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 陳子超
摘? 要:本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觀察法,對西藏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實施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西藏高校體育課程應以健康理念為引領實現課程向社會體育及心理健康課程的轉型、加強教學方法改革植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體系、課內外一體化重過程的考評機制的相應對策,以此為后續(xù)西藏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健康中國2030? 西藏普通高校? 體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c)-0077-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ibet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the Tibe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lead to health concept so as to realize the cours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ports and mental health courses,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 system, clas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eavy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of Tibet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2030;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ibet;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1? 西藏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實施現狀分析
1.1 課程設置較為傳統(tǒng)缺乏與社會體育及心理健康的融合
從目前西藏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來看,課程設置仍注重競技類體育項目為主,而社會體育類項目在課程設置中較少,從而導致了學校里教授的運動項目與社會上群眾所喜好的運動項目相脫離,導致學生在學校從事的運動項目在進入社會后無從施展,從而終止了該項運動,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的實施。從課程開設的情況看,基本上都是大一開設體育公共課教學,主要以身體素質訓練為主,其鍛煉方式的落腳點主要集中在學生力量和速度類項目的訓練,因西藏特殊的高海拔高寒、缺氧等氣候條件的限制,其耐力項目的訓練往往都不夠受到重視,從而產生了一邊倒的現象。大二開設體育選項課,所開設的項目還停留在以往重競技輕理論輕實踐的模式上,沒有和社會體育形成良好的銜接,未落實好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從開設的項目看,大多都以競技類項目為主,如籃球、足球、排球、田徑、乒乓球等,而像太極拳、健美操、有氧跑步類等與社會體育過渡性較好的項目開設則較少;從學生實際上課的人數和效果來看,健美操、太極拳位居第一梯隊,羽毛球、乒乓球位居第二梯隊,籃球位居第三梯隊,學生參與熱情較高,效果較好,而田徑、足球、排球器等項目選課的人數較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從健康理理念來看,目前的體育課程設置更多偏向于身體健康的發(fā)展,而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的促進則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尤其是學校課程設置方面對于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存在缺失。
1.2 教學重過程輕實際
體育教學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選擇和是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從目前來看,西藏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大都還停留在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這一涂鴉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的上課不是上給學生的,是上給教務部門和校領導看的,致使教學實施形成了一種管教不管會的表演式教學現象,這與終身體育理念形成了背道而馳這一現象勢必導致學生想要學的和教師教給學生的東西出現偏差,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從而影響學習效果,盡管各項目任課教師根據項目特點都采取了諸如分層教學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目的最終都落在了教學目標實現,缺少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模式造成學生永遠只是出于一種被動接受地位,思想嚴重被固化,難以形成“要我鍛煉”向“我要鍛煉、我會鍛煉”觀念的轉化。
1.3 考評方式缺乏科學性
體育考評是教師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一種綜合評價機制。就目前而言,西藏普通高校的考評仍采取的是期末技能達標和平時成績(考勤占30分,課堂表現占70分)相結合的考評方式,這樣的考評方式的重心落在了課堂學習,只要平時不遲到曠課,考勤分基本都可以拿到,這一考評方式的缺點是更多注重學習技能的達標情況的考評,缺少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方式過于片面。長期以往會形成學生為分數而學,基礎好的學生不怎么練也能拿高分,基礎差的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拿不了高分,缺少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缺乏科學性。技術考評多數學校更多注重達標與技評死板式的考評方式,缺少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評,致使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不能真正轉化到實踐,形成了產能脫節(jié)的現象,嚴重制約著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
2? 西藏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對策
2.1 以健康理念為引領實現課程向社會體育及心理健康課程的轉型
在國家倡導健康中國2030的背景下,要更新觀念,一切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目標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改變以往以競技運動為主的項目課程向社會體育類項目及心理健康課程的過度,使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相融合發(fā)展,使體育訓練學課程成為大學生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真正實現全民健康。社會體育中廣大群眾廣泛參加的運動項目為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了參考,為此應增設易于開展健身價值較高切能夠實現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平穩(wěn)過度的運動項目,項目不再與多而在于精,最好能夠覆蓋到群眾體育的各個年齡層,能夠適應社會體育場地器材的需求,能夠實現終身體育的運動項目。如有氧運動的跑團、健步走、廣場舞、自行車騎行、輪滑、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太極拳、健身健美、體育康復與訓練等,將其列入體育教學大綱中,并形成定制。對其進行創(chuàng)編設計引入課堂,不但能能夠豐富課程體系,而且還能夠實現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的平穩(wěn)過度,實現兩者的無縫對接,建立起課上培養(yǎng)體育意識,課下實現自我鍛煉的新格局,最終促使全民健康的實現。在心理課程建設方面,要探究具體的運動處方,通過不同項目、強度、時間來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重點向學生傳授如何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手段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所帶來的各種負性情緒。為此各高校應加強該方面人才的引進,開設具有可操作性較強的體育心理課程。
2.2 加強教學方法改革植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體系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生培養(yǎng)計劃式的教學體系,使教學方法圍繞學生需求開展,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實現教學方法從以往涂鴉式的教學模式向探究式模式過渡,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師生、生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如何自我科學開展訓練的能力。好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往傳統(tǒng)的涂鴉式、表演式的教學方法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為此西藏普通高校要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以往研究發(fā)現,采用MOOC教學模式、翻轉教學模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完善課前、課中、課后的一體化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在執(zhí)行過程中要結合西藏當地學生的實際的情況,靈活運用,將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去其糟泊,探索出適合西藏高原特有的先進的教學方法。
2.3 課內外一體化重過程的考評機制
要以健康中國、終身體育理念之指導,建立全面、全新、科學的評價指導機制,從以往單一的評價體系向多元化評價體系轉化,改變以往針對考試達標實施教學的現狀,將考評理念轉變?yōu)閷W生參與體育鍛煉習慣的一種綜合性考核機制。在此基礎上改變以往單純的學期末考試成績結合平時成績對學生的考評機制,實行課內外一體化考評辦法,實施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將平時考勤、課堂參與、課后鍛煉融為一體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實現最終成績比例五五開,即期末成績占50分,平時成績(考勤和課外鍛煉)占50分的評價機制,促使學生廣泛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對教師的考評應加入課外體育指導的考評,并制定相應的量化指標,對其進行質量監(jiān)督,并與其績效掛鉤,為鼓勵教師的積極性,落實好校園體育文化的各項工作,學校要制定合理的績效制度,以鼓勵廣大體育教師和相關社團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促使學校校園體育文化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文軒.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J].體育學刊,2018,25(5):1-4.
[2] 李洲鵬,王蛟,李喜梅.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比分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5(15):39-40.
[3] 李玉華.關于高校體育課堂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中外企業(yè)家,2019(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