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峰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參照標準之一。高中地理部分課程內容較為抽象難懂,考驗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影響著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提問作為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若能被運用好可以使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逐步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對課堂提問進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當中便對于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提問;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新課改以來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如今己經被廣大師生普遍接受。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但由于受到學業(yè)水平考試以及高考等一系列重要考試的壓力,教師在課堂上表現的往往過于急躁,為了節(jié)約時間,對于提出的問題總是急于給出答案或是直接省略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搖身一變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明顯不符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為了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同樣為避免浪費時間,如何通過有效、高效的課堂提問來提高課堂效率節(jié)省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1.發(fā)問策略
發(fā)問環(huán)節(jié)是問題設計在課堂上的實際呈現,要使設計好的問題設計在實際課堂中能夠恰當的展現出來,就需要教師好好把控住發(fā)問這一環(huán)節(jié)。
1.1吸引學生注意力
課堂45分鐘,很難有學生能全堂集中注意力。為了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在發(fā)問之前教師應該通過恰當方式將學生“拉”回來,如拍手提醒“大家注意了”、提高音量、走到課堂中間環(huán)顧學生等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提出問題之前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清楚問題,避免因為走神聽不到問題而影響提問。
1.2注意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和趣味性
教師的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提問的效果。課堂時間短暫而寶貴,為最大程度實現提問的有效性,教師應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和趣味性。
1.2.1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在提出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和語言的準確性,讓學生明確知道教師提出的問題到底是什么。這樣學生才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避免出現學生因聽不清問題或問題范圍過大而妨礙思考的現象。
1.2.2注意語言的簡潔性
教師在向學生闡述問題時,不要過于深奧、晦澀難懂。否則學生僅在理解題目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會浪費大把時間,而不能真正的著眼于問題本身。這樣一來,課堂的時間浪費了不少卻沒有真正達到提問的目的。
1.2.3注意語言的趣味性
語言是一門藝術,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往往會受到學生歡迎,也能提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提問時語言不可過于呆板,如果教師在課堂中頻繁使用“是不是、對不對”這種非此即彼式的語言,久而久之學生會麻木懶得再回答。
2.候答策略
候答時間是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出恰當的候答時間。研宄表明,候答時間在3秒以上時,學生能有更加充分的時間思考了,主動回答問題的幾率就會更大,教學效果更為顯著。但這并不是要求教師在提出每個問題之后都要等待3秒鐘,等待時間的長短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學生的水平、問題的難度和教師對學生回答期待的預設。當這個問題對于學生有挑戰(zhàn)性時候答時間就可以稍微長一些,問題難度較小時時間就短一些,需要教師面對課堂具體情況靈活應變。在等待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利用這段時間,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用眼神與學生交流,給予學生期待和鼓勵。從學生的思考狀態(tài)和表情中推測他們思考的程度,并通過學生的反應提前考慮下一步的叫答和理答策略。
3.叫答策略
3.1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一般來說教師提問更傾向于選擇主動舉手的學生,但是在班級內能夠做到主動的學生又寥寥無幾。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合理的選擇提問對象,在不挫傷主動舉手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能夠兼顧其他不活躍的學生。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和問題難易程度的接受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選擇提問對象時應該考慮學生水平。有學者針對學生水平差異給出不同的標準,對于差生可以適當“降級”,對于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級”,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合理地“提高”。比如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提成績較好的學生起來回答,難度較小的問題就選擇成績稍差的學生起來回答,一些沒有對錯之分的開放型問題就可以挑選一些成績排在末端的同學起來跟大家分享。這樣做一方面考慮到有些難度較大的問題確實是需要成績較好的同學才能回答出來,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同學的課堂參與度,不至于使他們置身于課堂之外。當然要想一節(jié)課把全部同學都提問完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教師統(tǒng)籌各節(jié)課之間的提問對象分配,盡可能的給同學均等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
3.2關注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
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到課堂中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提問時走到注意力不集中同學的身邊,以此來給這類同學敲響警鐘。以此來調動起同學的積極性,用認真的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但關注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的同時,教師也不能無視積極熱情回答問題的學生,對此的把握需要教師在長期課堂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維,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下功夫,使得提問變得更加有效,真正起到引導啟發(fā)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受到指引,進一步開展知識探索,從而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識點,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高仁慧.基于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7):41-42.
[2] ?王建國.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6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許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地理課堂問題有效性研究》(L2019G03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