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武周時期大佛信仰探析

      2020-07-01 09:43:28褚甜莉
      呂梁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信眾統(tǒng)治者佛像

      褚甜莉

      (山西師范大學 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

      隋唐時期大鐵佛像的數(shù)量增多。鐵佛寺的很多寺廟都曾供奉過大鐵佛像,然而多由于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統(tǒng)治者的政策被毀壞,如唐武宗“廢佛”活動。今臨汾市內(nèi)建于唐貞觀六年的大云禪寺被保留下來,供奉的大鐵佛頭至今有眾多的信仰者。現(xiàn)今留存下來的唐代大鐵佛像還有兩尊,一尊是山東濰坊市大鐵佛,收藏在博物館的造像院中,高2.8米、寬近2米,重達5噸。另一尊在原長安(西安)靜法寺,高2米,現(xiàn)收藏在西安文物考古研究所。大佛信仰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對佛教經(jīng)典中有關大佛的一些重要記述以及在武周時期大佛信仰總體的發(fā)展狀況進行探討。

      一、大佛信仰的表現(xiàn)形式

      隨著佛教傳入我國,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對大佛圣跡的崇拜與信仰。大佛圣跡主要由佛寺、佛塔和佛教高僧的修行處等構成。

      (一)朝禮大佛圣跡

      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大力扶植佛教的發(fā)展,建立起諸多鐵佛寺、大云寺等,并將大佛像作為主要的供奉對象?!稓v代法寶記》卷1載:“后時大周立則天即位,敬重佛法。至長壽元年,勅天下諸州,各置大云寺。”[1]182《佛祖歷代通載》卷1亦載:“則天將建大像,御史張廷珪復上疏諫曰,夫佛者以覺知為義,因心而成,不可以諸相見也……陛下信心歸依發(fā)弘誓愿,壯其塔廟廣其尊容,已遍于天下久矣?!盵2]585武則天建造大佛,御史大夫張廷珪上疏勸諫,陛下信心歸依,寺廟及佛像遍于天下各處?!队畏接洺肪?中載:“大和尚諱鑒真,揚州江陽縣人也。俗姓淳于,齊辯士髠之后也。其父先就揚州大云寺智滿禪師,受戒學禪門,大和尚年十四,隨父入寺,見佛像感動心,因請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是時大周則天長安元年有詔,于天下諸州度僧,便就智滿禪師出家為沙彌,配住大云寺,后改為龍興寺?!盵3]988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在天下各州廣建佛像、寺廟,并允許在各州度僧。唐代統(tǒng)治者支持佛教發(fā)展,大力修建寺廟,供奉大佛像,表達著對大佛的崇拜與恭敬,大佛信仰這種重要的佛教文化形態(tài)在這一時期逐漸占據(jù)重要地位。

      佛塔也是大佛圣跡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清康熙五十四年《大云寺碣碑文》載:“平陽府郡城西南隅,古有大云禪寺……中有金頂寶塔一座,上出重云。偶于大清康熙乙亥歲夏四月六日戌刻,忽遭震變之災……謹卜是年春二月念一日,命工起建,始立寶塔根基。層層日葺,修至 □年□月□日工成告竣?!盵4]149在唐貞觀時期修建的大云寺中有方形琉璃寶塔一座,后來在地震中遭到了破壞,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對寶塔進行了重修,寶塔的底層供奉有高6米多、寬3米多的大鐵佛頭。這座金頂琉璃寶塔,歷經(jīng)二百多年,至今仍光彩依舊。民眾的信仰是佛塔得以重建的重要因素,信眾朝禮佛塔,將自身求雨、免災等愿望寄托于此,乃至今天仍有眾多的朝拜者來到此地。

