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摘要】互聯網的發(fā)展給學校教育改革帶來諸多利好,但同樣也帶來許多問題,尤其對于缺乏自控能力和鑒別能力的小學生而言,網絡上的各種信息會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如何在網絡環(huán)境下更好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成為小學語文發(fā)展中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網絡環(huán)境
閱讀能力是人類的基本學習能力。通過閱讀,人們可以獲得各種間接經驗,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庫,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則需要從小學階段抓起,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自我學習與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正對人類傳統的閱讀習慣造成沖擊,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正處于閱讀習慣于閱讀能力形成時期,如果不能對小學生的網絡閱讀進行合理控制并根據網絡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調整,就會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產生諸多不良影響,阻礙學生的語文學習。因此,加強對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對于促進語文教學發(fā)展,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一、網絡環(huán)境對小學生閱讀的影響
1.閱讀范圍的擴大影響學生閱讀質量
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獲取的速度也更加快捷。在此情況下,小學生們能夠輕松的依靠互聯網找到更多校外的閱讀資源進行閱讀學習,這對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知識面都有較大的幫助。但這種閱讀范圍的擴大也會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產生一定影響。這主要體現在網絡上閱讀內容質量參差不齊,而小學生又缺少對其的基本鑒別能力,加之網絡上有許多“三俗內容”,容易對小學生產生較大吸引力而影響其在課堂上的正常語文閱讀學習,造成閱讀質量不高的問題。
2.網絡檢索的便利影響學生獨立思考文章的能力
語文閱讀強調的是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對文章信息的分析,得出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如在小學語文課文《丑小鴨》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后,需要學生自己根據文章中的對話分析出丑小鴨的心里變化,最后根據丑小鴨的整個故事理解其中所要傳達出的關于自我認知和對美的評價的內涵。對文章主旨的掌握,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但網絡環(huán)境下,由于家長在課外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導致許多學生在預習課文或閱讀課外文章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直接依靠網絡檢索尋求答案,使得學生越來越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得閱讀層次變得膚淺,理解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3.知識與時間碎片化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而閱讀又是一種需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體會的學習過程,因此讓小學生形成認真閱讀的習慣至關重要。然而網絡環(huán)境下網上的知識被打碎,閱讀的時間也被碎片化,許多小學生在課間幾分鐘或者放學回家的人路上進行閱讀,這種閱讀難以做到全身心投入,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其課堂上的閱讀的認真性,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此外,碎片化的閱讀使得閱讀的內容之間無法建立起相互之間的聯系,這對于正處于思維體系構建、認知能力培養(yǎng)階段的小學生而言也十分不利。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根據課堂閱讀教學內容合理選擇網絡閱讀資源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應運用互聯網資源對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合理拓展與引導,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提升閱讀質量。一方面針對小學語文課文的課堂閱讀教學,老師可以通過從網絡上尋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源來為學生提供知識拓展,幫助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在《頤和園》一課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課文內容的閱讀并掌握其中寫景抒情上所運用的描寫與修辭手法后,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描寫其他風景名勝的網絡資源,并給學生留下閱讀任務:找出其中采用修辭手法的地方;自己對文章描寫的景物進行描述。如此不但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也能讓其更好的掌握從文章中發(fā)覺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以及目標為學生設定閱讀范圍,再讓學生回家運用網絡閱讀符合設定范圍的材料并向老師進行閱讀情況的反饋,從而對學生閱讀質量進行有效把控。
2.通過優(yōu)化閱讀方法幫學生擺脫對網絡解答的依賴
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對網絡進行合理利用是教師與家長的共同責任。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上,為了避免學生過分依賴網絡尋求問題的解答,教師應對小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優(yōu)化,通過難度遞增的閱讀任務的設置幫助學生掌握獨立思考并獲得答案,進而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按照以下順序為學生設置閱讀任務:文章中的五個人是什么身份;他們經歷了什么;他們的當時處境;他們的行為的目的;他們的做法反映出來什么精神。這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每個問題都可以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答案,學生依次從文章中尋找到答案后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第五個問題的答案,即文章的主旨。這種尋找答案的過程由淺入深,不會使學生感覺到過難,同時一個問題解決之后會帶給學生獨立通過閱讀思考解決問題的信心,從而激發(fā)起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擺脫對網絡的依賴,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此外,在課外閱讀時,學生家長應該充分發(fā)揮好監(jiān)督作用,對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進行控制,減少其利用網絡搜索答案的行為,并盡可能的通過家庭輔導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養(yǎng)成,從而減少其對網絡的依賴,與教師一起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習慣。
3.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課外資源和內容鑒別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進一步加強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雖然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的碎片化容易對小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影響,但教師如果合利運用網絡資源,也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這種不良閱讀習慣。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專門的輔助學生拓展閱讀的有效的互聯網閱讀資源,如一些專業(yè)的文章閱讀網站、app等,并為學生每天設置一定量的閱讀任務,使學生根據任務進行專心閱讀。另一方面,在課堂語文教學之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解正確的閱讀習慣以及鑒別課外閱讀資源的方法,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各種題材的閱讀資料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認真閱讀并對文章的類型、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文章結構以及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等進行評價,再讓學生與課堂學習的課文進行對比,如此,學生就能夠在對比中對閱讀資料的質量有一個基本的認知,而后教師再進行集中評價,告訴學生何種類型的文章能夠對學生所需具備的能力進行鍛煉與強化,哪些類型的文章其中的思想價值觀念是存在偏差的,如果具備這種思想觀念會對學生產生哪些不良影響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鑒別方法和能力,還能可以培養(yǎng)其形成主流思想觀念,幫助其身心健康成長。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QQ群等互聯網手段建立起與學生共同交流平臺,同時讓學生將課下閱讀的內容發(fā)送到交流平臺上,由教師對其閱讀的資料進行評價和篩選,以避免學生被不良或劣質的閱讀內容影響。
網絡的發(fā)展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是一把雙刃劍,這需要小學教師找到科學策略降低網絡環(huán)境對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影響,更好的讓網絡成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苗雙榮.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57.
[2]林文蘭.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優(yōu)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39.
[3]李少霞.探究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2018,(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