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
據傳,五拳是由金元時期山西太原人白玉峰(秋月禪師)所創(chuàng),后與覺遠上人共研少林古譜,將覺遠上人的72勢羅漢手融入自己的五拳之中,成170余手,乃少林正宗絕技。
龍拳練神:練時遍體活潑,伸縮自然,起落有方,暗聽氣息沉于丹田。
虎拳練骨:練時須鼓實全身之氣,一氣整貫,始終不懈,關節(jié)開放,骨節(jié)通靈,骨壯堅實,功力大增。
豹拳練力:豹喜跳躍,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拳緊握發(fā)出,五指如鉤,指堅似鐵,氣達勞宮,力達指梢。
蛇拳練氣:氣練吞吐抑揚,以沉實、靜柔為主。蛇有進退自如、回環(huán)自然之趣。蛇纏蛇脫,練久則有柔軟如鏈、內實如鋼之功。
鶴拳練精:練時須凝神鑄神,舒臂運氣,神閑志暇,上吸下呼,手心相應。
1.抱拳開勢
兩腳立正,收臀緊腰;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兩手抱于胸前,拳心、掌心向前,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2.龍氣升天
以右腳跟為軸,兩腳右旋,體右轉90°;同時,兩手握拳,下落至腰間,拳心向下,成立正姿勢,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3.三步升堂
屈膝彎腰,兩拳不變,先進左腳,再進右腳,連續(xù)前進3步。
4.昂首獨立
兩腳并攏,成立正姿勢;兩拳變掌,合掌前伸,經胸前上穿,屈肘置于額頭前上方,掌尖向上。
5.猛虎跳澗
兩掌握拳,下落收抱腰際,拳心向里;同時,右腳后退一步,左腳也后退一步,右腳再后退一步,退至起始之處。
6.青龍望月
退回起始之處時,兩腳并步,成立正姿勢;兩拳變成虎爪,掌心向下,靠于腰間,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7.落地生根
左腳向左后側橫開一步,上體左轉90°,屈膝蹲成馬步樁;同時,兩掌下落,置于大腿上,虎口向后;挺胸抬頭,氣沉丹田。目視前方。
8.雙虎排山
馬步樁不變;兩掌抬起,雙臂向前伸直,至胸前向左右平伸成一字平肩,掌心向前;挺胸抬頭,使胸部開張。目視前方。
9.五行八卦手(1)
馬步樁不變;兩掌成虎爪,屈肘內收經胸前走弧線下落,右爪在上,置于胸口;左爪在下,置于腹前,兩爪心向前,頭向右轉。目視前方。
10.五行八卦手(2)
馬步樁不變;右爪向右、向下再向左走弧線下落,至腹前翻腕,爪心向前,左爪向上、向左再向右繞弧至胸口,掌心向前;同時,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
11.白虎高躍
馬步樁不變;兩爪向左右略分,兩肘下落,兩爪再上舉過頭,接著下落至肩,爪心向內,塌腰挺胸,頭略右轉。目視前方。
12.醉虎歸窩
馬步樁不變;雙爪向上推,至臂伸直兩爪握拳,用腕力下收,經頭側落至胸前,分置兩乳下,拳心向上,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13.眾星東升
馬步樁不變;翻腕拳心向內,將兩拳經頭側上舉,至耳際止,使氣貫入丹田,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14.黑虎落地生根
馬步樁不變;兩拳上舉后,順勢往下墜,兩拳變掌,翻腕使掌心向下,按于大腿上,虎口向后,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15.青龍望月
起身向上,左腳向右腳內側收步,右轉90°,兩腳并攏;雙掌握拳,收于腰際,拳心向下;挺胸收臀,成立正姿勢。目視右前方。
16.金雞獨立
重心落于左腿,右腿屈膝提起,置于左大腿側,右膝置于腹前;兩拳略上抬,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17.右黑虎試爪
右腳向右側下落一步,成馬步樁;同時,左拳變掌,順勢向右前方推出,置于胸前,掌心向右,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18.虎躍風林
馬步樁不變;右拳向右上方沖出,屈肘豎臂,拳與額平,拳心向前;同時,左掌順勢握拳,用慢力收回腰間,拳心向里,上體略左轉。目視右拳。
19.猛虎扒沙
馬步樁不變;右肘下落,右拳向左掃過,變虎爪護右肩前,爪心向前;同時,左拳變虎爪,向右前方推出,爪心向前,止于胸前。目視右前方。
20.雙虎手
馬步樁不變;右爪向前推出,握拳收回,再變虎爪置于頭部右側;同時,左爪也向前推出,握拳收回,再變虎爪置于左肩前,兩爪心均向前,上體隨勢轉正,頭右轉。目視右前方。
21.撕折法(1)
馬步樁不變;雙爪前抓握拳,用慢力下落,收回乳下,拳心向內,如握千斤;頭左轉。目視正前方。
22.撕折法(2)
馬步樁不變;兩肘下落,兩拳變掌,向頭頂上方插出,隨之變虎爪,爪心向后,下落至眉頭止。目視前方。
