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 要】 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基礎(chǔ),而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隨著新課程改革,課堂提問所發(fā)揮出的積極效果越來越明顯,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恰當?shù)剡M行提問,可以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都會有所提高。本文就如何在課堂上實施有效的課堂提問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構(gòu)思;尊重差異
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同時還有助于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和教學進程,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有很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隨著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還要把握住學習的重難點設置難度恰當?shù)膯栴}。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廣大教師應當積極探索的問題。
一、充分考慮所提問題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少不了互動,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既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也能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但一部分教師對學生提問只是一個形式,問題與學生學習的知識有所偏離,這些教師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計劃去提問,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理解提出的問題,學生是否能回答出問題。這樣不僅會限制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思路,還會讓學生失去創(chuàng)新能力。還有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內(nèi)容較為形式化,學生不用動腦思考便能回答,只是在配合教師進行互動,形式化地去提問題,使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學生對文章的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提問方式,教師在對學生提問時觀察和衡量學生的回答,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在教師教學中提問的方式是非常關(guān)鍵的。根據(jù)教師教學積累的經(jīng)驗,改進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以“司馬光”作為一個關(guān)鍵點進行提問“司馬光為什么要去砸那個大水缸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學生們會回答:“因為有人掉進了缸里,司馬光為了去救那個人才把大水缸砸爛的?!睂W生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中深入理解課文,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地領(lǐng)悟文章的含義。
就是要抓住正確的關(guān)鍵點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并且提出的問題要在學生的知識范圍以內(nèi),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來提高自己。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只有適合學生的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式才能讓學生理解文章,領(lǐng)悟文章思想。
二、提問之前仔細構(gòu)思
教師在對學生提問時,要提前構(gòu)思好問題的內(nèi)容,將問題發(fā)揮出最大化的作用,強化其在教學時的有效性。教師應對問題進行詳細且明確的設計,以提升“提問題”的有效性,為其實施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shù),只有對其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做到方式新穎、新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學生配合教師回答提出的問題,從而達到提問題的目的,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領(lǐng)悟課文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和教師課堂教學質(zhì)量。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火燒云》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文章關(guān)鍵點,文章中“火燒云”和“火燒云的形狀”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這篇文章的關(guān)鍵點。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火燒云的形狀都有哪些呢?”學生通過回憶和思考文章進行回答。這種提問方式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僅讓學生開動了腦筋,也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深入的思考與理解。這種問題不僅讓學生理解文章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讓教師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zhì)量。
教師要根據(jù)文章的文體進行適當?shù)奶釂?,問題的層次越高作用越大,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在難度方面,問題要在學生的知識范圍之內(nèi),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并根據(jù)文章講解程度,提出與講解深度匹配的問題,層次分明,從易至難。這樣才能對學生學習文章知識更加有利,對提升學習知識能力更有幫助。
三、尊重學生認知差異
小學生對社會生活經(jīng)驗不足,在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有的小學生學習知識能力較強,思維能力也跟其他學生有所不同,這種情況給小學語文的教學以及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細心地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差異設計出合理的問題。對于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考慮到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會使他們在思考、解決以及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較強的成就感,產(chǎn)生學習的自信。而那些相比之下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為遜色的學生,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并引導這部分學生增強對學習的自信,讓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
教師要對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準確地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問題。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沒有頭緒分析問題,這樣會讓學生感受到挫敗感,有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若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加思考便能回答出問題,這樣學生的心里會有一定的驕傲情緒,不屑回答教師問題,漸漸失去了與教師互動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降低。所以教師不僅要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問題,更要準確地設計出對整體學生都適用的問題,只有把握好問題的難度,才能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有所進步。
教師不僅要能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也要能準確地設計出對整體學生都適用的問題。只有對學生有詳細的了解,才能對整體性的問題有準確的把握。所以,教師在重視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了解自己的學生,知己知彼,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和自身素養(yǎng)。
綜上,教師在提問時要考慮到學生掌握的情況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要根據(jù)學習的主題展開,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時候可以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出課堂提問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雪梅,雷建敏.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