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北淶源縣閣院寺遼代鐵鐘考略

      2020-07-13 09:33:54曹靜
      收藏家 2020年5期
      關鍵詞:重修沙門銘文

      □ 曹靜

      閣院寺位于河北省淶源縣老縣城城南,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經(jīng)樓以及東西兩側(cè)禪房和配殿。原有鐘樓和鼓樓已被毀,只?!按竺髡戮拍陱V昌縣閣院寺鐘樓”碑記。文殊殿前有兩座石碑和兩座陀羅尼經(jīng)幢,石碑上分別是明嘉靖元年(1522)“廣昌縣閣院寺重修安禪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閣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兩座陀羅尼經(jīng)幢分別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遼應歷十六年(966)。①在東側(cè)廂房旁,懸掛一口鐵鐘——閣院寺遼代鐵鐘,該鐘又被稱為“飛狐大鐘”(圖1)。

      《廣昌縣志》記載:“閣子院鐘存遼天慶四年邑人楊維稚司遵行進士司仲庭王子溫施造舊志八景所云閣院鐘聲是也明邑人解宗義閣子院碑文洪鐘鏗鈞渾渾然有太古之遺規(guī)按鐘高五尺圍一丈五尺厚四寸鐘口徑五尺鐘耳六濶一尺三寸圓孔六徑二寸紐高一尺約重四千斤鐘面文式附于后”。

      圖1 閣院寺鐵鐘

      閣院寺遼代鐵鐘鑄造于遼天慶四年(1114),重約2000公斤,材質(zhì)為鐵質(zhì),外表已有不少銹跡,但鐘體保存完好,鐘聲渾厚悅耳。鐘體高142、鐘鈕高20、總高162、口徑155、鐘裙斜面厚度約為13厘米,其壁已加厚。鐘鈕造型獨特,為二龍交蟠,拱形蒲牢鐘鈕,與鐘身相比,比例較小。龍身鑄有鱗紋;兩只龍角與龍須向上揚起;龍眼凸起,炯炯有神;龍嘴張開,緊緊咬住鐘頂。鐘頂有6個圓形澆注口(圖2)。鐘身整體呈“頭盔”狀,凸線橫紋將其劃分為上、下兩部分,呈上窄下寬狀。鐘裙下部平均分布6個波形鐘耳,耳間跨度較大。撞鐘位置依舊位于鐘裙部,但已無明顯的撞鐘月。

      圖2 六個圓形澆鑄口

      圖3 道教神尊銘文

      一、鐘體銘文

      鐘體銘文由二道橫向凸弦紋分為上、下兩部分。不同區(qū)域再由豎排凸弦紋分成若干個矩形方框,每個方框內(nèi)均鑄有漢、梵兩種銘文,字體皆為陽文楷體。上部分為24框,共計42行銘文,每行字數(shù)為5字至10字不等;下部分為18框,共計75行銘文,每行字數(shù)為8至18字不等,總計1200余字。鐘體銘文由于年代久遠,部分銘文模糊不清,因此在錄入時存在一定的差異?,F(xiàn)將銘文內(nèi)容輯錄如下:

      上部:

      報國恩,奉為天祚(遼末代)皇帝萬歲,親王、公主千秋,文武官班恒居祿位,雨順風調(diào),民安國泰。

      佛曰增輝法輪常轉(zhuǎn),南無護國仁王佛,

      南無無量壽佛,大威德金輪王熾盛光佛,變禍為福陀羅尼。

      (梵文7字)(梵文8字)(梵文7字)

      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喃。怛侄他,唵。折隸主隸,準提。娑婆訶,唵部臨唵藍。

      報一切父母恩重真言:唵,阿蜜里口帝哆啰,口娑口賀唵齒口。

      大甘露陀羅尼真言:南曩謨啰怛曩怛啰,衣也曩莫阿哩野,縛路枳帝濕啰。野冒地薩怛野,摩賀薩怛野,摩賀迦魯捉迦野口他,唵度嚀度嚀迦度嚀娑縛賀。魏得保。

      南無慈氏菩薩,南無五十三尊佛,南無三世三千佛。

      下部;

      南無眼陀羅尼自在王佛。

      圖4 “飛狐陘”位置

      院主僧澄湛,習經(jīng)沙門澄愿,講經(jīng)惠霑,僧惠嚴,講經(jīng)沙門惠擇,講論澄月,典座僧澄心,習經(jīng)沙門澄泉,習經(jīng)沙門澄一,講經(jīng)沙門澄儀,習經(jīng)沙門惠英,講論沙門澄憲,習經(jīng)沙。門惠圓,講經(jīng)沙門沿澄普,習經(jīng)沙門澄廉。

