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雅喆
摘要: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對教育的要求也逐漸升高,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逐漸提升教學日程,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其中,為了提高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用以改變當前教育體制下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不足,教師可以從頭腦風暴的使用出發(fā),發(fā)揮出學生的集體智慧,進而對整個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頭腦風暴的運用方式也就成為了當前教學探究的重點,進行多面性的學習與教學策略改革受到了更多教師的重視。本文具體分析了在教學中不同的運用頭腦風暴的形式,以在集體的環(huán)境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這一方式的主要特點集中在教學的集體性上,在適度自由的條件下提高學生的討論熱情,學生在班級內能夠充分討論,進行知識與思想的交流。而思維碰撞的過程也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啟發(fā),使其在聯(lián)想與發(fā)散中促進學生產生新的思維觀念,從而引申出中學生不一樣的思維角度與獨特見解。另一方面,頭腦風暴也能在班級內引發(fā)良性競爭,在集體智慧的發(fā)揮下整體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初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引導有著積極的意義。因而,教師可以針對這些特點入手,在適當選取教學策略的過程中進行教學調整,從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心理感觀上著手實時教學鞭策與激勵,切實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效率。
一、有效展開課堂提問,梳理知識邏輯
有效提問可以說是頭腦風暴教學中的一大策略,通過樹立課堂問題,能夠讓學生找到學習的重點與方向。而明確、高效的問題也能促進初中生快速了解這節(jié)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點與難點,進而在學習中去找到問題對應的思考方向,讓學生順著這一思路進行深入的探究。同時,課堂提問的發(fā)展不僅是教師對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課堂提問去改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進而能夠幫助學生梳理自身所學知識,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如,《堅持改革開放》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可在課程開始前先整理出本節(jié)課的大綱,告訴學生這一節(jié)課中學習內容的重點與具體的學習目標。進而,在發(fā)展性的提問中先引導“什么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背景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這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這一國策起到的具體作用,從民生經濟、社會環(huán)境、軍事發(fā)展等方面感受改革開放的效果,進而讓學生對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形成自己的思考,推動學生理解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概念,鼓勵學生做改革開放的擁護者、支持者,甚至是引領者,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改革與開放的認識,為頭腦風暴的后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引發(fā)課堂討論,促進思想的碰撞與互換
在初中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課堂環(huán)境能夠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影響。高度自由化、活躍化的課堂能夠讓學生更加興奮,充分提高了學生討論的熱情。因而,頭腦風暴的運用需要先從課堂討論上入手,在相對自由的發(fā)言與對話中鼓勵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實現(xiàn)相互的啟發(fā)與激勵。整體而言,課堂討論的存在促進了課堂的變化,學生的熱情得到充分的釋放,在多層次的互動中形成積極化的學習思路。這也能夠讓一個學生的思想去帶動其他人的思考,在教學中形成高效的連鎖反應,進而能夠在教學中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同時,教師也需要合理進行時間的控制,在把握課堂的過程中去留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興趣,最大化教學效率,繼而培養(yǎng)出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
如,以“善用法律”這一主題展開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展開小型的討論會,讓學生分享自身對法律這一概念的見解與認識。有人說,法律是制度的守護者,對社會的公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有人說,法律是一把雙刃劍,約束著每一個人的行為,與道德交相呼應,兩者的綜合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還有的學生認為,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在以人情與關系為主的社會中更多地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等。在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整個教學能夠起到積極化的作用,學生分享對法律的觀點,并從經典的社會問題與案例上進行剖析,強調法律的實用性,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的應用法律,怎樣維護自身的權利、與違法犯罪作斗爭。
三、設置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性
對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學生的學習目標也不夠明確,導致在課程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出較低的主動性。因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游戲化教學等方式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給學生樹立一個明確的成長目標。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更高的思維活力,教學質量得到穩(wěn)步的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學習方向的指引中得到發(fā)揮。
如,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可以從簡單的講文明懂禮貌開始,進而發(fā)展到切身實地地弘揚社會道德,從自身做起。還可以模擬社會熱點事件,比如最近的貨拉拉乘客跳車事件,讓學生在戲劇與角色扮演中明白道德與法治的作用,通過設身處地的情景代入明白司機與乘客各自的困境,兩人的錯誤都可以說是人之常情,但是對司機的處罰也引發(fā)了新一輪的道德討論,在讓學生在分析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對各類事件形成成熟且全面化的認知。
結語: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教師巧妙地應用頭腦風暴,發(fā)揮出初中生的年齡在思維中的優(yōu)勢,從而幫助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問題的探討,在教育中重塑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真正完成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茵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頭腦風暴的運用[J].天津教育.2020.
[2]梁桂泉.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頭腦風暴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
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