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南
【摘 要】結構化教學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去專門設計的一套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包括學習環(huán)境、教學設備、教學手段和學習程序等,讓學生可以系統(tǒng)性的有組織的學習學好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再不斷完善,是各個過程規(guī)范化、模式化,使教學的各種因素可以有機的結合形成一個整體。結構化教學可以是單純的教師對教學環(huán)境內容的結構化介紹來引導學生的系統(tǒng)性學習,也可以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步驟進行結構化解析,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對學習方法和思維結構形成結構化的認知,進而模式化,為以后學習建立良好的習慣基礎。
【關鍵詞】結構化;教學模型;建構策略
引言:
建構是根據(jù)某一現(xiàn)象或者事實依據(jù),初期通過數(shù)據(jù)指標支持等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模型體系,再經過歷史數(shù)據(jù)和新的資源數(shù)據(jù)的整合,最后逐步完善成為一個可復盤、有指標參數(shù)的相對成熟的模型方案。在整個建構過程中,每一步都不可缺少也不能缺少,只有在不斷的垂直化的理論與實踐后,建構的模型才會更能具有說服力,獲得的數(shù)據(jù)結果等才更能可靠,有實踐的意義。同時,也為模型的橫向發(fā)展提供可能性,保證模型中的每一個成員間的公平平等,減少阻礙其中一方的可能性,進而完善建構模型。
一、結構化教學模型的理論設置
結構化教學模型的初始設置是要結合結構化的特點和教學主體-教師與學生的特點等進行設置的理論教學模式,對于不同年紀的學生,知識的儲備量和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是不同的,對于同一班級的學生對相同的課堂內容的學習程度也是會不同的,這些都是結構化教學初始設置模型時要考慮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要求教師在制定結構化的教學時可以因材施教,通過更多的發(fā)散思維的方式來替代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用引導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結構化的教學中不僅能對課堂知識進行結構化的理解,對學習方法與思維能力等也可有結構化的認知,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明白是什么、為什么、還有什么等,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知識海洋[1]。
二、結構化教學模型的實踐嘗試與調整
結構化教學模型需要經過實踐嘗試來論證它的可行性與可靠性[2]。不同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記憶點是不同的,不同教師對課堂內容的詮釋方式也是不同的,對于同一班級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同一種結構化的教學模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匹配到每一個學生,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所掌握的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成果進行不同的分組教學,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模型的多樣性與適應性,使結構化教學由初期的教材教資結構化往教學步驟結構化過渡,然后再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的嘗試,使結構化由淺到深,有質的變化。結構化教學模型設置完成后再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實踐,最后還是需要進行調整才可以的。就像無數(shù)的模型一樣,是需要在不斷的打磨調整后才可以定型的。教師引導學生在結構化的教學模型中,不斷嘗試調整,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模式。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知識進行結構化的記憶,避免孤立的死記硬背,在聯(lián)系關聯(lián)中建立記憶點,提高記憶力;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結構化的剖析,不僅僅再是仿照教師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學習,而是引導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沿用學生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對這種模式不斷嘗試與調整,進而形成學生自己的結構化的思維模型,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習慣基礎。經過不斷嘗試調整后的結構化教學模型才更具有普遍意義,更能適合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生活。
三、結構化教學模型的系統(tǒng)實施
每一種模型的建構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實施,結構化教學模型經過實踐調整后已趨于完善,是需要系統(tǒng)性的推廣實施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做好引導的角色工作。教師要引導學生依照完善后的結構化教學模型的步驟來學習課本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對于學生新暴露的問題,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進行小范圍嘗試解決,再大面積實踐,最后在課程結尾進行結構化的總結,把新的問題解決方案完善到已成型的結構化教學模型中去,豐富教學模型的多維度內容。結構化教學模型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需要在不同的實施環(huán)境中經過各種不間斷的實踐嘗試,一步步不斷的調整完善,逐漸豐富起來的。
四、結束語
結構化教學模型在高頻的現(xiàn)代生活中是有著積極地位的,對教師和學生的工作與學習也是有積極的作用的。教師和學生在工作與學習中應用結構化的思維來看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更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與解決方法。長此以往,教師在教學技術上會有大的改變,對自身的文化層面也會有大的積極影響;學生除了學習內容與知識量的改變外,還會引起人文素養(yǎng)等核心素養(yǎng)的改變。在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的同時,引導學生在思想方面有意識的進行結構化,對學習方法與知識內容結構化,使學習目的也呈現(xiàn)結構化,使結構化教學模型起到真正的建構策略的作用,積極地影響到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力爭.結構化教學模型建構與分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012(003):45-51.
[2]施建梁.物質的量概念教學的結構化設計和思維建模策略[J].文理導航,2019(11):45-45.
(作者單位:廣西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