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俊
摘 要: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時期,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對教學要點的控制方面加強重視。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將這一教學素材加以充分、科學的運用,可以為傳承傳統文化提供素材,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主要從理論上就部編版語文古詩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現狀加以闡述,然后探究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措施,希望能為提高古詩文教學的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古詩文;部編版;傳統文化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注重傳承傳統文化,這是和現階段的教育改革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只有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融入新的教學觀念,才能真正為學生可持續(xù)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古詩文的特點優(yōu)化設計教學方案,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良好推進。
一、部編版語文古詩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及現狀
1.部編版語文古詩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當中古詩文的特點,教師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優(yōu)化設計,能夠為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從以下幾點重要性進行闡述。
(1)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情懷
古詩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課程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科學設計,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起到促進作用,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水平[1]。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通過古詩文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情懷,促進學生明確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為學生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2)促進學生修身養(yǎng)性
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修身智慧的發(fā)展能起到積極作用,有助于學生修身養(yǎng)性,促進學生在對古詩文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幫助學生從古詩文的學習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品質,促進學生可持續(xù)學習的發(fā)展。
2.部編版語文古詩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現狀
部編版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集中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以下幾點進行詳細闡述。
(1)沒有注重科學引導
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促進者,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要發(fā)揮積極促進作用,在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古詩文知識學習的能力素養(yǎng)[2]。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沒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缺乏文化傳承的意識,所以在古詩文教學當中無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沒有將傳承傳統文化作為古詩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來抓,使學生在實際學習當中動力不足,影響了古詩文教學的最終效果。
(2)教師教學的個性化不足
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相對薄弱,沒有從個性化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設計教學的內容,影響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知識的效率。教師沒有結合當前新課改教學的要求設計教學方案,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存在不科學之處。在實際古詩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沒有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fā)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動力沒有被激發(fā)出來,就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3]。課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互動,使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效率較低。
(3)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
教師在古詩文教學當中沒有和新課改教學目標有機聯系起來,教學目標的設置存在不合理之處——沒有結合傳承傳統文化的要求科學設置教學目標,這就必然會對學生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阻力。古詩文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凸顯出來,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沒有聯系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造成了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部編版語文古詩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策略
部編版語文古詩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是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相應策略,科學落實。
1.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的方向
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工作中,為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需加強重視古詩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傳承傳統文化角度優(yōu)化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學生可持續(xù)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當前學生學習素質培養(yǎng)的需要,只有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案,融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為學生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4]。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當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緊跟教材學習導向,將傳承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古詩文教學的過程,從而真正為學生的良好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如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設計教學時,要對具體的古詩文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動學生對古詩文知識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只有如此才能為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如在對學生愛國情懷培養(yǎng)過程中,可通過講述《春望》的古詩文內容,讓學生體會杜甫在身心垂垂中希望妻兒平安,歸心似箭卻無法回家,眷戀只能是在紙上表達。通過對古詩文內容的講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
2.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古詩文教學當中傳承傳統文化,需要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積極優(yōu)化設計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在古詩文知識的學習方面有更大的發(fā)展進步,提升綜合學習素養(yǎng)。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教學方案,傳播傳統文化,促使學生認識到古詩文中傳統文化的內涵[5]。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和新課改教學要求有機聯系起來,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積極培養(yǎng),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目標得以明確,這對學生可持續(xù)學習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如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在帶領學生賞析《觀滄?!窌r,為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就需要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結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加以優(yōu)化。本詩描寫突兀聳立的山島以及波濤翻滾的海面,是對祖國山河壯麗景象的描寫,也是對作者遠大志向、抱負的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深化講述內容,讓學生對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象產生自豪感,可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僅要從基礎知識的學習、情感以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更要從傳統文化的傳承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進步。
3.教學新形式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初中語文古詩文的教學中,教師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優(yōu)化設計,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能讓學生從古詩文的學習中了解傳統文化,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促進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從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的內容以及過程,才能為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6]。
如《核舟記》一文是對民間工藝的刻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絢麗多彩,促進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激發(fā)學生復興中華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在實際的古詩文教學當中,要結合“部編版”教材的特色,積極促進學生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為整體上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希望能為實際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邢榮.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視角下的古詩文教學[J].文學教育(上),2020(10):90-91.
[2]朱英.從傳統文化教育視角看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2020(8):40-42.
[3]關小英.初中古詩文教學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教育革新,2020(5):18.
[4]趙曉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運用: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科技資訊,2020,18(13):176-177.
[5]彭著東.部編本教材古詩文注釋“同”的語理與教學價值探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21(2):45-49.
[6]王麗靜.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探究[J].漢字文化,2020(6):108-110.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部編本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202)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