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挖掘學生多元潛能成為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的核心目標。目前,大部分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重要應用意義,并開始不斷實踐和創(chuàng)新,力求能夠加快新課程改革落實的步伐,深化課改理念,推動教育發(fā)展。本文主要對新課改下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嘗試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借此提出有效的作文教學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教學
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其改革深度也間接影響語文學科的教學實效。文學創(chuàng)作既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在教學中為了提升習作效率,教師往往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充分挖掘和啟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表達思維。正如新課改所倡導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目標一樣,通過激發(fā)學生感同身受,提高思想內(nèi)涵和表達能力,就需要激勵學生用心去體會和感悟生活,積累豐富閱歷,從而實現(xiàn)眼中有素材,心中出文章的目的。利用語文知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敢于實踐和探究,升華個人情感,豐富思想品質,進而達到深化課改理念,提高作文教學實效的目的。
一、 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內(nèi)涵,積累寫作情感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在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常會布置自主觀察任務,讓學生在觀察中收集寫作素材,或者在觀察中理清寫作思路。在觀察生活時需要確立準確的目標要求。新課改下的寫作教學應轉變以往布置寫作任務,檢測評價寫作效果的單一模式。轉化為豐富生活閱歷的過程。因此,寫作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合理選擇寫作素材,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并明確寫作目標,自主觀察和習作都應圍繞這一目標進行,這樣文章也能夠緊扣主題,意義明確。
比如:寫關于四季的作文題目時,首先應該積累生活素材。如果沒有細微的觀察,只是寫春天的綠葉,夏天的河水,秋天的落葉和冬天的白雪,并不能激發(fā)讀者內(nèi)心的共鳴。因此,這樣的文章也會缺乏真實性、嚴謹性和文學性。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懂得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對于春天,會從動物、人、景等多方面去描寫,將每一處的細微變化充分表達出來。例如:一名小學生寫道“春天來了,告別了那寒風入骨,大雪紛飛的冬天。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樣干枯炎熱,不像秋天那樣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樣寒冷。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小草終于沖出了大地母親的懷抱,露出了嫩芽。小溪水叮咚叮咚作響,好像在歡快地唱著歌,天空中五顏六色的風箏與潔白的云、藍藍的天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可見,在此段對春天的描寫中,小作者對春天的景物描寫非常細膩,通過擬人,比喻等表達方式透露出對春天萬物的細微觀察。好的作品需要豐富的素材,而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觀察習慣則是積累豐富寫作素材的關鍵。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習慣。
(二)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豐富情感
寫作教學中只有“空想”和“觀察”是遠遠不夠的,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所以,教師應嘗試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通過體驗豐富情感,繼而使表達方式更加多元化。在體驗生活方面,不應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內(nèi)容。教師應結合寫作教學的主題,圍繞主題引導學生去體驗,同時輔助學生在體驗生活后進行感悟和總結。
比如:在教學敘事方面的作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大掃除活動??梢栽诮淌覂?nèi),也可以在學校或者大街上。班集體一起清理街道,為綠植澆水。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將街道打掃的干凈清爽。這時,教師可以導入作文教學,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產(chǎn)生感悟,并將這些感悟寫到作文當中。自主體驗的情感是最真摯的,樸實的言語中也能夠流露出豐富的內(nèi)涵。這樣寫出的文章不僅僅是對大掃除這一件事的描寫,更加融入了學生對豐富的情感思維。例如:有位學生就根據(jù)參加大掃除的事件,在自己的文章中闡述了對環(huán)境保護的想法,并最后通過感嘆句堅定了自身的環(huán)保信念。文章既有內(nèi)容、有層次,也有思想和內(nèi)涵。
二、 融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平臺,拓展寫作維度
(一)讓課堂內(nèi)知識走進實際生活
小學生生活閱歷比較匱乏,加之學習任務繁重,體驗生活和觀察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充裕,這就導致了“為了學習寫作而學習,為了寫作文章而閱讀”的窘境。學生體驗生活和觀察生活的自主性不能激發(fā),就會導致寫作的被動性,這樣寫出的文章缺乏真實情感,更不能算得上是好文。所以,我們應該嘗試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生活閱歷,并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寫作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
比如:在對《狼牙山五壯士》這類革命題材文章的學習時,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懷的教育。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互相交流感悟。隨后,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狼牙山五壯士的歷史內(nèi)容及音頻。通過感官體驗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堂情境,進而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記憶和理解。最后,引導學生將體驗、感悟結合自己的情感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借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每接觸一些新鮮事物都能夠進行體驗和感悟,寫作素材庫自然而然地就被積累起來了。生活與作文之間的轉換也能夠更加自然。