      楊惟祥、妻崔氏,長男可沖,妻石氏。寶髻如來、次男可林,石氏次男可甫、劉氏可宗、康氏出僧可戒。朝散大夫、尚書職方郎中、知縣事借紫李杠、小娘子韓氏、長男神□□、守關副兵馬使恭惠、悉(媳)婦石氏。

      南無意陀羅尼自在王佛。

      次男進士天甫,悉婦楊氏。次男進士云甫、悉(媳)婦劉氏、次男進士和甫、長女登、次女登仙、孫男蟾哥、孫女福哥。

      南無三寶六師金剛天□支式。

      在縣施主司遵行、弟遵儀。男仲通,進士仲庭、章國、家慶、余慶、延慶、孫男、術(shù)孫、大和、小和。新婦劉氏,孫氏、張氏、陳氏、李氏、陳氏、石氏、周氏、李氏、馬氏。(梵文8字)

      南無身陀羅尼自在王佛。

      殿直娘子朝日,本匠張仲宣、盧水。北頭司遵、妻李氏、男仲仙。崇祿大夫、檢校太尉、內(nèi)殿懺悔正惠(慧)大師(名僧)恒潤,傳戒英悟大德、賜紫沙門恒劬。首座監(jiān)寺志辯,見監(jiān)寺□□。□得遇,王文凈、呂成、劉恩、孫得□。

      太上府君、太上太歲、太上九曜星、二十八宿、十二宮神,年直神、月直神、日直神、時直神,當處土地一切神明。南無佛馱(陀)耶,南無達磨耶,田讓。南無僧迦耶,宣利多娑婆訶。

      南無舌陀羅尼自在王佛。

      施主王子溫,妻楊氏,男新,孫女為比丘尼行筭,女春,孫女勝、孫崔本。金剛波若波羅密經(jīng)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南無釋迦牟尼佛。

      押司官魏公谞。前行張永,長官張彥,契丹司吏招哥,通事挑也。屬國軍使權(quán)指揮使趙辛口,副兵馬使權(quán)軍使康選,右班殿直、左什將權(quán)副兵馬使魏公理。右什將權(quán)左什將趙亮、任保。

      南無鼻陀羅尼自在王佛。

      內(nèi)供奉班袛侯、右班殿直商酒都監(jiān)韓為舟,東班小底一商酒鐵使院劉恣商酒鐵判官王仁述,承奉郎試大理評事守主薄李心輔。父殿中丞,年八十六。李澤悉(媳)婦劉氏。

      僧澄運、僧澄行、沙彌遇圣、沙彌呆和。維天慶四年(1114)歲次甲午十月壬寅朔二十日辛酉庚時再建。術(shù)士王玘,工匠人胡聳,同工匠侄德慶,男德順,侄德榮,男德瓊,孫善,孫趙家喜黑,同工匠王永壽,弟永亮,侄世千、惠安、德安、勝留,男三兒西(四)兒。

      南無耳陀羅尼自在王佛。

      智炬如來心破大地獄陀羅尼真言。(梵文10字)(梵文11字)(梵文5字)持蜜(密)教,五戒周全。

      西南面安撫使耶律善、夫人烏魯也,郎君招安奴家人高奴。

      維大遼蔚州飛狐縣閣子院首座、前監(jiān)寺沙門曉本,二座沙門澄口,三座沙門惠口,僧惠祥、僧惠遵、僧澄談、僧惠懷。講經(jīng)尚座沙門澄遇,僧澄浄,講經(jīng)澄鑒,講經(jīng)沙門澄運,講經(jīng)沙門澄照,僧敬文。

      銘文內(nèi)容主要記載了遼代天慶年,閣院寺僧侶、宮廷供應官員、地方官員以及民間施主為遼代天祚皇帝和公主祈福,捐資鑄造了這口鐵鐘。

      圖6 “嘉靖丙午重修”題名

      鐘體銘文還包含了“變禍為福陀羅尼”“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報一切父母恩重真言”“解一切怨結(jié)陀羅尼”“日月菩薩大陀羅尼”“觀世音菩薩滿愿真言”“大甘露陀羅尼真言”“金剛波若波羅密經(jīng)偈”“智炬如來心破大地獄陀羅尼真言”等佛經(jīng)和咒語;“佛曰增輝”“法輪常轉(zhuǎn)”等吉祥頌語;“南無護國仁王佛”“南無五十三尊佛”“南無意陀羅尼自在王佛”等佛名號;遼代僧官、宮廷官員和地方官員、民間施主、工匠等姓名。

