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出來,引導他們自主獲取知識。探究式教學由于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因此被越來越多教師引入到課堂之中。在進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過程中,采取提問的形式開展相關教學活動,選擇適當的材料,將提問更多的落實到課堂實踐中,讓學生自主參與實驗,可以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關鍵詞:高中生物;提問環(huán)節(jié);探究式教學
隨著時代不斷變化進步,新的課程教學背景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公”的觀念在一步一步深化。作為教師,需要思考如何轉變學生“聽老師講,學老師的思維方式”的思想觀念。探究式教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是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提問環(huán)節(jié)是探究式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其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其發(fā)現問題,激發(fā)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探究式教學是否有效,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明確提出問題的障礙、夯實提出問題的基礎、最終升華提出問題的境界。
一、 基于課堂實踐,探析提出問題的障礙
要想使得提問更加有效,首先需要明確提出問題的障礙所在。經過眾多教學工作者基于課堂實踐的研究,目前提出問題的障礙主要包括信息提取型障礙、情境遷移型障礙等幾大類,下面將針對信息提取型障礙、情境遷移型障礙做分別闡述。
(一)信息提取型,偏向加工
信息提取型障礙主要指對于問題中給出的文字、圖片等多種信息,提煉有價值信息存在困難,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注重問題的適當性,啟發(fā)性,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中的有用信息,啟發(fā)他們開展思維加工活動,自主探究。
例如在講授“生物進化理論”的相關知識時,課本中用了大篇幅的文字介紹了早期的生物進化理論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相關知識,而大篇幅的文字雖然能使得介紹更為詳細,卻讓某些存在信息提取困難的同學學習起來十分為難,這時教師可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學生梳理相關知識。比方說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通讀,之后向學生提問:“早期的生物進化理論包括哪些學說呢?”;學生回答:“拉馬克學說以及達爾文學說”;教師再提問:“拉馬克進化學說與達爾文進化學說的基本觀點是什么?”,與第一個問題不同,這個問題需要學生從大段的文字中提取出重點,學生經過對文本的加工,經過探究得到:“拉馬克進化學說觀點主要是獲得性遺傳與用進廢退;達爾文的基本觀點包括物種是可變的,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之后還可以提出一系列類似“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與早期的生物進化理論有哪些發(fā)展?”等問題幫助學生提取出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以便于高效率學習。
像上面那樣,對于大段的文本知識,通過提問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思考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探究其中的重點,更好地進行學習。
(二)情境遷移型,無法推測
除了信息提取型障礙,情境遷移型障礙也是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就強調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后,應當學會思維遷移,去解決更多的問題。而情景遷移型障礙則是很難將一種情景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另一種情景之中,推測出類似情況下問題的結果,這就需要教師注重提問對于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聯系新識方面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時,就可通過將“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進行情景遷移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減數分裂過程。教師在正式進行“減數分裂”的講解前,可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真核細胞進行分裂的最普遍形式是什么呢?”,學生思考后回答:“有絲分裂”;之后教師再提問:“進行有絲分裂的分裂過程是什么呢?”;學生經過知識搜索,以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個階段中染色體的變化為主要敘述點,準確回答了問題。在此之后,教師可向其介紹“減數分裂”這一概念,詢問學生:“我們如何對減數分裂進行分析呢?”,學生將有絲分裂的知識進行遷移提出是否可以研究分類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來描述減數分裂的想法,之后教師可向其展示細胞減數分裂染色體變化圖,學生經過引導,自主探究,最終獲取了知識。
經過以上闡述,將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適當遷移,可以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思路,幫助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更好的探究新知識,達到通過情景遷移“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 選擇適宜材料,夯實提出問題的基礎
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材料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在前期進行資料選擇時,優(yōu)先選擇縱向橫向聯系均十分緊密的材料,有利于提升學生探究思維的深度與廣度;選擇多元開放性材料,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
(一)縱橫聯系,尋找切入視角
長期的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對于自己相對熟悉的、與之前所學知識有聯系的內容,常常會表現出更大的研究興趣,這是由于之前所學的知識往往能成為學生探究問題的切入點,使他們圍繞聯系開展探究活動。
例如在教學“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一部分知識時,為了探究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可通過聯系之前所學的內容為學生尋找切入視角。比方說,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生物進化的歷程可以分為哪幾個時代呢?生物多樣性的定義是什么呢?”,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知識,學生回答:“生物進化可分為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他們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化程度”,之后教師再提出:“當前,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生物數量降低甚至滅絕呢?”,經過之前問題的引導,學生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與環(huán)境對生物的作用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探究,給出了答案。
