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強, 董 漪, 王福川, 王麗旻, 閆建國, 曹麗麗, 王 璞, 李愛芹, 鐘彥偉, 張 敏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 青少年肝病診療與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9
肝穿刺病理活檢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1],但為侵入性操作,存在風險。瞬時彈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是使用FibroScan進行非侵入性評估肝纖維化的新技術(shù),與肝纖維化相關(guān)性好,評估病情更加方便簡單[2],受到歐洲肝病學會、美國肝病學會、中華醫(yī)學會等多個指南[3-5]的推薦。然而,迄今為止對兒童,特別是幼兒,F(xiàn)ibroScan肝纖維化的診斷效力相關(guān)研究仍然匱乏。本研究旨在評價不同年齡段慢性乙型肝炎患兒肝穿刺病理與TE的相關(guān)性,了解該技術(shù)對不同年齡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兒肝纖維化水平的診斷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6月-2019年12月在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確診為CHB的兒童。按年齡分為學齡前組(含嬰幼兒)(≤6歲)、學齡組(6~12歲)、青少年組(12~18歲)共3組。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6]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3)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且能夠遵守研究要求。排除標準:(1)WBC<2.75×109/L,PLT<80×109/L,TBil>51 μmol/L,ALT≥400 U/L,血清肌酐>133 μmol/L或國際標準化比值>1.5;(2)HAV、HCV、HDV、HEV或HIV感染;(3)存在其他原因造成的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遺傳代謝肝病等;(4)失代償肝硬化,包括腹水;(5)存在其他任何嚴重的或活動性身心疾病。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臨床檢測血細胞計數(shù)、肝功能等生化指標、凝血指標、腹部B超。7 d內(nèi)行肝穿刺活檢并行肝彈性檢測。肝彈性檢測應用瞬時彈性掃描儀(FibroScan,Echosens,法國)進行肝硬度值(LSM)測量。依據(jù) FibroScan用戶手冊的檢測方法,選擇右側(cè)腋前線至腋中線第7、8、9肋間為檢測區(qū)域,連續(xù)檢測,要求成功檢測10次,取中位數(shù)作為最后的檢測結(jié)果,并以彈性值(kPa)表示,要求成功率≥60%,偏差值低于測量值中位數(shù)的1/3。14歲以下使用S探頭,本試驗入組的所有患者,均由操作熟練且取得上崗證的同一位技術(shù)人員檢查。肝穿刺采用1秒針吸式組織活檢法,所有患者穿刺前均在B超下定位,無肝穿刺禁忌。應用Metavir評分標準將肝纖維化分為輕度(0≤F<2)、中度(2≤F<3)和重度(F≥3)[7]。肝組織病理標本由本院病理科進行纖維化評分。
1.3 倫理學審查 試驗方案獲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15151D),家長和年長患兒對所做檢查均知情同意。
2.1 一般情況 共納入CHB患兒280例,年齡0.5~18.0歲,中位年齡5.0(2.9~9.9)歲。其中男184 例(65.7%),女 96 例(34.3%)。3組患兒一般情況、臨床生化檢查結(jié)果、病理分期和LSM見表1。
