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梅
【摘要】現(xiàn)階段,國家大力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改革,重視從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對學生在語言、文字、溝通、寫作等方面的素養(yǎng)培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作文難、文難作”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小學階段中低年級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的工作重點和難點。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微型日記這種教學手段已經(jīng)逐漸融合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本文就基于微型日記的教學手段探索提升寫作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微型日記;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0-0057-02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教學的主要學科之一,是小學生在義務教育生涯中接受到的第一門人文學科,對于小學生的人文知識積累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語言、文字和表達等方面的學科素養(yǎng)培育對學生的一生有著長久且深遠的影響。小學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及教育教學是新課改下明確強調(diào)的重點培養(yǎng)任務之一。然而,當前在小學中低年級群體教學實踐活動中,“作文難、文難作”現(xiàn)象盛行。在實際的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表示不想寫作文,不知道如何去寫,更不愿意動筆去寫,動筆去寫的學生又普遍存在“所思非所寫”的尷尬局面。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與培養(yǎng)對小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甚至國家的未來發(fā)展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
一、小學寫作教學中的問題
(一)缺乏素材,文章空洞
作文寫作強調(diào)的就是有東西可寫。然而在實際調(diào)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往往是“談寫色變”,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存在一定的畏難和厭煩情緒。究其原因,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仍處于教育啟蒙階段,對于寫作知識和寫作素材的積累量很少,對于寫作本身提不起興趣,缺乏對于日常生活的凝煉和感悟,缺少詞匯、素材儲備,在寫作過程中往往為了達到寫作要求的字數(shù),同樣的話反復寫,對簡單的敘事盡可能復雜地描述,其結果往往是寫作過程要么無話可說,要么重復堆砌,寫作的質(zhì)量自然不言而喻,而中低年級小學生在長期的重復中逐漸喪失對于寫作的興趣。
(二)缺乏想象力,文章語病多
中低年級的小學生身心發(fā)展仍處于初期階段,思維能力和水平還未能達到一定的發(fā)展水平,對于寫作本身的理解和認知能力不足,在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上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出現(xiàn)偏差,最終導致小學生對一件事物評價上的偏差。中低年級的小學生畢竟處于教育教學的初期階段,對于知識的學習和詞匯量的積累相較于高年級的學生或者成年人來說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差異。因此,受思維、知識和詞匯量等的限制,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對事物的表達出現(xiàn)偏差,對事物的描述不清楚甚至錯誤,文章通篇語病很多,句子不通、用詞不準確、不恰當?shù)日Z病在寫作教學中屢見不鮮。
(三)缺乏實踐,文章缺少情感
文章的寫作從本質(zhì)上來說來源于對生活實踐的感悟,寫作就是對于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的事物在思想上感悟和升華的表現(xiàn)。脫離生活實踐的寫作在情感上很難打動讀者,文章會顯得空洞無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實踐活動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實踐和生活化對于學生學習寫作的促進作用,對于寫作題目的安排常常脫離學生生活。如此教學,往往導致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胡說八道”的現(xiàn)象,在寫作中的想法更是光怪離奇、不合時宜。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缺乏真實感悟的寫作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常常采取“仿寫”策略,基于平時對于寫作范文的記憶,班級寫作中往往出現(xiàn)一批同一題目,寫作上大同小異的文章。
二、中低年級融合微型日記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六歲到九歲之間,智力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好奇心強,有對認知的訴求和渴望,在情感態(tài)度上容易獲得體驗快感,是鍛煉自身形象思維、口頭語言書面化的重要過渡期。“微型日記”就是新課改背景下明確提出的根據(jù)中低年級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特征應運而生的創(chuàng)新式寫作教學手段,能夠充分發(fā)揮中低年級學生在智力開發(fā)關鍵期的能力,從而提升其水平。在中低年級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合“微型日記”開展寫作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寫作初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做到“我思即我寫”,將“微型日記”作為小學階段寫作學習的訓練場地,通過日記模式,真正表達自身想法,解放天性,以至真至純的切身體驗,在寫作中流露真情。
三、中低年級融合微型日記開展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fā)對于微型日記的興趣
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在“作文難、文難作”的感慨中產(chǎn)生了對于寫作的畏難情緒,對寫作本身興趣低,缺少學習動機、缺乏生活化的觀察、情感體驗和素材。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針對這種情況有計劃地開展融合“微型日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激勵手段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在教學中鼓勵中低年級的學生以“微型日記”為訓練場,自由發(fā)揮、充分發(fā)揮,以“微型日記”在難度和具體要求方面較實際寫作低的特點,推動學生首先在“微型日記”這一訓練場上真情流露,才能進一步在實戰(zhàn)場上寫出情感,寫出水平,讓學生在低難度的、自由發(fā)揮的訓練場中逐漸克服對于寫作的畏難情緒,提升中低年級對于“寫”和“表達”的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攀登寫作殿堂的更高峰。“微型日記”的寫作陣地越生活化,中低年級在陣地的思維才會更加活躍,興致也會提升。
(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對于一件事情的成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低年級小學生的習慣正處于培養(yǎng)階段,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該從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寫作作為對于生活化思想情感的體驗和升華,離不開日常生活中對于事物的觀察和感知?!拔⑿腿沼洝币匀沼涹w的形式輔助學生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日記和寫作的形式記錄下來,在“隨意”的“微型日記”中提升整體素養(yǎng)。在教學中,好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引,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引起重視。舉例來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我身邊的人”引導學生開展“微型日記”的寫作,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只有觀察,才能體現(xiàn)一幅真實的“肖像畫”,而學生在日積月累中不僅培養(yǎng)了認真觀察的好習慣,還能夠提升興趣,豐富學習體驗。
(三)通過課外閱讀為微型日記積累素材
閱讀是學生擴展知識面、積累素材、提升感悟和體驗的重要來源,正如魯迅先生對于“寫作即多讀多看”的感悟。中低年級的學生年紀小、知識淺、識字少,在寫作初期缺乏思路和靈感,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要有意識地擴充自身的知識面,探索素材,積累詞匯和知識。課外閱讀是新課改背景下明確強調(diào)的教學任務之一,對于學生思想、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教育有促進作用,啟迪學生在閱讀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中低年級的學生閱讀,為學生推薦寓言等有趣讀物。課外閱讀是學生開展“微型日記”的寫作素材,而在“微型日記”訓練場中的經(jīng)驗積累又是為寫作實戰(zhàn)奠定基礎。因此,通過課外閱讀積累素材,開展“微型日記”的寫作活動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影響。
四、結語
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教學是新課改下小學階段教學任務中明確強調(diào)的重點任務之一,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著長遠的影響作用?!拔⑿腿沼洝弊鳛檩o助開展小學中低年級寫作教學的有效手段,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該重視對于“微型日記”寫作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探究有效策略,促進中低年級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磊.談如何以微型日記促進小學語文作文質(zhì)量提高[J].才智,2017(16).
[2]張梅梅.微型日記——小學高段學生寫作訓練場[J].小學教學研究,2014(5).
[3]王錫亮.發(fā)揮微型日記作用 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J].甘肅教育,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