      在鐘體下部,平均分布6欄,鑄有“南無眼陀羅尼自在王佛”“南無意陀羅尼自在王佛”“南無身陀羅尼自在王佛”“南無舌陀羅尼自在王佛”“南無鼻陀羅尼自在王佛”“南無耳陀羅尼自在王佛”6個佛名號,與凈法界真言相匹配,點明了清凈無染的主題。6個佛名號強調(diào)了六識之自性消凈,其位置與鐘體下部6個鐘耳相對應,自東向起始,按梵字書寫格式逆時針排列,象征佛教所說的“六根”:眼、耳、鼻、舍、身、意。②

      鐘體銘文除佛教外,同時還記載了道教神尊落款題名:“太上府君、太上太歲……日直神、時直神,當處土地一切神明。”(圖3)

      二、淶源縣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與“飛狐”大鐘名字的由來

      河北淶源縣,是河北省歷史比較久遠的一座縣城,位于太行山北段的山間盆地中,周圍群山環(huán)繞。屬于著名的“太行八陘”之一的“飛狐陘”。

      太行山由于地殼板塊運動的作用,橫向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被稱為“陘”的峽谷。晉代郭緣生在《述征記》談及太行山中有八條主要通道,即所謂“太行八陘”:

      太行山首始于河內(nèi),自河內(nèi)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二州之界。有八陘:第一曰軹關陘,今屬河南府濟源縣,在縣理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此兩陘今在河內(nèi):第四滏口陘,對鄴西;第五井陘;第六飛孤陘,一名望都關;第七蒲陰陘,此三陘在中山;第八軍都陘,在幽州。③

      圖7 “維大元泰定重修”題名

      圖8 遼代僧官名稱

      飛狐陘,也叫飛狐口。居太行山脈東北端,地處太行山脈及其燕山支脈、恒山山脈交匯處,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南。④(圖4)

      歷史上,淶源縣曾是南通華北平原、北去塞外大漠的重要通道,也是飛狐道的交通樞紐,有“天下險”之稱。西向為恒山與五臺山之間的靈丘盆地、東向沿拒馬河谷順流而下是華北的重要門戶紫荊關,北向是太行山后的蔚縣盆地,歷史上有無數(shù)次大軍過峪。

      《廣昌縣志》記載:“漢年酈食其說高祖距飛狐之日拒白馬之津?!背h爭戰(zhàn),劉邦與項羽逐鹿中原,劉邦兵敗欲退守關中,他的謀士酈食其分析了天下形勢,反對西逃,提出東塞太行之險,北踞飛狐口,南守白馬津之建議,劉邦依計而行,反敗為勝,最終打敗了項羽。⑤

      西漢時期,漢軍為防止匈奴進犯,常在廣昌縣一帶駐守御敵。《史記?孝文本紀》載,漢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三萬人入上郡,二萬人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軍飛狐;故楚相蘇意為將軍,軍句注;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nèi)守周亞夫為將軍,軍細柳;宗正劉禮軍霸上;祝茲侯徐厲軍棘門:以備胡。數(shù)月,胡人去,亦罷”。

      東漢末年,代郡烏丸反,曹操派其子曹彰出師,沿飛狐陘與敵交戰(zhàn),自涿郡一路追殺至桑干河(即古治水),大破烏丸。于是鮮卑大人軻比能“乃請服,北方悉平”?!稄V昌縣志》:“宋太尉楊業(yè)因奸臣王侁逼與契丹戰(zhàn)援兵不進業(yè)與子廷玉敗于狼牙口?!庇纱丝梢姶蛲ú⒖刂骑w狐陘對安定北部邊郡、威懾外族具有重要意義。⑥

      直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飛狐陘一帶也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場。1938年11月17日,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在飛狐峪明鋪(接近飛孤陘南口)一戰(zhàn)殲滅日軍400余人,繳獲了槍支、彈藥等大量武器和其他軍用物資。⑦而“飛狐”名稱的由來,正是因其地勢險峻且自古至今一直為兵家必爭之地,屬軍事要塞。

