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 世紀作曲家之一的舒伯特,由于畢生創(chuàng)作了大批的優(yōu)異藝術作品而出名。說起他便會想到他那些馳名中外的藝術歌曲??墒切枰覀兞私獾氖?,在舒伯特的一生中,他不光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還創(chuàng)作了共21首的鋼琴奏鳴曲,盡管這些作品同那些藝術歌曲一樣足夠優(yōu)秀,但是它們還是常常被人們忽視。嚴格來說,舒伯特藝術作品秉承了德奧音樂的傳統。本文重點研討對象是舒伯特晚期三首鋼琴奏鳴曲,筆者專注于剖析構造模式,分析了他怎樣在德奧民間音樂中的古典主義的基礎上加入德奧民間音樂中的浪漫主義情感,且努力使兩者結合為一種格調,從而達到德奧音樂的特點。
【關鍵詞】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形式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025-01
【本文著錄格式】呂木子.淺析舒伯特鋼琴作品中的德奧民間音樂特點——以晚期三首為例[J].北方音樂,2020,02(04):25,27.
一、全面整體角度分析
從“章節(jié)數量”來說,晚期作品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它們都是四個樂章的。大家所了解的古典奏鳴曲用到的是2到4個樂章;可是舒伯特是一個為了實現曲式連續(xù)性的德奧民間音樂中的浪漫主義作曲家,他打破常規(guī)地將其和奏鳴曲結合成一體。從“章序”上來說,始終處于第二位的慢板樂章,這可以說是古典的。接著為諧謔曲或者小步舞曲樂章這兩種,從這里可以知道這是一種將慢板置于其他樂章前的一種極具格調的做法第四樂章,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三樂章。從曲式類型上來說,晚期三首作品竟然大體滿足古典套曲的要求。
二、體裁類型分析
從體裁類型上來說,滿足其要求的只有第三樂章,就如同在古典組曲中加入了“小步舞”了一般,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它在古典套曲中遺留下的痕跡。使用最多的便是小步舞曲和諧謔曲;和它相比,浪漫風格格調遠不止這兩種。舒伯特將“諧謔”和“小步舞曲”在晚期作品中充分運用,還標識了表情術語和速度。
非常耐人尋味的是,維也納曾經盛行的民間舞曲的風格也在舒伯特保留第三樂章功能與形式的條件下有所借鑒,這讓就使體裁間的差別很大程度地縮減了。從一個角度來看,與17、18世紀恬靜優(yōu)雅的宮廷小步舞曲相比,明顯舒伯特小步舞曲與民間舞曲更相似;在又一角度來看,諧謔曲部分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
舒伯特第三樂章,不但素材多、語言純樸,而且在解決速度方面還有著特別的非單一性?!禔大調奏鳴曲》諧謔曲樂章中部他運行了較緩的速度,在保持性格統一的條件下形成了“快、慢、快”的比較。
三、調性和速度分析
在調性和速度上來看,調性和速度的轉換在古典套曲樂章里是一致的。例如:除去第二樂章,其他樂章全是主調和快板,第二樂章調性就全是從屬調,其速度全是慢板,這就是“速度”和“調性”間的三部性關系一致的原因所在。為粉碎它的三部一致性,使速度和調性不同步進展,很多浪漫派作曲家將慢樂章加在諧謔曲后面。
四、貫穿主題方面分析
在貫穿主題方面來看。一位音樂家查爾斯·羅森(Charles Rosen,1927~)曾經說過,主題貫穿的手法是非常常見的,局限于“樂章內部”的只存在于古典奏鳴曲中。相比古典樂派手法,為了達到美學與德奧民間音樂中的浪漫主義表現相同的目的,浪漫派作曲家們常常會作不同樂章同樣主題的貫穿方法。其實在1822年的《流浪者幻想曲》中,舒伯特就已經采用了變形貫穿的方法,然而在最后三首作品中卻找不到這種變形貫穿手法,最后還是采用了原有的。
總而言之,從全面整體的角度上來,最終還是選擇了傳承德奧民間音樂中的古典主義。
五、器樂旋律聲樂化
舒伯特其實是一位德奧民間音樂的浪漫主義者,所以于他來說,最要緊的是讓他能夠充分表現自我。這類人普遍說其創(chuàng)作特征為在說明客觀事實上的基礎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fā),充分表明了他們對理想世界的狂熱追求,多用綺麗的構想、夸大的手法和激情豪邁的語言來營造形象。
以“器樂旋律聲樂化”的解決形式襯托他對旋律表現力的重視,以“琴聲”作“人聲”,完美地詮釋了德奧民間音樂中的浪漫主義情感。從舒伯特的作品中都能看出他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旋律作曲家之一,每一種情感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作品中。正因如此,其器樂旋律都一向帶有歌曲性,比如“可歌性”比如“能唱性”。
《?B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和《A大調奏鳴曲》第四樂章的主部主題,都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
另外,當中有和歌曲作品旋律非常相像的地方。例如上圖,可以看出其中優(yōu)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性格。同樣的,從他的一些作品中如《冬之旅》中的《菩提樹》中段旋律也可以看出和這首奏鳴曲中具有悲劇性的行板樂章相像。
確實如此,這種歌曲性的器樂旋律,滿足了古典樂派的處理原則,一般用于慢樂章或是快板樂章副主題。和這點對比,舒伯特在這基礎上還進行了鞏固,既能滿足古典樂派的原則,還能夠保證歌曲性旋律的完美。這說明他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影響了他的器樂創(chuàng)作,更說明了這是器樂與聲樂交融合的一種景象??偠灾?,說德奧民間音樂中的浪漫主義在早期就有了辨別德奧民間音樂中的古典主義格調的詳細標記。
參考文獻
[1]沈凌子.舒伯特《?B大調鋼琴奏鳴曲》D.960的創(chuàng)作風格分析[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6.
[2]郭麗娟.舒伯特《?B大調鋼琴奏鳴曲》OP960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演繹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08.
[3]唐慧君.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曲式研究-以三個時期各三首作品為例[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0.
[4]顏詠.舒伯特最后三首鋼琴奏鳴曲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7.
[5]王嵐.德奧民間音樂中的古典主義形式與德奧民間音樂中的浪漫主義情感的復合體——舒伯特的最后三首鋼琴奏鳴曲[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1).
作者簡介:呂木子,自幼學習鋼琴,18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韓國長老會神學大學,拜師于韓國管風琴協會會長樸素仁教授,正式接受系統的管風琴教育。12年以同屆專業(yè)第一的成績畢業(yè)并保送讀研。留韓期間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市、區(qū)級演出并且受世界頂級管風琴制造廠商CASAVANT的邀請遠赴加拿大交流學習。15年在家鄉(xiāng)哈爾濱首架管風琴落成后舉辦了第一場管風琴演奏會后被錄入了哈爾濱市人才庫。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17年考入美國北德大學音樂學院攻讀演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