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一個落后的班級(不科學地稱為“差班”)頻繁更換班主任,繼任者要讓該班的成績、紀律、學風等有質性轉變絕非易事。然而,繼任一個“差班”(關鍵評價指標落后或全方位落后的班級)的班主任哪怕班里只有幾個“后進生”,班級工作的難度都很大。因此,班主任只有做到“五要”,班風就一定能夠得到轉變。
一、若無其事,心態(tài)要“平”
班主任的氣質就是你所帶班級的氣質,班主任的心態(tài)對“差班”的升級至關重要。班主任想要讓學生、學科教師和家長覺得你“接受現(xiàn)實”,就要做最壞的打算,準備迎接挑戰(zhàn)。“差班”各項指標都很差,所以發(fā)展空間很大,“班本課程”資源自然也很多,這就是優(yōu)勢,就是機遇。“差班”學生往往缺乏關愛,班主任就像是“來自星星”的朋友,他的幫助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作用。班主任應精神飽滿,心態(tài)積極,準備充分,面對學生的一切問題都不應自亂方寸,而應堅信“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可以接受的,努力到感動自己,拼搏到無能為力”。只要不斷努力,這個班的班風、學風一定會轉變。
二、身體力行,情感要“真”
情感教育的成功標志之一是學生和教師努力的方向一致,而不是處于對立面。所以,將真摯的情感注入學生心田,學生“親其師”自然會“信其道”。沒有情感的教育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學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情感會有“真實的殘缺”,無論是學業(yè)還是表現(xiàn)長期被否定,對學生的成長都是很不利的,他們成績落后的同時,情商也不能得到正常的發(fā)展,他們渴望獲得尊重的心理需求往往就會以其他方式宣泄出來。如早戀、拉幫結派、校園欺凌、紀律散漫……由此可見,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何等的緊迫。因此,班主任應身體力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愛心溫暖他們幼小的心靈,引導他們在成長的路上積極前行。
三、精準定位,目標要“實”
被否定、被忽視、被嘲笑、被遺忘……這樣的班級氛圍會使學生自信心備受打擊,甚至會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記得我第一次走進教室,告訴學生我們班的目標是歷史與社會(我所任教科目)要達到年級第一,班級總成績要達到年級前五的時候,有學生說道:“唉!說說就好了”。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后,我們班的歷史與社會果然是年級第一,久違的成功立刻讓學生有了自信,班里洋溢著歡聲笑語,他們對班集體充滿了信心,這時我暗自制訂了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但我知道班級的每一點進步都是緩慢的,并隨時有可能會反復,甚至多次反復。要扭轉這種困境,我們必須要打持久戰(zhàn)。
四、對待“差生”,理念要“新”
“差班”的班主任志在扭轉班風,偏偏有學生屢教不改,對于這些不識時務者,我們唯有靜待花開。那么,班主任可以對“差生”降低要求嗎?不,降低要求這種看似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實則是把“差生”置于看客的位置,忽視了他們也有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往往會使他們根本無法達到設定的底線,無論是學習還是品質都會越來越差。我通過分析多個心理輔導個案得出:越是“差生”越不能降低對他們的要求,你認為他不行一味地降低要求,他就會連你最低的要求都達不到;你認為他行,他就會不斷努力證明他確實行。
五、養(yǎng)成教育,收放要“穩(wěn)”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由此可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比文化課的短期進步更為重要。班主任在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既要堅守原則開展精準化教育,又要適當靈活地進行個性化輔導。一旦教育效果不明顯,投入和產出就不能成正比,外界壓力就會增大,班主任如有絲毫退縮學生都能覺察到,“差生”將出現(xiàn)反復,這正是“差班”的特點。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沒有靈丹妙藥,唯有“堅守”“靜待花開”?!安钌睙o底線地挑戰(zhàn)校紀班規(guī),挑戰(zhàn)班主任的定力,導致班主任工作開展的難度很大。所以,和學生比決心、比耐力、不功利、不冒進、不輕易自我否定,相信花開終有時,必將會使“差班”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然而,良習系統(tǒng)是“多層面、多樣性”的,它既包括學生個體的“生物多樣性”,又包括學生行為習慣的“包容許可性”。班主任可以設立考評“預警機制”“緩沖區(qū)”,甚至可以發(fā)放“免責金牌”,恰當地把握原則性和靈活性的尺度,既能維護班規(guī)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剛需”,又能等待那些“后知后覺”的“差生”覺醒。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班風就會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 ? 廣東省深圳市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