等重要功能不耐受者;③明確的Ⅳ期、Ⅲb期和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
1.2手術方法
胸腔鏡組:在患者肋骨間作1個約1 cm的切口作為觀察孔,將胸腔鏡放置在里面,探查腫瘤大小、位置等情況。在第4肋間腋前線位置作1個3~5 cm的切口為主操作孔,于肩胛下行1.5 cm左右切口為副操作孔,從主操作孔伸入胸腔進行手術操作。
開胸組:在患者肋骨間做側切口,長為25~30 cm,按照常規(guī)的操作要求,切除病變肺葉,對系統(tǒng)性淋巴結進行清掃,按照相關具體要求進行操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術后住院天數、引流管拔除時間、術后清掃淋巴結數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觀察;術后的3年內進行跟蹤回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年的生存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淋巴結清掃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腔鏡組患者住院天數、拔除引流管天數短于對照組,胸腔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開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胸腔鏡組術后3年生存率及單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吸煙史情況下的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淋巴結轉移情況下的生存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胸腔鏡組術后3年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分析
年齡≥65歲、淋巴結轉移是影響胸腔鏡組術后生存率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3)。
3討論
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出現死亡的概率十分高,發(fā)病原因和生活環(huán)境、吸煙具有重要關系。對于早期肺腺癌,手術是首選治療方式,不管是化療、放療還是靶向藥物治療,都無法替代手術的治療地位。如果術后病理明確是ⅠA期,一般術后無需做任何治療,定期復查隨訪即可[5]。而ⅠB期患者,如果存在高危因素,比如年齡輕;低分化、未分化癌;脈管受到浸潤;腫瘤>4 cm;腫瘤侵犯到臟層胸膜;腫瘤切除范圍小,楔行切除;還有肺癌根治術淋巴結清除數比較少。對于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實施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手段,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會造成大面積的創(chuàng)口,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比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復。非小細胞癌病情比較隱匿,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對于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實施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手段,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會導致大面積創(chuàng)面,老年患者的耐受能力比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胸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恢復時間比較快、耐受力比較高、創(chuàng)傷面積小。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胸腔鏡技術在肺癌的手術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6-10]。
胸腔鏡手術是利用現代電視攝像技術和高科技器械裝備的先進診療技術,手術方式為在胸腔上打1~3個2 cm的胸壁小切口,將攝像頭和手術器械放入,攝像頭將胸腔內的情況顯示在電視屏幕上,醫(yī)生通過觀看電視屏幕操作手術器械來切除病變組織。由于胸腔鏡的放大作用及高清晰成像,所以手術視野內病變顯現,手術切除的范圍以及安全性可媲美傳統(tǒng)開胸術,胸內病變活檢的陽性率也大大高于穿刺活檢的陽性率。電視輔助胸腔手術(VATS)小切口長度明顯小于常規(guī)開胸手術,除了離斷肋間肌外,幾乎不影響背闊肌、前鋸肌及胸大肌等肌群,不切斷肋骨,甚至不用撐開肋骨,從而明顯減少創(chuàng)傷,術后疼痛輕且持續(xù)時間短,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有效咳嗽排痰,大大減少術后呼吸道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使患者更快地恢復并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本研究中,103例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別接受了開胸手術與胸腔鏡手術。在胸腔鏡手術下實施肺癌根治術,可以了解清楚患者的病灶,就手術情況而言,兩組患者術后淋巴結清掃數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胸腔鏡在患者的治療方面有顯著效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術后拔除引流管天數以及住院天數方面,胸腔鏡組患者的數據卻短于開胸組(P<0.05),這主要是因為胸腔鏡手術主要運用微創(chuàng)技術,傷口創(chuàng)面比較小,對患者的傷害比較小[11-13]。本研究中,胸腔鏡組患者的切口長度在5 cm左右,傷口切面比較小,而開胸組所需要的切口長度在27 cm左右,傷口切面比較大,恢復時間比較長。因此,胸腔鏡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斷,可以早點出院。胸腔鏡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開胸組,術后的住院天數以及拔除引流管的天數均短于開胸組(P<0.05)。
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如果能夠做微創(chuàng),盡量使用胸腔鏡下腫瘤切除手術,現在為了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在達到根治的前提下,手術范圍盡可能縮小,以前的左肺或者右肺全肺切除手術已經淘汰,如今早期肺癌都是做肺葉切除甚至肺段切除并進行淋巴結清掃[14-15]。適宜手術的患者包括:高齡患者;肺功能差無法耐受麻醉者;基礎疾病較多不能耐受手術者;腫瘤位置靠近肺門,評估無法根治手術者;拒絕手術者。對于無法行手術的肺腺癌患者,首選局部放療,目前有研究顯示,對于特定的患者,根治性精確放療可以達到手術相當的療效。
綜上所述,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胸腔鏡手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面積比較小,術后恢復比較快,具有顯著效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志強,宮心明,韓孔啟,等.單孔與三孔胸腔鏡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8,15(6):888-890.
[2]劉泉,林春娥,夏道奎.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對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J].貴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43(1):103-106.
[3]趙振興,郭巖,趙振山,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5,35(Z2):192-193.
[4]Detterbeck FC,Boffa DJ,Kim AW,et al.The eighth edition lung cancer stage classification[J].Chest,2016,151(1):193-203.
[5]任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與開胸肺葉切除術+縱隔淋巴結清掃治療老年Ⅰ~Ⅱ期非小細胞肺癌對比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9,47(6):677-679.
[6]陶娥紅,王周清,安樂,等.胸腔鏡微創(chuàng)治療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9,11(9):50,49.
[7]王偉峰,石鵬飛.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8):62-63.
[8]鈕樂,王宏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術后生存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7,38(12):79-80,83.
[9]張曉凱,賈春祎,張立新,等.肺癌根治術后局部復發(fā)再切除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胸部外科電子雜志,2018,5(1):6-9.
[10]李紀遠,張燦斌,馬新,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及生存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2):2882-2884.
[11]曾新敏,王暉,章志龍,等.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對早期周圍型肺癌患者術后炎癥反應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0):65-68.
[12]靳智勇,郭占林,康世榮.單孔和三孔胸腔鏡在肺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8,15(29):120-123.
[13]王永連,趙國昌,陶義鵬,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40例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6,24(14):2218-2220.
[14]丁長明.胸腔鏡下手術與開胸手術治療肺癌累及胸壁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26-28.
[15]趙純,俞紅.胸腔鏡下手術與開胸手術治療肺癌累及胸壁患者的近遠期療效比較[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5,22(9):6-7.
(收稿日期:2019-08-05? 本文編輯:陳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