      (二)供養(yǎng)大佛佛像

      佛教認為大佛神通廣大,功德四方。早在天竺經(jīng)書中就有記載,如《中天竺舍衛(wèi)國祇洹寺圖經(jīng)》卷2曰:“復殿化壁釋迦如來自書八相變像,圖此書是。佛臨滅時當?shù)畲笙褡匀话l(fā)音,請釋迦曰,后代眾生若為圖像,佛因此問便為畫之,復殿東臺五重皆七寶作,娑竭羅龍王所造,上施寶珠夜望如日,故此大殿晝夜常明?!盵5]899在佛圓寂時該殿的大像會自然發(fā)出聲音,大殿東臺放有寶珠,夜里觀望如太陽一般,因而大殿晝夜常明,這些神異現(xiàn)象吸引著民眾和僧人虔誠地供養(yǎng)大佛。《為霖道霈禪師餐香錄》卷2載,“募塑大佛像,鼓山大殿東尊佛像。方四十載。乃為蟻所壞,或是當時施者信心不專故,所作功德,亦不堅固耳。安知前佛化去,不為后佛發(fā)起之緣乎。監(jiān)院成源。始發(fā)意鑄鐵佛,以垂永久,第功程浩大……凡四眾人等,于尊像之前,燒香散華,禮拜供養(yǎng)。”[6]631經(jīng)中記載了早期塑造的大佛佛像,經(jīng)歷了幾十年,遭到了毀壞,又重新鑄造了新佛像,民眾積極地燒香供養(yǎng)新的大佛像。這些源于信仰者對大佛神力的依賴感、敬畏感,這種強烈的宗教感受,在行為上有了明顯的表現(xiàn),虔誠地供養(yǎng)大佛佛像,以祈求神靈保佑,消災、降雨等。高僧和信眾供養(yǎng)大佛的舉動,吸引著更多的朝拜者,推動著大佛信仰的傳承與發(fā)展。

      (三)靜思佛中義理

      不少有識之士的大臣已經(jīng)意識到修建巨大的佛像和佛寺終會勞民傷財,引發(fā)社會問題,進而更強調(diào)精神信仰——心中有佛。據(jù)《唐會要、五代會要、明書、明會典選輯》卷2載:“中宗時,公主貴戚奏度僧尼。姚崇諫曰,佛不在外,求之于心?!盵7]603張延珪所寫的《諫白司馬坂營大像表》:“陛下信心歸依,發(fā)宏誓愿,壯其塔廟……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何以言之?經(jīng)云: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及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其福甚多……則陛下傾四海之財……而所獲福緣,不愈於一禪房之匹夫,沙門之末學,受持精進,端坐思理,亦明矣?!睆纳衔目芍嬲男叛鍪庆o坐下來思考佛中義理,追求思想上的提升,靠的是修行者內(nèi)心的反省與修行。在天下各州修建宏偉的塔廟和巨大的佛像并不是最上乘的信仰方法。可見,對大佛的信仰由最初的修建巨大的佛像和寺塔逐步轉變?yōu)閺娬{(diào)心中有佛,內(nèi)心深處相信佛法無邊,普照大千。禪宗六祖慧能說:“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悟,眾生即佛?!盵8]280慧能大師認為佛在信眾的內(nèi)心里,需要內(nèi)心虔誠的信仰與自省,不需要向外界探求。隨著禪宗的興起,唐代佛教信仰由追求修建巨大佛像的物質性活動升華為內(nèi)心的精神性活動。這種信仰方式的轉變,是信仰大佛方式多元化的體現(xiàn)。

      二、大佛信仰盛行的原因

      唐代能修建如此巨大的佛像,離不開統(tǒng)治者的大力支持、信眾的募捐、僧人的供養(yǎng)以及特殊時期出于政治目的,頒布的修建大佛的政策。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頒《大云經(jīng)》于天下,下令全國各州修建大云寺,鑄造大佛像,很多鐵佛寺也因此更名為大云寺,因而在這一時期大佛信仰比較盛行。