2.2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下不同年齡患兒LSM的比較 按肝穿刺病理肝纖維化程度進行分層研究。學齡前、學齡、青少年3組輕度肝纖維化患兒LSM分別為4.9(4.3~5.6)kPa、5.5(4.5~6.3)kPa、 6.0(5.4~7.0)kPa, 3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927,P<0.001),其中學齡前組與青少年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10.929,P=0.003);中度肝纖維化患兒LSM分別為5.6(4.5~6.5)kPa、6.4(5.4~7.7)kPa、7.1(6.3~8.0)kPa,3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29,P=0.011),其中學齡前組與青少年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8.517,P=0.011);重度肝纖維化患兒LSM分別為8.3(7.1~9.2)kPa、9.1(8.5~13.1)kPa、11.1(8.5~12.0)kPa,3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53,P=0.103)(圖1)。結(jié)果顯示,LSM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在輕、中度肝纖維化患兒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學齡前組與學齡組在不同肝纖維化程度上LSM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故將學齡前組與學齡組合并進行后續(xù)LSM診斷分析。
表1 3組患兒的基線特征
2.3 LSM與纖維化程度的關(guān)系及診斷效力分析
2.3.1 ≤12歲CHB患兒 ≤12歲患兒231例,其中纖維化輕度164例,中度44例,重度23例,LSM 為5.4(4.5~6.4)kPa。Spearman分析顯示,LSM與纖維化程度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447,P<0.001)。診斷顯著肝纖維化(F≥2)的AUC為0.74(0.68~0.80),診斷界值為5.8 kPa(圖2a);診斷進展期肝纖維化(F≥3)的AUC為 0.94(0.90~0.97),診斷界值為7.0 kPa(圖2b)。診斷顯著肝纖維化和進展期肝纖維化的兩個界值相關(guān)參數(shù)見表2。
2.3.2 >12歲CHB患兒 >12歲患兒49例,其中纖維化輕度22例,中度16例,重度11例,LSM為6.9 (5.9~8.8) kPa。Spearman分析顯示,LSM與纖維化程度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722,P<0.001)。診斷顯著肝纖維化(F≥2)的AUC為0.82(0.69~0.92),界值為6.6 kPa(圖3a);診斷進展期肝纖維化(F≥3)的AUC為 0.95(0.85~0.99),界值為8.0 kPa(圖3b)。診斷顯著肝纖維化和進展期肝纖維化的兩個界值相關(guān)參數(shù)見表3。
CHB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判定非常重要,是評估病情及決策抗病毒治療的重要依據(jù)[8]。診斷肝纖維化程度的金標準是肝臟病理,常用Metavir評分:≥F2為顯著肝纖維化,≥F3為進展期肝纖維化,≥F4為肝硬化[9]。
表2 LSM診斷≤12歲CHB患兒不同程度肝纖維化的相關(guān)參數(shù)
表3 LSM診斷>12歲CHB患兒不同程度肝纖維化的相關(guān)參數(shù)
注:a,LSM診斷顯著肝纖維化(F≥2)的ROC曲線;b,LSM診斷進展期肝纖維化(F≥3)的ROC曲線。
圖3LSM診斷>12歲CHB患兒不同肝纖維化程度的ROC曲線
由于肝活檢的局限性,臨床上診斷肝纖維化的無創(chuàng)手段逐漸得到發(fā)展,瞬時彈性成像技術(shù)在成人肝病中已廣泛應用并且是最受認可的方式。正常成人平均LSM為4.4~5.5 kPa, CHB患者達到9.4 kPa考慮存在顯著肝纖維化,12.4 kPa考慮進展期肝纖維化,17.0 kPa考慮肝硬化[10-12]。LSM在成人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也有相應的診斷界值。
隨著技術(shù)發(fā)展,F(xiàn)ibroScan無創(chuàng)肝硬度檢查目前在嬰幼兒也可用專用的小探頭(S-probe 5 mm)進行[13-14],避免或減少兒童有創(chuàng)肝病理檢查。但是兒童肝病患者中此項技術(shù)的應用研究開展有限,病理和檢測值對照數(shù)據(jù)不多,未能回答針對CHB患兒,顯著肝纖維化和進展期肝纖維化診斷界值的問題。此外,0~18歲的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各項生理指標跨度較大,幼齡和年長兒診斷標準有無差異,也尚未得到驗證[15]。因此,本研究納入0~18歲CHB患兒280例,是單病種有病理對照的較大樣本量,旨在對不同年齡段CHB患兒FibroScan診斷肝纖維化的標準進行評估。