      《廣昌縣志》記載:“廣昌前漢舊名屬中山至隋仁壽初改名飛狐屬上谷歷唐宋金元均承飛狐至明洪武初始復舊名廣昌仍屬蔚州?!睖Z源縣在漢之前名為廣昌,隋仁壽元年因飛狐峪而改為飛狐縣,直至明洪武又復名廣昌縣。

      在《遼史?地理志》記載:“飛狐縣。后周大象二年置廣昌縣于五龍城,即此。隋仁壽元年改名飛狐。于紫荊嶺食五粒松子,成飛仙,故云。”從史料上分析,“飛狐”二字又或許與狐貍成仙有關,但這只是個傳說而已。因此淶源縣也有“飛狐縣”之稱,閣院寺位于淶源縣,因此閣院寺遼代鐵鐘隨之也被稱為“飛狐”大鐘。

      三、閣院寺遼代鐵鐘鑄造時間與閣院寺重修時間

      據(jù)閣院寺遼代鐵鐘鐘體銘文記載:“維天慶四年(1114)歲次甲午十月壬寅朔二十日辛酉庚時再建?!绷碓陂w院寺鐵鐘前佇立一塊明代石碑,碑面文字風化嚴重,碑上文字早已模糊不清(圖5)。從其遺留下來的文字痕跡勉強辯出碑題為“廣昌縣閣院寺鐘樓碑記”“廣昌閣院寺有鐘,造于大遼天慶四年正德癸酉(八年,1513)歲,本寺住持僧……”,落款“秦藩鄉(xiāng)進士文林郎知廣昌縣事富順張瑞撰文,庠生高鑒書丹。大明正德玖(1514)年歲次甲戌孟夏吉旦立”等。由此判定閣院寺遼代鐵鐘鑄造時間為遼天慶四年。但因鐘體銘文中出現(xiàn)“再建”二字,“再建”從字面分析應是指重修,再次修建的意思。在查閱了眾多文獻資料后,并未發(fā)現(xiàn)關于遼代鐵鐘重修的記錄。另對閣院寺遼代鐵鐘鐘體鑄造進行了觀察,也未發(fā)現(xiàn)重修過的痕跡。“維天慶四年歲次甲午十月壬寅朔二十日辛西庚時”難道是另有所指?

      閣院寺始建年代為東漢時期,后經(jīng)過唐、宋、明、清等不同時期的修葺。由于淶源縣地處“飛狐陘”,具有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歷史上戰(zhàn)亂頻發(fā),保留下來的遺存物甚少,閣院寺重修碑文記也已模糊不清。據(jù)光緒元年《廣昌縣志》記載:“閣院禪林碑碑石無存按舊志閣院禪林即大寺考之碑記漢創(chuàng)建唐重修又畿輔通志載東漢時創(chuàng)建唐蔚遲恭重修有碑記今寺中并無創(chuàng)建及唐代重修碑記明成化二十三年重修閣院寺碑志其文輕儒崇釋文中有閣院乃漢朝初建殿宇圣像大唐齊修之語。……閣院禪林在縣治北街俗名大寺東漢時創(chuàng)建唐時重修邑人王槐蔚閣院鐘聲詩塵心洗滌禪院聽鐘聲鳴霜月白如水悠悠萬象清。”

      遼時期的閣院寺也是經(jīng)過重修而遺留下來,鐘體銘文上“再建”二字或是特指遼代重修閣院寺的時間,在閣院寺內(nèi)不同建筑的修建時間是不同的。寺內(nèi)最為著名的建筑應屬文殊殿。文殊殿建于遼代,這一觀點得到了學術(shù)界的共識,但其確切建造時間仍有待考證。從現(xiàn)存文殊殿內(nèi)修葺痕跡發(fā)現(xiàn),在文殊殿脊枋下題有“嘉靖丙午重修”(圖6),在西四椽栿下題有“維大元泰定……重修”(圖7),在三椽栿下題有“正德二年補修”等題名。

      從資料顯示,眾多學者都已對寺內(nèi)文殊殿的研究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但對于寺內(nèi)文殊殿鑄造的具體時間卻是眾說紛紜。最早探討文殊殿具體建造年代的莫宗江,根據(jù)對寺內(nèi)遼代經(jīng)幢的考證認為文殊殿建于遼應歷十六年(966)。⑧隨后,徐怡濤認為殿與寺內(nèi)遼代鐵鐘鑄造時間相仿,應為遼末天慶年間所建。