      (一)統(tǒng)治者的支持

      修建巨大的佛像需要雄厚的財力作支撐,統(tǒng)治者起著重要的作用?!断蠼唐ぞ?六卷全)》曰:“龍朔初高宗幸并州童子寺,大像高十七丈,后遣使送袈裟其像放大光明(并出釋氏通鑒)?!盵9]708高宗下令為高十七丈的巨佛進行裝飾,使大佛像更為莊嚴神異?!洞筇莆饔蛴洝肪?中載:“自古至今,諸王、豪族,凡有舍施,莫不至止,周給不計,號大施場。今戒日王者,聿修前緒,篤述惠施,五年積財,一旦傾舍,于其施場,多聚珍貨。初第一日,置大佛像,眾寶莊嚴,即持上妙奇珍,而以奉施……從此之后,諸國君王各獻珍服,嘗不踰旬,府庫充仞?!盵10]897王公、貴族組織施舍義捐,花費五年的時間積累財富,用于修建佛寺、鑄造大佛像。耗費了如此多的時間、財力鑄造大佛像,可見統(tǒng)治者對大佛像的重視?!?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匯考》卷2載,“嗣圣十七年(即太后久視元年)……按張廷珪傳,武后稅天下浮屠錢,營佛祠于白司馬坂,作大像?!蔽鋭t天征收天下浮屠錢,營建佛祠、鑄造大佛像。這一時期大佛信仰的發(fā)展離不開統(tǒng)治者的推崇與支持,修建寺塔、鑄造大佛像、組織僧人翻譯佛經(jīng)等需要國家統(tǒng)治者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武則天當政之后采取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措施,出現(xiàn)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況,并且在這一時期銅鐵鑄造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有了統(tǒng)治者在經(jīng)濟上支持、冶煉技術的提升,大佛信仰在武周時期實現(xiàn)了跨越式的發(fā)展。

      (二)僧人的積極推崇

      《參天臺五臺山記》卷2中載,“廿九日(乙巳)天晴,清祥座主齋,令見師舍利日記,懸?guī)熡肮S丁寧也。即出大門向赤城寺,拜大佛殿彌陀丈六像,智者大師參此大殿,于佛前入滅,令禮燒香感淚先下,次參懺法堂燒香。”[11]355經(jīng)中大師參拜佛殿大像、燒香祈禱的舉動,體現(xiàn)了對大佛虔誠的信仰。《續(xù)高僧傳》卷20中載,“釋惠仙,姓趙,河東蒲阪人。幼懷出俗,緣故淹留,年登不惑方果前愿,既出家后隨方問津,雖多涉獵,然以華嚴涅槃二部,為始卒之極教也……所以執(zhí)卷自隨有若雙翼,或有言晤披而廣之……寺有大像制過十丈,年載既久埃塵是生,棟宇頹落珠璣披散,遂控告士俗更締構之?!盵12]600經(jīng)書中記載了釋惠仙高僧精通華嚴和涅槃二部經(jīng)書。他積極向民眾宣傳這兩部經(jīng)書中的神異,對其虔誠的信仰,能給信眾帶來較高的利益。高僧還主持了寺廟中大像的修繕工作。以上史料表明僧人積極參拜、供養(yǎng)、修繕大佛,推動著大佛信仰的發(fā)展,使得大佛信仰成為佛教信仰中一種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態(tài)。在僧人的積極推崇下,大佛信仰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

      (三)信眾的朝拜與募捐

      信眾為求得庇佑,誦讀佛經(jīng)、朝拜大佛、募捐建造佛像,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身的虔誠信仰?!夺屖贤ㄨb》卷6載:“武德三年,先是沙門寶證,于普救寺,創(chuàng)營彌勒大像百丈,萬工才登其一而證逝,眾請積繼之……積乃脩建十年,雕妝竝畢,道俗欣慶?!盵13]72經(jīng)書中記載了高僧寶證在普救寺主持建造百丈彌勒大佛的工程,然而工程未完成該高僧圓寂了。信眾請求繼續(xù)開展大佛的修建,在其支持下,最終在十年后完成了大佛的修建。據(jù)《為霖道霈禪師餐香錄》卷2載:“募塑大佛像,鼓山大殿東尊佛像,方四十載,乃為蟻所壞……監(jiān)院成源,始發(fā)意鑄鐵佛,以垂永久……凡四眾人等,于尊像之前,燒香散華,禮拜供養(yǎng)。”[6]631信眾募捐的大佛像,歷經(jīng)四十年后被螞蟻毀壞,在眾議后又重新修造了新佛像。信眾在佛像前參拜、供養(yǎng)以及出資修繕大佛的舉動,都反映了其對大佛的敬仰與渴求庇佑之心。信眾的朝拜與募捐,推動著大佛信仰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大佛信仰這種文化形態(tài)在佛教文化中占據(jù)更重要的地位。

