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的時代是全球化、高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隨之引發(fā)的基礎教育的改革也影響著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變革。新時代要不斷培養(yǎng)高新人才,在基礎教育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育及發(fā)展。文章結合新時代的大背景,簡談教師如何借助綜合實踐活動來開闊小學生的科學視野、培育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提升其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1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9-0109-02
一、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廣袤而又神秘的科學對他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夠為他們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在小學課程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其突破了一般課堂的時間、地點、教學資源的限制,最大化地滿足了學生的科學探索需求,有利于小學科學課程體系建設以及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帶領小學生走出教室的一方小天地,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生活,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感知科學魅力、增長知識和發(fā)展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狀
在當前小學教育環(huán)境中,科學類的綜合實踐活動并不是教育主流。從小學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科學課一般都是在中高年級開設,并且課時安排量較少,再加上小學生人數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全面兼顧,因此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普遍不太樂觀,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受限。當然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偏倚,還在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并不是憑借想象便可變成現實,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科學基礎知識及具備一定應用能力、發(fā)現能力,而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尚有一定難度。但必須承認的是,科學要在實踐中檢驗與證實,要想提升小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應充分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在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綜合實踐活動對小學生的知識、能力都有著多方面的要求,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般是綜合兩至三方面,既要具有知識性,讓學生通過活動豐富自身的學識,還要能夠較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借助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
(一)依托科學實驗開展豐富有趣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入,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在校園環(huán)境中開展,而且可以在校門、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中開展。開展小學科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時應當充分調動校內外各種力量。當前小學生接觸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有閱讀科學書籍、參加科學興趣小組、參觀科技館等,而這些項目都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體現,從而有助于學生科學知識的豐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初級階段,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對學生進行興趣引導。比如在教學“彩虹的秘密”時,由于彩虹這一自然現象雖然廣為人知,但是學生在生活中遇見的機會不多,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展示彩虹的自然形成。比如以圖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極為漂亮的彩虹,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興趣,一步步帶領他們進入學習情境。接著讓學生通過觀賞科學專家或學者們制作的研究彩虹形成的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彩虹這一自然現象,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光的反射、折射等現象的應用。
綜合實踐活動重點是學生們要積極活動起來,自主參與實驗等實踐操作,通過科學性的實踐操作提升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教材或者活動指導手冊等理論性較強的東西便不重要了,古往今來,任何有著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的變革都不是空穴來風、奇思異想,而是對之前規(guī)律和定理的總結以及再領會,因此教材對于小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做化學實驗,根據教材所講的反面案例,可以在學生操作前進行演示,讓學生認識到不當操作帶來的危險,從而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率。而綜合實踐活動則具有活動性、趣味性等顯著特點,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索生活的好奇心。如教學“飲食與健康”后讓學生以周為期限記錄自己所吃過的食物,并且自己通過網絡搜索來分析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不經意間提高他們對健康飲食的認識。再比如教學“認識太陽”“太陽和影子”“用太陽計時”時,教師可以借助校園內空閑的場地,讓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通過觀察記錄認識太陽,比如太陽的運轉規(guī)律、影子形成的原因及規(guī)律以及怎樣用太陽來確定時間等,這些內容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學生們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借助人文素材開闊學生科學認知視野
對于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人們以往存在著一種偏見,認為這些活動只是讓學生在課余放松的娛樂形式,空有工具價值而沒有人文價值,科學教育與人的精神層面的培養(yǎng)、教育是無關的。這種看法顯然抹殺了科學課程本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從人文科學的角度教育學生去看世界,是讓他們通過積累人文知識來塑造個人品格。而從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他們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理性,這種理性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讓小學生逐漸養(yǎng)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用事實理據來思考和證明問題而非一時沖動或個人偏見。在這種理性精神的推動下,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來培養(yǎng)獨立人格,有助于陶冶美好情操。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才能夠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積淀科學知識的同時形成獨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在談到兒童科學活動的時候舉了一個十分具有啟發(fā)意義的例子:“捉到一只蝶兒、蚱蜢,便用針一根,活活地釘在一塊板上,把它處死,說是做標本?!逼鋵嵔處熆梢韵茸寣W生們集體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小昆蟲,然后找一找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昆蟲,并做好相關記錄。
再比如教師可以分給學生一些植物種子,讓學生回家后自行種植,并記錄種子的生長過程,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學生對從課本上學到的有關植物的知識的認識更為深刻了。此外,通過養(yǎng)育一粒種子,學生對生命的體驗也更加深刻了,甚至有的學生會動筆寫下植物生長日記;在此過程中他們能夠記錄植物生長的有關現象,自己種植、自己思考問題。顯然綜合實踐活動的拓展兼顧了學生在科學、技術、藝術等方面的聯系,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閱讀科學書籍方面,科學教師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讀書交流分享會,要求學生每人每月讀一本與科學知識有關的書籍,然后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課堂上分享。分享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PPT展示、實驗演示、自己動手寫讀書報告等,這既增長了學生的科學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搜集實驗材料的實踐能力,還鍛煉了其文筆。另外,可以開展科學社團小組的活動,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領域的科學興趣小組,如植物研究小組、昆蟲研究小組、食品科學研究小組等,擴展學生的科學活動范圍。除了參觀科技館外,組織學生一同參觀博物館、水族館、植物園、養(yǎng)殖基地、工廠等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形式。
(三)時代理念引領下多渠道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模式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形式應當是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但歸根結底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活躍、興趣廣泛、好奇心強,為了調動小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積極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增加進科學教學的趣味性。人類的知識是不斷發(fā)展的、變化的。回顧科學史,無數先人都在前赴后繼進行實驗,探求無窮無盡的科學真理。某一時期占優(yōu)勢的科學成果可能很快就會被推翻、被取代,科學精神就體現在對科學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而非單單一個結果。因此不管教學模式如何變化,活動形式再怎樣新鮮有趣,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才是最基礎的,也能夠為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在大多數情況下,考慮實驗安全以及教學資源,學生做實驗也都是按部就班地根據教師所給的步驟進行的,缺少自己的認識和發(fā)現;此外,以教師為主導的綜合實踐活動也容易使學生感到不自由。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提供給他們充足的、可供探究的資源,不斷開發(fā)出情境教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這種拓展有助于破除傳統綜合實踐活動形式的單一和呆板,讓課堂更加靈動、有趣,為學生營造更加活潑向上、趣味盎然的科學園地。例如教師以“身邊的建筑”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帶領學生或讓學生獨立尋找身邊有代表性的建筑,并通過繪畫、文章、手工制作等形式還原這個建筑。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教學模式,學生可以不受教師的干擾,自由自在地創(chuàng)作他們心中美麗的建筑。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們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發(fā)現總結其所選建筑物的不完美之處,并以其為底板設計一個新的建筑物,在構圖操作時或許會用到Photoshop、CAD等制圖軟件,教師可以順勢為學生們講解這些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語
科學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對于處在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啟蒙期的小學生來說,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他們打開了科學學習與實踐的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符合新時代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活動開展過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不斷積累專業(yè)性知識,并能領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穩(wěn)步提升,為他們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斷發(fā)展提供機會。
參考文獻:
[1]馬紅艷.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9):150,152.
[2]范 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與問題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8.
[3]趙 兵.巧掘綜合實踐課程的“源頭活水”——試論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5(25):49-5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新時代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驗研究”(FJJKXB18-27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曾煌偉(1982—),男,福建德化人,福建省德化縣三班中心小學教師,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