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要】班級是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教師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能夠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助于其他教學活動的開展。而現代小學教學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以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習興趣培養(yǎng)為導向。因此,教師需要重新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合理的管理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本文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fā),闡述了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工作,進而從實質上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個性;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0)04-0215-02
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日后的許多特征都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經歷息息相關。而從學生個性方面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是以學生本身的發(fā)展為管理導向的管理方法。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但目前看來,教師的班級管理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1 ? 構建個性化發(fā)展平臺
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班級的個性發(fā)展,得益于不同影響因素的合理調配。這就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利于學生展現個性的平臺,學生在其中對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夠將其自身優(yōu)點放大,從而為班級管理提供一定的管理思路。在“多元智能”理論中,相關學者對人類自身智能進步進行了分析[1]。其中提到了包含語言智能、人際關系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等相關理論。其闡述了這些智能在人類成長中的差異性,而學生對自身具有的“智能”并不一定清楚。這啟示了教育工作者通過一定的情景刺激,能夠將潛在的智能激發(fā)出來,從而實現高質量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班級作為學校的學習組織構成,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溫床,班級這個個性化平臺的搭建,能在一定程度上尋找到個性發(fā)展的突破點,幫助學生建立具有自我特質的學習動力與信心。
2 ? 將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聯系
班級的集體目標能夠很好地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在小學中,一般情況下集體目標能夠對學生的個人目標造成影響,而個人的目標也可能與集體目標相契合。這是兩者結合統(tǒng)一的表現。因此,在教師制定班級的總目標時,必須從集體目標與個人目標兩者的關系考慮,“如何將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有效結合?集體目標的實現如何為個人目標提供必要的條件?”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目標的整合,本著相互促進與進步的思路。將集體目標進行合理劃分,同時明確個人目標。如教師設置本學期的班級目標為在文藝匯演上取得一定的排名,而學生準備才藝表演就成為了其任務,而這就給平時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學生以鍛煉機會[2]。另一方面,集體目標不以教師的要求為準,因為這類目標大多帶有一定的限制性??尚械姆绞绞墙M織學生建立“目標墻”讓學生把自己的小目標張貼到墻上,通過組織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班級目標的概念。在自己的目標受到他人的關注與激勵后,學生將會充滿動力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從而實現其自身所想。過程中的個性表達將在無形中激發(fā)學生的潛在智能。
3 ? 班級管理角色的流動化
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存在著班干部長期由固定的人擔任的情況,其實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使得學生的個性化無法釋放。因此班級管理角色的流動化是簡單有效的解決方式,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的簡單事務,體驗班級管理帶來的樂趣。流動化角色的前提是構建足夠的管理崗位,讓大部分學生在一定的時期內都有機會體驗服務他人的過程,從而獲得提升自我、才能展示的機會[3]。具體來說,教師要明確各個崗位的責任制度,如每天均由不同的同學收發(fā)作業(yè)、管理圖書等。從小學的班級模式分析,可設置的崗位種類繁多,形式多種多樣,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凸顯,也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必要的技能,培養(yǎng)負責的態(tài)度等。
4 ? 給予學生正面化的個性評價
個性評價應當是多面的,其包括:評價目標的多面性、階段的多面性、形式的多面性。第一,評價目標的多面性。需要教師從不同的智能層面給予學生正面?zhèn)€性評價,如除了學生已經表現出的音樂智能外,還可從其他智能方面予以激勵,鼓勵其不斷嘗試。第二,階段的多面性。需要教師注意評價學生的時期與階段,學生在小學的成長迅速,生理心理都發(fā)生著變化。依據不同時期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能夠幫助他們彌補自身的欠缺之處,以便劣勢智能得到注意。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認識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以便教師因材施教。第三,形式的多面性。即評價不一定限于筆答的形式,通過一些其他的活動形式,也能夠以一種較為合適的方式告知學生其優(yōu)點以及劣勢所在,幫助他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我。
5 ? 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學生個性發(fā)展大多是在自然的集體與個人互動中體現出來的,而班級需要建立這樣一種文化的共識,即沒有偏見的對待每一個人,尊重每個人的成長。當成長環(huán)境得到保護后,學生在處于個性萌芽階段就能夠得到足夠的養(yǎng)分。它要求教師教導學生平等對待彼此,對他人不輕視不蔑視,相信所有人都有值得發(fā)展的個性,當這種意識成為班集體的共識時,學生個性方能得到最大化的體現。這個過程的建立較為漫長,需要教師對班級的建設有一定的耐心。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建立起一個科學的管理團隊,其中包含家長與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確立。另外,要克服傳統(tǒng)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人負責的情況。班主任一人負責壓力巨大,而且并不能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自然不能洞察到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與個性。管理團隊的建立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分擔責任,進而為學生的個性與能力拓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
6 ? 結語
總之,班級管理者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現代教育理念。而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環(huán)境的營造,是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陳慕卿.學生自我教育與班級自主管理策略研究[J].教育,2017(14).
[2]芮剛.作一名點燃學生心靈之燈的園丁——淺談活動開展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好家長,2017(72).
[3]宋曉燕,黃生延.個性化班級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