      三、大佛信仰產(chǎn)生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至唐建立以及唐后期安史之亂,將近四五百年的動蕩時期,戰(zhàn)火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佛教的各種學說滿足了當時百姓精神慰藉的需求,同時也鞏固了唐王朝的統(tǒng)治。唐代大佛信仰的發(fā)展,對當時統(tǒng)治者、百姓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開展大佛信仰研究,是佛教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部分的探討,也將對佛教文化發(fā)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一)鞏固統(tǒng)治、穩(wěn)定社會秩序

      大佛信仰滿足了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統(tǒng)治者支持佛教的發(fā)展,修建寺廟,鑄造了許多大佛像,這一舉動是服務于當時的統(tǒng)治目的。法藏與《金獅子章》中載:“統(tǒng)一而強大的王朝不僅能容納宗教存在,而且扶植宗教創(chuàng)新,利用宗教為鞏固自身的統(tǒng)治服務”[14]23。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為制造登位稱帝的輿論環(huán)境及奪取李唐江山制造一種神學預言,頒《大云經(jīng)》于天下,在天下各州置大云寺,鑄造大佛像,吸引了大量信眾前來朝拜。大佛信仰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得到了發(fā)展,同時為其統(tǒng)治提供了合法化保障。

      大佛信仰有利于慰藉百姓心靈,穩(wěn)定社會秩序。魏晉南北朝至唐及唐朝中后期,四五百年的分裂動蕩時期,百姓生活流離失所。信眾誦讀佛經(jīng)、拜謁大佛,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身的虔誠信仰,以求得神靈庇佑及精神解脫。大佛信仰使得民眾精神上得以減脫并減少引發(fā)社會動亂的危機。郭紹林的《唐代士大夫與佛教》載,“民間的崇佛其虔誠程度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盵15]264大佛信仰的發(fā)展,給了廣大民眾一個精神慰藉。

      (二)提高佛教文化的認識水平

      謝山的《唐代佛教興衰研究》載,“大佛宣示了佛教的存在,同時又給教徒一個朝拜的場所。大佛還影響了佛教的教派與教義的發(fā)展,佛教的八大宗派在唐代漸次確立并定型;八大宗派的形成又推動了全社會的佛學信仰”[16]。修建大佛是佛教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吸引大量信眾前來朝拜,上至皇室官員,下至僧侶百姓。在他們的積極推崇下,大佛信仰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其作為佛教文化的重要形態(tài),又進一步推動了佛教文化的發(fā)展?,F(xiàn)存的一些大佛對于當代精神文明建設、宗教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分析大佛信仰在唐代盛行的原因既要考慮當時社會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如統(tǒng)治者政策、信眾的募捐,也要考慮歷史文化延續(xù)方面的因素,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今天佛教文化形態(tài)不斷得到發(fā)展的原因。認識古代大佛信仰的基本形態(tài),有助于了解人類在發(fā)展中生活風貌。大佛信仰在古代印度及中國都有流傳。這種信仰的重要內(nèi)容在佛教經(jīng)典中有所記載,在歷史留存下來的壁畫、佛教作品、寺廟造像等遺跡中都有展現(xiàn),體現(xiàn)了當時人類精神生活風貌,為未來佛教文化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啟示及借鑒。