(二)將生活化閱歷融入語文課堂
課外生活是積累生活閱歷的重要場所,更是小學生們最喜愛的時間。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借助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化閱歷,鼓勵學生將課外經(jīng)歷分享到課堂上,使個人生活閱歷融入語文課堂,豐富其他學生的認知維度。
比如:在“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心中最可愛的人”等人物描寫的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首先寫出來形成作文,然后組成習作小組,小組之間講述或者朗讀自己的主題作文??梢允菃我恢黝},也可以是與人物息息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地得到提升,學生間的情感也進一步升華了。同時更豐富了學生的認識寬度和深度,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將生活閱歷口語化和文字化,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自主感悟。再如;在選擇作文創(chuàng)作主題時,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出題自己寫,寫自己了解的,自己擅長的內(nèi)容。例如;有位五年級的小學生酷愛文學歷史,在課外生活中常常研讀歷史課外讀物,因此,他對歷史方面的內(nèi)容了解相比其他同學深。在寫作文時,他會引用歷史典故來烘托文章,使文章更具層次性。還有的學生喜愛游戲,在寫作時經(jīng)常以游戲人物舉例說明,這也使文章內(nèi)涵更加豐富,而且通俗易懂。有些女同學心思細膩,平時不善表達,但愛讀課外書,愛觀察生活的細小事物,這種細膩的情感便成為了他的寫作風格。每次看她的作文都是情感飽滿,語言樸實,較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三、 啟迪思想,豐富生活理念,挖掘寫作潛質
(一)立足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以生活實踐為出發(fā)點,立足生活現(xiàn)象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怎么做?他為什么要這么做?有哪些更好的辦法?通過激發(fā)想象來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作文的內(nèi)容更加充實,人物更加立體,事物描寫更加豐滿。
比如:《我的理想》《我的夢想》《我想做一個××的人》等作文題目看起來涉及面較廣。但如果結合學生自身生活感受而言,學生不難把握主題。首先,在課堂上談一談自己的未來理想,在成長的各個階段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是否有過變化,而這種變化的成因主要是來源哪里?由因、果和感悟逐漸編織成一個完整的思維鏈條。學生在自主闡述、互相聆聽和感悟中會確定自己的寫作思路。有位學生寫道“我剛開始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的目標是考個好成績,我的理想是將來做一名老師。我覺得老師是偉大的,他將自己所儲存的知識分享給我們,使知識增值了。隨著我慢慢長大,隨著我慢慢長大,我更加堅定了我的理想……我幻想著我站在講臺上的情景,陽光灑在我的臉龐上,聽著朗朗的讀書聲……”借助學生對實際生活的感悟激發(fā)想象和聯(lián)想,進而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實踐,寫作能力會逐漸得到提升。
(二)靈活選擇素材激勵自主寫作
很多小學生由于基礎知識積累不足,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等原因,對作文常常感到難以下手。作為教師如何激勵學生自主寫作并愛上寫作,便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難題之一。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的過程,如何將內(nèi)心所想的東西自主表達出來,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自主性。而將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無疑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激發(fā)表達欲望。
比如:立足生活,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寫作素材,將學生成功吸引到寫作教學情境中。以“走進網(wǎng)絡”為主題比較貼近現(xiàn)代生活形態(tài)。而“擁抱自然”的主題能夠突出社會對綠色環(huán)保的重視。再如:開展多樣化的公益活動,利用學做家務這件事來寫作等等。這些都是比較貼合小學生實際生活的寫作素材,因此,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再如:將課外閱讀作為提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助手。推薦學生看課外書?!睹仔∪ι蠈W記》《冰小鴨奇遇記》等小學生課外讀物。也可以推薦富有內(nèi)涵的課外書《給我三天光明》《昆蟲記》等等。讓學生嘗試從寫讀后感和摘抄經(jīng)典文段開始,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還可以推薦適合小學生觀看的電影電視劇。主題應該富有意義,并引導學生寫觀后感。這種利用生活點滴積累寫作素材和經(jīng)驗的方式,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 結語
總之,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既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閱歷,也能夠借此機會拓展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將生活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提煉思維品質,進而通過生活愛上寫作,激發(fā)學生自主寫作的熱情,并借助生活化實現(xiàn)作文教學效率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董琴琴.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后作業(yè)的設計與實施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2]李乃君.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3]鞠雨佳.源于生活融入生活——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2014(11):184.
作者簡介:張玉喚,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甘溝驛鎮(zhèn)六十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