      根據(jù)現(xiàn)存閣院寺文殊殿木構(gòu)特征和歷史資料兩方面基本判定淶源縣閣院寺文殊殿建造時間為11世紀中期至12世紀早期之間。而閣院寺遼代鐵鐘鐘體銘文里出現(xiàn)的“維天慶四年歲次甲午十月壬寅朔二十日辛西庚時再建?!边@一重要時間不僅與鐵鐘鑄造有關,或許正如徐怡濤提出的觀點:文殊殿建筑建造時間與閣院寺遼代鐵鐘鑄造時間是相同的。但對于這一點也只能為推測,需要繼續(xù)尋找到更多的史實為其考證。

      四、遼代僧官與遼時期的宗教信仰

      遼代時期,由于統(tǒng)治者禁止傳書與外邦人所知,因此關于遼代僧署及僧職名號在許多古籍資料和歷史文獻記載中,可尋甚少。大多依靠石刻以及遺存下來的實物資料作為對遼史僧官研究的依據(jù)。在閣院寺鐵鐘銘文上,出現(xiàn)了“院主、首座、尚座、監(jiān)寺、典座”等僧官的名稱(圖8)。

      圖9 鐘體上悉曇梵文

      僧官的產(chǎn)生與古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佛教傳入中國不久,其性質(zhì)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由早期宗教組織逐步演變?yōu)橐环N社會組織,而這種組織則需要有相關的管理機構(gòu)來治理。僧官制度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里孕育而生,它是宗教與政治錯綜運動的一種產(chǎn)物。

      遼代早期,契丹族無佛教信仰,信奉薩滿教。直到阿保機統(tǒng)一部落之前,契丹族內(nèi)部出現(xiàn)了階級對立和私有制。《遼史》卷一《太祖本紀》記載:“遼之先,出自炎帝,世為審吉國,其可知者蓋自奇首云。奇首生都庵山,徙黃河之濱。傳至雅里,始立制度,置官屬,刻木為契,穴地為牢”。說明遼代已經(jīng)開始逐步設立階級等級制度。迭刺部是契丹族與中原接觸最廣泛的部落之一,受到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最先接觸到了佛教文化?!哆|史》卷一:“九月,城龍化州于黃河之男,始建開教寺。”阿保機于唐天復二年(902)在潢水之陰的龍華州筑開教寺,為契丹部境內(nèi)創(chuàng)建佛寺之始。

      圖10 窗棱上的悉曇梵文

      在此之后,遼代開始大肆修建寺廟,僧尼人數(shù)猛增。這就在客觀上要求設立各級僧職,對這些佛門弟子加以約束,遼代僧官制度由此而設立。⑨但因遼統(tǒng)治者過度崇拜佛教,導致僧官的職責范圍發(fā)生變化,超出寺廟職責,涉及到世俗官吏。在《遼史》卷八《景宗紀》記載:“十二月戊子,以沙門昭敏為三京諸道僧尼都總管,加兼侍中?!边|國開啟了以僧人任俗官之端。僧人廣任俗官,成為當時吏治上的一大弊端。

      遼代晚期,宗教信仰多以佛教密宗為主。體現(xiàn)在鐘體銘文:“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等密宗經(jīng)文;“無量壽佛”“大威德金輪王熾盛光佛”等密宗本尊佛名號以及“持密教五戒周全”,均表明密教在貴族階層中的影響力。⑩

      與此同時,遼時期道教也得到了發(fā)展,尤其集中在幽薊諸州(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地區(qū)),此地域在唐末五代時期為盧龍節(jié)度使劉仁恭占據(jù),其對道教十分推崇。 《遼史》記載:遼太祖神冊三年(918年)“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神冊四年,太祖“命皇后、皇太子分謁寺觀”。遼代統(tǒng)治者,不僅大力推崇佛教,對道教的發(fā)展也極為重視。閣院寺遼代鐵鐘銘文中道教神尊等名稱的出現(xiàn)也證實了遼代晚期,佛、道二教合一的真實狀況。

      五、閣院寺遼代鐵鐘上的悉曇梵文

      “悉曇”(siddham),悉曇文字是一種古老的印度梵文字母,屬天竺文字,又被稱為悉旦、悉談、七旦、七曇,意譯為成就或吉祥。悉曇體梵文由我國傳至日本,被日本佛學家所推崇。我國稱梵字之書體及字母為“悉曇”。但在日本,除了稱梵字之書體為“悉曇”外,梵語書法、讀法、文法都稱“悉曇”。長期以來,對悉曇梵文了解認知的學者甚少,幾乎無人能解,民間傳說也多為離奇,是一門深奧難懂的文字學科。

