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燕 王維建 王正發(fā)
【摘要】目的:股骨頸骨折前側外側聯合入路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與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l6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3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9例)和觀察組(19例),對照組用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觀察組用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對比兩組的并發(fā)癥的情況、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及手術的時間,隨訪兩組3月,對比兩組的髖關節(jié)功能的進行評分。結果: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的情況(10.53%)低于對照組(21.05%)。觀察組的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及手術的時間低于對照組。隨訪兩組3月,對比兩組的髖關節(jié)功能的進行評分。對照組的評分為(72.5±6.3)分,觀察組的評分為(79.1±6.5)分,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患者的股骨頸末尾一段多證明效果明顯,可以達到解剖復位的目的,另外一個優(yōu)勢便是使生物力線恢復。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切開復位;閉合復位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89-01
前言
股骨頸骨折大多是由于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的低能量創(chuàng)傷造成[1~3]。本文中就股骨頸骨折前側外側聯合入路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與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的療效做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20l6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3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9例)和觀察組(19例),不符合的標準:重度粉碎性骨折、高齡、骨質疏松及內科并合癥患者。
對照組,男:女=10例:9例,年齡上限為67歲,年齡下限為42歲,平均(51.2±5.3)歲。墜落6例,跌傷6例,交通事故7例。
觀察組,男:女=12例:7例,年齡上限為70歲,年齡下限為42歲,平均(50.91±5.5)歲。墜落8例,跌傷5例,交通事故6例,對比兩組的一般健康資料,組間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方面的含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患者的腰部進行麻醉,呈仰臥體位,成30度。
對照組——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在患者的骼前的上棘的皮膚部位向下2cm的地方并且同時取外面2㎝的地方,在闊筋膜張肌和縫醫(yī)肌的中間,把股直肌牽拉到內側,把闊筋張肌牽拉到外側,用T形手法來處理關節(jié)囊,把股骨頸骨折有斷裂的地方暴露出來,在股骨頭部的地方放置1枚克氏針,來復位固定骨折斷裂的地方。
觀察組——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具體的措施如下。
傷后予以脛骨結節(jié)牽引復位處理,持續(xù)牽引下平臥在手術床,患側肢體膝下放置軟針,髖關節(jié)保持屈曲30°,手術前和手術中應用C型臂電視X線機予以影像測定,依據骨折情況予以閉合復位,骨折對應后股骨干內緣和股骨頭骨距骨小梁形成頸干角160°,側位片骨小梁和股骨頸位在同一軸部心成180°角,復位完成后予以手維持牽引。股骨大轉子下5厘米沿照股骨頸方向平行鉆進2-3枚直徑2.5毫米的導針,需要確保偏下方導針通過股骨骨距。
如果應用3枚導針則呈現為三角對稱,平排放置于股骨頸內,應用導針將尾部皮膚切開,分別鉆孔,選取長度適度的空心釘擰進。螺絲釘尖端在股骨頭下方0.5厘米,螺紋需要通過骨折線。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并發(fā)癥的情況、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及手術的時間,隨訪兩組3月,對比兩組的髖關節(jié)功能的進行評分。滿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髖關節(jié)的功能越好。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核算軟件: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率來表示,并運用t、X2來檢驗。若組間差異P<0.05,證明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含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的并發(fā)癥的情況,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如表1:
2.2?對比兩組的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及手術的時間。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如表2:
2.3?隨訪兩組3月,對比兩組的髖關節(jié)功能的進行評分。對照組的評分為(72.5±6.3)分,觀察組的評分為(79.1±6.5)分,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股骨頸骨折常發(fā)生于老年人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的骨質疏松骨強度下降,加之股骨頸上區(qū)滋養(yǎng)血管孔密布。臨床癥狀為患者跌倒后髖部疼痛,不能正常站立和走路。股骨頸骨折的危害是股骨頸骨折可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嚴重者可致殘。此病的并發(fā)癥為股骨頸骨折不愈合、股骨頭缺血壞死等。可通過X線拍片、CT、MRI、體格檢查等來檢查疾病。診斷方法為X線檢查作為骨折的分類和治療上的參考。觀察組的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方案更勝一籌。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的情況(10.53%)低于對照組(21.05%)。觀察組的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及手術的時間低于對照組。隨訪兩組3月,對比兩組的髖關節(jié)功能的進行評分。對照組的評分為(72.5±6.3)分,觀察組的評分為(79.1±6.5)分,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患者的股骨頸末尾一段多證明效果明顯,可以達到解剖復位的目的,另外一個優(yōu)勢便是使生物力線恢復。
參考文獻:
[1]?蔡宇,周華軍,程文俊等.加速康復外科聯合標準化康復路徑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6,18(8):673-678.
[2]?張保焜,劉敬文,尹博浩等.靜力加壓內側支撐螺釘技術治療垂直型股骨頸骨折在術后并發(fā)癥的優(yōu)勢[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8,20(7):555-559.
[3]?鄧波,王靜成,熊傳芝等.初次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6,18(11):99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