      (三)耗費人力、物力,加重百姓負擔

      限于當時生產(chǎn)力低下的狀況,修建大鐵佛頭、大佛像會損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針對武則天時期大造佛像,狄仁杰上書說,“今之伽藍,制過宮闕,窮奢極壯,畫繢盡工,寶珠殫于綴飾,環(huán)材竭于輪奐。工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來,終須地出,不損百姓,將何以求?生之有時,用之無度,編戶所奉,常若不充,痛切肌膚,不辭箠楚。”[17]2893這一記載描述了當時修建寺廟、巨大的佛像極盡奢侈,規(guī)模比宮廷還要宏偉。巨大工程耗費的財力終究取自于人民,給百姓生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匯考》卷2曰:“按張廷珪傳,武后稅天下浮屠錢,營佛祠于白司馬坂,作大像,廷珪諫以為,傾四海之財,殫萬民之力,窮山之木為塔,極冶之金為象,然猶有為之法,不足高也,填塞穴,覆壓蟲蟻,且巨億計工員窮窶,驅役為勞,饑渴所致,疾疹方作。又僧尼乞匃自贍,而州縣督輸,星火迫切,鬻賣以充,非浮屠所謂隨喜者,今天下虗竭,蒼生雕弊?!盵8]281大臣張廷珪認為,傾盡全國之力投入到建設佛塔、大佛像導致百姓賦役沉重、疾病橫行。各地州縣官員為了完成朝廷下達的任務,買賣交易以充實朝廷所需,使得民不聊生。有些大臣已經(jīng)意識到修建巨大的佛像和佛寺終會勞民傷財,引發(fā)社會動亂。

      綜上,大佛信仰是人們在統(tǒng)治者提倡下以及長期社會生活的積累中逐漸而形成的一種重要的信仰。大佛信仰在統(tǒng)治者的大力支持、僧人的積極供養(yǎng)、百姓的膜拜下得到了發(fā)展。信眾對佛教經(jīng)典、圣跡、造像的崇拜與供養(yǎng),體現(xiàn)出大佛信仰的影響力。對大佛信仰的研究是佛教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武周時期大佛信仰盛行的原因以及探究佛典中唐代大佛信仰相關論述,對傳承歷史文化以及了解人類在歷史中的精神風貌有著重要的作用。

      談及信仰,中國人更多的是一種實用信仰?!斑@種信仰常能夠為生活的方便、行為的必需、事業(yè)的成功而權且建立一種價值關懷。雖然它無傳統(tǒng)信仰之歷史背景和社會力量,但若無此種實用的即實際的信仰,則會限于畏首畏尾一無所可的窘狀,生活不能進行、行為不能生產(chǎn)、事業(yè)不能成功。日常生活、實業(yè)、軍事上種種信仰,大都屬于此類。這種實用信仰幾乎類同于,實踐理性的概念,離此不能進行社會活動、日常生活、權力斗爭?!盵18]22信眾對大佛的信仰,源于對神圣物強烈的敬畏感與依賴感,對其強大力量的信仰,信眾參拜、供奉大佛以祈求這種強大的神秘力量可以消除災難、帶來福運,與自身利息緊密相關。大佛信仰的探究對于今天研究民間信仰以及當今信仰缺失等問題有重要的價值及意義。

      猜你喜歡
      信眾統(tǒng)治者佛像
      服務信眾與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探微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28
      從幾枚官印看遼統(tǒng)治者如何以佛教來鞏固他們的統(tǒng)治
      論蒙元統(tǒng)治者對“象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佛像面前的 菩薩
      不該舉手時別舉手
      故事會(2018年19期)2018-10-11 07:01:52
      印度“神廟”:保佑美簽
      劉紅衛(wèi)
      書畫世界(2017年3期)2017-04-15 07:29:16
      尼瑪澤仁佛像畫欣賞
      漢朝統(tǒng)治者的哲學觀對漢代服飾的影響
      佛像面前的菩薩
      东乡族自治县| 洛宁县| 大埔县| 依安县| 灵台县| 周宁县| 大关县| 勃利县| 两当县| 桐庐县| 双桥区| 长白| 德惠市| 义乌市| 工布江达县| 崇州市| 望城县| 台中县| 恩施市| 沐川县| 栖霞市| 修水县| 习水县| 呈贡县| 岗巴县| 汶上县| 镶黄旗| 富锦市| 天气| 霍城县| 安陆市| 浦城县| 浠水县| 洮南市| 舞阳县| 旬阳县| 穆棱市| 合川市| 营口市| 衡阳市|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