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倪水芹 付友琦
摘要:目的? 研究追蹤方法學在藥物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未應用追蹤方法學分析不合理用藥原因的資料與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在臨床用藥安全管理中應用追蹤方法學分析不合理用藥原因,并針對性提出臨床用藥安全管理措施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二者臨床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用藥安全管理指標(醫(yī)囑查對、用藥安全管理、患者身份識別)。結果? 應用追蹤方法學應用后,臨床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0.07%)低于應用前(0.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囑查對合格率(98.57%)、用藥安全管理合格率(97.14%)及患者身份識別合格率(99.29%)均高于應用前的88.98%、87.05%、91.18%,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用藥安全管理中運用追蹤方法學,找尋問題根本原因,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并對整改效果追蹤評價,可有效保障臨床用藥安全,降低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進一步為臨床護理質量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追蹤方法學;用藥安全;護理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cking methodology in drug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reasons for irrational drug use that were not appli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 for irrational drug use was analyzed by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in the clinical drug safety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he data of clinical dru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comparis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rug adverse events and drug safety management indicators (medical order checking, drug safety management, and patient identific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cking methodology,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rug adverse events (0.07%)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application (0.2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qualified rate of medical orders (98.57%), medi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qualification rate (97.14%) and patient identification qualification rate (99.29%)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application 88.98%, 87.05%, 91.1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cking methodology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linical medication, finding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targeted rectification measures, and follow-up evaluation of the rectification effect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ev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care raise the foundation.
追蹤方法學是近年來國際評價中出現的一種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評價方法[1]。有研究顯示[2,3],追蹤方法學應用于護理安全管理,在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隨著醫(yī)藥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臨床用藥安全備受重視。藥物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合理用藥更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證臨床患者安全、有效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落實患者安全十大目標中“提高用藥安全”的要求。本研究結合我院應用該方法管理前后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7年1月~12月未應用追蹤方法學管理的用藥資料,將此時期為應用前。2018年1月~12月在臨床用藥安全管理中應用追蹤方法學分析不合理用藥原因,并針對性提出臨床用藥安全管理措施為應用后。
1.2方法
1.2.1成立追蹤小組? 2018年1月由護理部副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及科室藥品專管員共同組成的院科三級藥品安全管理追蹤檢查小組,明確了職責分工。實施前組織小組人員學習質控標準和追蹤方法學應用原則、步驟,對存在問題覆蓋面廣、發(fā)生率高的項目進行臨床追蹤檢查,同時對科室上報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個案追蹤,找出系統(tǒng)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制度修訂和流程改進,并對整改效果進行追蹤評價,體現持續(xù)改進。
1.2.2明確追蹤檢查項目和目標? 依據《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追蹤小組制定《用藥安全管理質量評價標準》《患者身份識別質量評價標準》《醫(yī)囑查對質量評價標準》。
1.2.3追蹤方法? ①個案追蹤:○a檢查人員現場查看臨床科室患者收治情況、責任護士管床數;○b查看備用藥品、急救藥品、毒麻高危藥品、自帶藥品等藥物放置、使用及記錄;○c追蹤責任護士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相關制度、流程及操作規(guī)程的執(zhí)行情況,與患者溝通及用藥指導情況;○d訪談護士對患者身份確認、醫(yī)囑查對、藥物查對、用藥管理、突發(fā)情況應急處理、上報程序等制度、流程知曉情況,了解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況;○e詢問患者及家屬基本病情、用藥、潛在風險防范措施的知曉及依從性。通過訪談護士、患者,現場查看護理行為,從而追蹤患者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整個過程,有利于檢查者更為準確把握護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質量控制[4]。②系統(tǒng)追蹤:系統(tǒng)追蹤是指通過選擇醫(yī)療機構中風險相對較高的流程或功能項目進行追查[5]。從個案問題入手,進行系統(tǒng)追蹤,查找制度、程序或相關文件是否健全及培訓效果。
1.3觀察指標? 比較追蹤方法學應用前后臨床用藥不良事件(使用藥物錯誤、藥物外滲)發(fā)生率及臨床用藥安全管理指標(醫(yī)囑查對、用藥安全管理、患者身份識別)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追蹤方法學應用前后臨床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應用后臨床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應用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追蹤方法學應用前后臨床用藥安全管理指標比較? 應用后醫(yī)囑查對合格率、用藥安全管理合格率、患者身份識別合格率均高于應用前,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重視臨床用藥安全對臨床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價值,用藥安全管理可以降低臨床用藥不良事件,減少醫(yī)療糾紛,促進疾病的快速康復,并且可以減少或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應遵循安全、經濟、合理、有效的原則,以期最大化發(fā)揮藥物效果,減少和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減少對患者的損傷。因此,需要嚴格把關臨床用藥安全管理質量。有研究顯示[6],追蹤方法學可發(fā)現護理管理系統(tǒng)問題,利于改進護理管理制度流程。本研究在臨床用藥安全管理中運用追蹤方法學追蹤問題,查找問題原因,進行分析、整改,并將追蹤結果反饋臨床科室,共同修訂臨床用藥安全管理質控標準。旨在進一步促進臨床科室完善藥品管理和使用制度、流程,為提高臨床用藥安管質量提供基礎。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在臨床用藥安全管理中應用追蹤方法學分析不合理用藥原因,并針對性提出臨床用藥安全管理措施后,臨床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0.07%)低于2017年(0.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追蹤方法學應用于臨床護理安全用藥管理中,有助于減少臨床用藥安全不良事件。應用后醫(yī)囑查對合格率(98.57%)、用藥安全管理合格率(97.14%)、患者身份識別合格率(99.29%)均高于應用前的88.98%、87.05%、91.1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追蹤方法學的應用有助于提高醫(yī)囑查對質量合格率、用藥安全管理質量合格率及患者身份識別質量合格率。因此,追蹤方法學對于提升臨床護理用藥安全效果較明顯,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根據追蹤的結果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案,并不斷的獲取反饋進行持續(xù)改進。
總之,在臨床用藥安全管理中運用追蹤方法學,找尋問題根本原因,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并對整改效果追蹤評價,有助于保障臨床用藥安全,降低用藥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友惠,楊云智,易小青,等,追蹤法在臨床護理安全質量檢查中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6):488-499.
[2]金麗萍,王寧,寧永金,等,追蹤方法學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院,2014,16(5):47-49.
[3]彭加珠,匡曉紅.追蹤方法學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23):1-3.
[4]沈曉琴,丁曉虎.追蹤管理法和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22):216-218.
[5]趙慧華,楊淼淼.追蹤方法學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和與實踐[J].上海護理,2016,16(3):93-95.
[6]周文琦,馬怡坤.應用追蹤檢查法對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5(16):2537-2539.
收稿日期:2019-04-28;修回日期:2019-05-31
編輯/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