      閣院寺遼代鐵鐘作為寺內(nèi)法器,其銘文字體雖略顯粗糙,但亦呈現(xiàn)出一定的體系化特征,尤其是鐘體上的悉曇體梵字(圖9)。這種字體不僅出現(xiàn)在鐵鐘上,經(jīng)過對閣院寺建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寺院內(nèi)文殊殿的門、窗棱等上面同樣出現(xiàn)了悉曇文(圖10)。

      圖11 李惟晟建陀羅尼經(jīng)幢

      早在7世紀以前,這種文字已盛行于印度。南北朝時期,由譯經(jīng)者傳入我國,且受國人重視而流傳。隨著佛教的興盛,遼金時期,這種特殊的文字還出現(xiàn)在佛經(jīng)卷、佛壇、經(jīng)幢以及部分墓葬處。在河北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多處遼代晚期的經(jīng)幢和墓幢。例如:遼乾統(tǒng)10年(1110)李惟晟建陀羅尼經(jīng)幢(圖11),出土于河北省蔚縣大水門頭寸三官廟;法遍墓幢(圖12)遼乾統(tǒng)6年(1106)出土于河北省淶水縣。悉曇文是密教常用的一種語言,被廣泛運用到佛教密咒真言中。將悉曇譯附在佛教咒語之后,不僅體現(xiàn)了世人希望通天的愿望,同時也加深了佛教神秘脫凡的色彩。

      遼代由于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更迭,社會動蕩不安,導致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手工業(yè)、鑄造業(yè)也受到影響。與唐鐘相比,遼代鐵鐘無論從造型,還是鑄造技術(shù)都呈現(xiàn)出整體衰落的趨勢。銅鐘數(shù)量減少,鐵鐘大量出現(xiàn)。閣院寺遼代鐵鐘雖技藝不如唐鐘精湛,但該鐘是迄今為止在全國唯一留存完整,且銘文字跡清晰可見的遼代鐵鐘。其銘文對世人了解閣院寺以及遼時期的文化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價值。

      圖12 法遍墓幢

      注釋:

      ① 徐怡濤《河北淶源閣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鑒別研究》,《建筑史論文集》,2002年。

      ②⑩ 陳捷、張昕《宣化遼墓與閣院寺:密教儀軌影響下的符號體系和神圣空間》,《古代美術(shù)史》,2018年6月。

      ③ 曾磊《飛狐道與漢代軍事交通》,《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

      ④⑦ 張世濤、韓剛、張博《飛狐陘:深峽徒壁四十里峪——太行八陘飛狐陘地理志考》,《軍事地理志考》04期,2018年7月。

      ⑤ 任建國《飛狐峪由來》,《中國地名》,2016年10月。

      ⑥ 高冰《秦漢時期廣陽郡周邊交通考論》,《南都學壇》第35卷第2期,2015年3月。

      ⑧ 莫宗江《淶源閣院寺文殊殿》,《建筑史論文集》,1979年。

      ⑨ 謝重光、白文固《中國僧官制度史》,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8月第一版。

      猜你喜歡
      重修沙門銘文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線上建課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一株雞白痢沙門菌噬菌體的發(fā)酵及后處理工藝研究
      中國飼料(2022年5期)2022-04-26 13:42:36
      漢皎光鏡銘文釋考
      東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6:16
      沙門菌噬菌體溶菌酶LysSHWT1的制備及抑菌活性分析
      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路徑研究
      君有遠行鏡銘文釋解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58
      2013-2017年北京市順義區(qū)腹瀉病例中沙門菌流行特征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yǎng)人像蠡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關于獨立院校重修現(xiàn)象的討論
      夔膚簠銘文讀箋
      古代文明(2014年4期)2014-02-27 02:54:01
      达尔| 卢湾区| 河北省| 韩城市| 景泰县| 清河县| 九寨沟县| 黔南| 竹北市| 武冈市| 仁化县| 南江县| 庆元县| 吴堡县| 平乡县| 延吉市| 梁山县| 安乡县| 颍上县| 黄冈市| 苍南县| 盐边县| 息烽县| 日喀则市| 桂阳县| 玉林市| 台东县| 河津市| 秭归县| 景德镇市| 海门市| 太谷县| 桃园县| 称多县| 密山市| 吉林省| 凤翔县| 南京市| 兴仁县| 鹤岗市|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