23.撕折法(3)
馬步樁不變;兩爪變掌上舉,隨勢向下一墜,如有一落千斤之勢,經胸前翻腕,向下按于大腿上,虎口向后。目視前方。
24.麒麟步(1)
身體重心落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小腿內收,左腳置于腹前;同時,兩掌握拳,收于腰間,拳心向內;上體略右轉。抬頭前視。
25.麒麟步(2)
左腳向右側前方落步,以前腳掌虛點地面,體略右轉,上體前傾;兩拳收于腰間,拳心向下。昂頭目視前方。
26.麒麟獨立
左腳掌落地踏實,重心落于左腿,右腿順勢屈膝抬起,右腳置于左大腿側;兩拳仍置腰間,兩肩外展,抬頭挺胸。目視右前方。
27.金身定氣
右腳向右前方落地,屈膝成右弓步;兩拳仍置于腰間,拳心向下;挺胸塌腰。昂頭前視。
28.雄獅翻身
兩腳左旋,身體下沉,變成馬步;上體隨勢左轉180°,挺胸塌腰,頭略左轉;兩拳仍置腰間,拳心轉向內。目視前方。
29.白獅滾球
右腿蹬勁,成左弓步,挺胸塌腰;兩拳抱腰不變,頭微昂起。目視前上方。
30.雄獅翻身
兩腳右旋,兩腿屈膝,成馬步樁;同時,上體隨勢右轉180°,挺胸塌腰;兩拳仍置腰間,拳心向內。抬頭目視前方。
31.雙風吹窗
左腿蹬勁,成右弓步,挺胸塌腰;兩拳置腰間,拳心轉向下,頭微昂。目視前上方。
32.黑虎膀(右勢)
右弓步不變;兩拳抬起,屈肘懸臂,順勢上體右轉,雙肘向右擊,右肘向右后方,左肘向右前方,頭向右轉。目視右側方。
33.黑虎膀(左勢)
兩腳左旋,體左轉180°,成左弓步;同時,兩拳下落,兩肘靠腰,雙拳置于腹側,拳心向下;挺胸塌腰,抬頭前視。
34.彎弓射虎
左弓步不變;右拳變掌,翻腕使掌心向外,上體略上轉。接著,右掌向左再向右掃過,左肘略抬;左拳右沖,止于腹前,拳心向內。目視前方。
35.黑虎膀
左弓步不變,上體以肩肘之力向左轉45°;左肘向左后擊,右肘向前沖,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36.黑虎膀
兩腳右旋,體右轉180°,成右弓步;同時,以肩肘發(fā)力,右肘向右后方,左肘向左前方擺擊,兩手置于胸前,挺胸抬頭。目視前上方。
37.彎弓射虎
右弓步不變,以肘帶動,上體左轉45°;同時,右肩向右前方送出,右肘向前頂擊,左肘向后頂,右拳向內置于腹前,左掌心向下護于肋側,挺胸塌腰。目視右前方。
38.黑虎轉身
兩腳左旋,順勢左轉體45°,臀部下沉,成低馬步;左掌成虎爪,經體側上推,止于頭側,爪心向上;右拳變虎爪,向左推,爪心向前,止于右胸前,頭向右轉,身向左傾。目視右上方。
39.白虎獻爪
左腳用力蹬勁,身體向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右爪順勢由下向右前方推出,手腕用力,爪心向前,止于額前;左虎爪向前再向下掠下,止于左胯側,爪心向外;挺胸塌腰。抬頭前視。
40.猛虎躍崖回身
左膝外擺,體左轉90°,順勢上體向左后方沉下,成右仆步;同時,右爪向前向下走弧線收回,爪心向前,置于胸前;左爪向外再向上推,爪心向上,止于頭側,頭略右轉。目視前上方。
41.獅子貫項力
左腿蹬勁,體右轉上起,成右弓步;同時,右虎爪向下.向外再向上推出,爪心向前,止于額前;左虎爪向外再向下落,收于腰間,爪心向外。抬頭前視。
42.扶星按斗
兩腿左旋90°,屈膝成馬步,上體順勢左旋180°,右爪變掌下落,再隨勢向左后方推出伸直,掌心向前,止于胸前;左爪變掌抬起,向左后方掠出,收置于腰間,掌心向前。抬頭前視。
43.天踏勢
馬步樁不變,上體向右轉正;右掌順勢屈肘后收,再隨勢向下按,掌心向下;左掌隨勢略前推,仍置體側,掌心向前,挺胸塌腰。目視前方。
44.回身推虎
馬步樁不變;右掌從下向右再向上運至與肩平止,掌心向右;左掌不動,左肩略外張,挺胸塌腰,頭向右轉。目視右前方。
45.猛虎離山
右腳蹬勁,重心左移下沉,轉身成右仆步;左掌順勢向下向外再向上推,止于頭側,掌心向上;右掌向下向內收,止于腹前,指尖向內,頭略右轉。目視前方。
46.白虎獻爪
左腳用力蹬勁,身體右轉,成右弓步;左掌向外向下掠出,止于胯側,掌心向外;右掌順勢向外向上推出,止于額前,掌心向前,抬頭挺胸。目視前方。
47.斜起天柱
右弓步不變;右掌前抓握拳,翻腕左旋,置于額前,拳心向后;左掌握拳,仍置腰側,拳心向外;挺胸塌腰。抬頭前視。
48.三環(huán)套月
右拳略收,再順勢向上擊出,仍置額前,拳心向左;左拳內旋,屈臂上抬,運全身之力,置于肋側,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49.一柱擎天
左拳向上、向右橫穿,收于右肩前,拳心向內;同時,右拳下落,再順勢用力快速向前擊出伸直,拳心向左,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50.龍身盤旋
右腳用力蹬勁,重心后移,收回右腳立定;同時,右拳屈肘后收,置于腰間,拳心向上;左拳下掠,收回肋側,拳心向上。順勢再出右腳向前,成右弓步,挺胸抬頭。目視前方。
(待續(xù))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