既往研究[16-17]提示,肝功能轉(zhuǎn)氨酶、膽紅素、肝脂肪變、BMI等均對肝硬度檢查有影響,為減少或避免這些混雜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在入組病例時剔除了轉(zhuǎn)氨酶、膽紅素明顯升高者和脂肪肝或BMI過高的患兒。入選病例中,TBil最高者46.8 μmol/L,高于30 μmol/L者僅有3例,且分布于不同肝纖維化程度,對LSM的影響預期甚微。本組患兒ALT異常比例在各年齡組分布基本相同,對各年齡組分析影響不大。成人ALT異常會影響LSM,在兒童中關(guān)于ALT異常對LSM的影響,需要對相同肝纖維化程度ALT不同程度升高對LSM的影響進行分層分析。本研究初步的結(jié)果表明,兒童ALT<400 U/L時對LSM的影響不大,具體將在后續(xù)的文章中進一步解析闡述。本組患兒由于排除了脂肪肝,受控衰減參數(shù)基本正常, 此范圍內(nèi)受控衰減參數(shù)未發(fā)現(xiàn)對LSM的影響。
關(guān)于年齡對LSM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上升LSM有升高的趨勢,但統(tǒng)計學差異僅出現(xiàn)在輕度和中度肝纖維化中,重度肝纖維化未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考慮是例數(shù)較少。學齡前與學齡組在輕中重度肝纖維化上LSM均無顯著性差異,因此認為≤12歲的兩組兒童從生理方面也更具兒童特點,更具同質(zhì)性,可以作為一個整體與青少年組(>12歲)分開評估。實際上關(guān)于兒童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LSM隨年齡有無不同,有一些矛盾的結(jié)果。Tokuhara等[18]評估了240名正常兒童,認為LSM隨年齡變化、性別有所不同:0~5歲、6~11歲、12~18歲兒童分別為4.40 kP、4.73 kP和5.1 kPa (P=0.001),LSM隨年齡增長而上升。12~18歲組女性LSM比男性低。Goldschmidt等[19]報道對527名兒童(中位年齡6.0歲)行瞬時彈性成像檢測,兒童正常LSM為4.5(2.5~8.9)kPa,與年齡或性別沒有顯著關(guān)系。但全身麻醉顯著增加了LSM(5.4 kPa vs 9.5 kPa,P<0.01),探測器的選擇 (S1型5.5 kPa vs S2型3.5 kPa,P<0.01)、食物攝入前后 (5.9 kPa vs 95.4 kPa,P=0.015)與LSM有顯著關(guān)系。本研究針對CHB單病種,發(fā)現(xiàn)隨年齡增長LSM有升高趨勢。
由于≤12歲和>12歲患兒LSM存在區(qū)別,在評估LSM的診斷效力時有必要將兩個年齡段分開評估?!?2歲組診斷顯著肝纖維化的界值為5.8 kPa,進展期肝纖維化的界值7.0 kPa;>12歲組的兩個界值分別是6.6 kPa、8.0 kPa。>12歲組的診斷界值均高于≤12歲組。而診斷成人CHB顯著肝纖維化和進展期肝纖維化的界值分別為9.4 kPa[12]、12.4 kPa[20],本研究中LSM診斷兒童肝纖維化的這兩個界值均低于成人,表明兒童的LSM確實普遍低于成人,不同年齡也有差異,不能采用一個標準判定。
≤12歲組CHB患兒LSM與肝纖維化程度的相關(guān)性不如>12歲組。而無論是哪組,在診斷進展期肝纖維化時診斷效力均較高,具有更好的PLR和NLR,而PLR>5和NLR<0.2是比較理想和有診斷效力的。F3在臨床中提示比較嚴重的肝纖維化,在CHB患兒中相當于早期肝硬化,選擇抗病毒方案時宜選擇安全性更好的方案,比如核苷類似物或序貫聯(lián)合干擾素,而不宜初始干擾素治療,激進的方案可能給這類患兒帶來更多臨床風險。如果能夠通過瞬時彈性成像技術(shù)較準確地判斷出進展期肝纖維化,可以避免肝活檢,指導病情判斷和抗病毒藥物的選擇,具有很好的臨床價值。但在診斷顯著肝纖維化時,兩個年齡組診斷效力偏低,尤其是≤12歲組。但PLR和NLR均未達到可應用標準,提示在用FibroScan技術(shù)診斷兒童顯著肝纖維化時應慎重,尤其是年幼兒童,必要時還是需要借助肝活檢。同時無創(chuàng)肝纖維化檢測方面需要進一步挖掘其他檢測指標及方法,與LSM協(xié)同運用來提高肝纖維化≥F2的診斷效能[21-23]。
綜上,本研究認為FibroScan技術(shù)在0~18歲CHB患兒可以部分替代肝穿刺病理檢查,對進展期肝纖維化更有診斷價值。診斷界值在≤12歲與>12歲患兒中有區(qū)別,應隨年齡調(diào)整。如何提高FibroScan對兒童顯著性肝纖維化的診斷效力尚有待更多分析和方法的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