經過上面的論述,通過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知識,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關聯點展開探究活動,獲得答案。
(二)多元開放,調動靈活思維
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常常是保證其擁有探究熱情的前提,試想如果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到某一點,他們可能會按照教師的想法思考,而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意識,因此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材料的選擇時,應注重選擇開放性內容,調動學生思維。
例如在教學“人與環(huán)境”這一章時,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類對環(huán)境產生了哪些影響呢?”,由于此問題限制條件較少,比較開放,學生開始大膽思考、探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從人類人口數量增長的角度入手闡述了由于人口增長造成了人類以外其他生物棲息環(huán)境的減少;有的學生從人類對植物的角度入手舉例道由于人類對森林的濫砍濫伐導致了地球植被面積降低;還有的同學從人類對動物的影響入手結合動物多樣性的降低以及許多動物的滅絕說明了人類捕殺活動對動物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有的學生從人類發(fā)展的進程入手描述了人類的戰(zhàn)爭、變革對環(huán)境的影響,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很好地回答了人類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問題。
像上面那樣,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時,注重提問的開放性,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大膽思考,探究出不同的答案。
三、 立足自主實驗,升華提出問題的境界
解決提出問題的障礙以及夯實提出問題的基礎后,就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提出問題的境界,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開展自主型實驗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通過開展生活型、整合型實驗可以讓學生根據問題去思考、去探究、去發(fā)現。
(一)生活型實驗,學會發(fā)現
知識的學習是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生物學科知識也不例外,因此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需要加強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開展生活型實驗,能夠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學會探究如何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植物生長活動的調節(jié)”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在班級中開展這樣一個實驗,選取一盆花朵幼苗,找到一個比幼苗大的箱子,將幼苗放到箱子中,只在一側開一口,讓光源進入,箱子的其他地方完全封閉,光源無法進入,將覆蓋箱子的幼苗放到班里的窗臺上,開口一側朝向窗子外面,將實驗裝置放置一周,一周后打開箱子觀察現象。實驗開始時,教師詢問:“箱子里的幼苗會呈現怎樣的生長情況呢?”,學生們各抒己見,發(fā)表了不同的意見,十分期待實驗的結果,當實驗結束后,學生發(fā)現,幼苗的莖朝著一側彎曲,都對此現象十分好奇,想要探究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之后教師提問:“大家觀察到了幼苗的莖朝一側彎曲,還有沒有注意到其他特殊的情況呢?比如說彎曲方向與箱子開口方向有什么關系?”經過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了植物向光生長的現象。
像上面那樣,通過開展生活型實驗,可以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獨特的實驗現象,激發(fā)其探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的興趣,在探究中用學會的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整合型實驗,學會應用
隨著教育的進步與發(fā)展,學科之間的融合性越來越高,學科適當的交叉經常對學科的進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進行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時,可以采取開展學科整合型實驗形式,幫助學生擴大學科視野。
例如在教學“酶及酶促反應”這一部分內容時,可開展根據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探究酶的高效性的試驗。在開始實驗之前,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在化學學科中學習到的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方程式是什么呢?”,學生經過思考回答:“2H2O22H2O+O2↑”,教師再提問:“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在做過氧化氫實驗時用到了MnO2呢,MnO2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加入MnO2后,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提高了,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之后教師再提問:“那么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除了MnO2還有沒有別的物質能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呢?”,學生們探究的興趣被極大地提高,在之后教師引入酶的概念,再進行過氧化氫分解的實驗,學生在實驗中更加明確了酶的催化作用。
向上面那樣,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將其他學科知識作為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工具,開展學科整合型實驗,學會應用不同學科知識,更好地解決同一問題。
綜上所述,為了使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更加有效,可采取優(yōu)化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措施,提升提問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解決高中生提問存在的信息提取型與情景遷移型障礙;之后選擇適宜的教學材料去幫助學生尋找問題切入視角,培養(yǎng)其靈活思維;開展自主實驗,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生物,學會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
周懷春,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