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國霞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都越發(fā)重視,其中,學生心理問題也被認知,并且在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中小學班主任要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從心理健康教育層面去提升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將心理學在班主任工作中進行有效地滲透和應用,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教學 應用
在中小學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認知世界的階段,思想初步成熟,對外界、他人以及自身都有了初步的認知。同時,學生的情緒情感也會比以前更加復雜,難以把握,會影響到中小學生情感。因此,班主任開展教學工作中應該通過積極心理學,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tài),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一、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
心理因素可以影響到中小學的教學,所以要提升教學的質量,就可以尋找教學中與學生心理的重合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但是,據調查顯示,在現階段國內的許多中小學學生的家庭都出現了父母離異的狀況,這使得中小學生在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擊。因此,針對這種現狀,班主任應該根據自身班級的實際情況,運用積極心理學與日常的班主任教學工作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去發(fā)現他們身上積極陽光的一面,去讓他們養(yǎng)成爭取思想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此同時,人格教育也是有必要的。
二、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提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學班主任的教學工作中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內容,有的學生因父母離異或外出打工等原因,他們更多地表現出沖動、急躁、孤僻、任性和不聽話;他們有的表現出自卑、厭世,有的表現出高傲、狂妄;他們缺乏活動愿望和興趣,不善交際,經不起挫折,狹隘猜疑,膽小怕事,甚至自閉,不管班主任怎樣的說教都無法讓這一現狀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時應該從積極性心理學的角度,把班級中這些學生作為研究參考的對象,通過一些名人名言、勵志故事來提高學生自身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組織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組織爬山,郊游,文體活動,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注,讓這些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和集體榮譽感,從而打開他們的心扉。在班主任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是應該將工作的重心放在讓學生自己養(yǎng)成去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優(yōu)秀品質。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老師也應該將積極心理學這一教學理念滲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并把這一理念作為指導方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學習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智力與潛能,這些智能只能通過學習,才能得到開發(fā)和利用。同樣,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以及想象力也只有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才能得到開發(fā)、利用和提高。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這些能力都是通過學習活動習得而提高的。學習還能促進正向情緒情感的產生,一個善于學習、樂于工作的人,常把學習和工作當作自己的所愛,能從中找到幸福和快樂。學習還能夠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學習也能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在中小學階段,學生不像幼兒時期思想較為單純、天馬行空,而是變得更具體,更切實際,這時中小學生會對一些自己沒有探索過的新的文化感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心理教育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不把學習當成一種課本任務,而是把學習在學生的心理中轉變成一種新奇放松的活動。以《初中數學》中《圓》為例,為了消除學生困難的心理,老師要在課上輔助學生共同用數學教具來探索圓的相關知識,在老師的教導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究圓心的位置,同心圓的定義以及圓弧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一些抽象、難度較高的數學知識點時,用這種身臨其境的親身動手操作的手段,如借助數學教具、圖片,甚至是外出進行數學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探究數學公式,并讓學生用動手和分析的方法思考問題,在不斷的研究和歸納過程中增強初中數學的直觀感悟能力。
(二)互相尊重,增強自信心
在學生的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們對他人的看法是很重視的,教師要抓住中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尊重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多多鼓勵、夸贊學生,與學生保持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和學生之間開展新型的師生關系。例如,有的學生成績很優(yōu)異,但是在一次考試中馬虎了錯失了關鍵性的一個步驟導致丟掉了分數,老師這個時候應該對學生進行安慰鼓勵,告訴學生這個問題是通過自身的認真努力就能避免的,因此不能過于悲傷;對于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在考試中分數可能不高,但是相比以往的測試有一些進步,班主任也應該對他進行表揚,前進的一步就是學習道路上的一大步。稱贊自己的學生,給他們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這樣在以后也能更好地開展心理教學工作。摒棄傳統(tǒng)教育中的一些教師專制的思想,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并且跟學生建立起民主化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恰當的交流,建立一種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雙方平等互動,愛生尊師,以達成學生良好的信心增長。一個好老師可以在師生之間構筑良好、積極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交流,學生可以信任老師且有安全感。例如,一名合格的中小學班主任需要通過自信的工作樹立、展現自我的效能,在學生遇到問題的過程中,中小學班主任可以運用有效的方式處理好,在這期間經班主任主觀體驗之后,其管理幸福感會升高,相繼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崇拜、敬佩。
(三)設計教學活動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人格品質是在各種活動中形成的,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相對更加重視“教”,強調學生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抑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活動積極應用到教學活動中,為教學注入生機。一些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是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養(yǎng)成的,學生只有積極的參加活動,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從中體驗到成功與失敗,才能樹立學生的信心,并且讓學生學會正確的看待失敗與挫折。總之,教師可以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有時可以進行調查,收集學生的意見,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在學習《等差數列》時,在學習本章內容后,老師可以在班級組織知識學習競賽,通過班級的學習排名將全班同學分成實力相當的幾個小組,老師通過用多媒體課件向每個小組展示數學問題,每個小組成員計算試題并搶答,率先搶答成功的小組得2分,打錯的不扣分,這樣提高學生數學積極性的同時也很好的提升了學生數學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定要重視規(guī)則的制定,要適量從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考慮,這樣教學活動不僅能起到為學生鞏固知識的作用,還能兼顧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學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靈活多樣,易于變通的教學模式,它可以在教學中充當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橋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且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各方面品質全面提升。因此,班主任要發(fā)揚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讓這一領域更加完善,為中小學的教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麗.團體心理輔導在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校園心理,2018,(1):63.
[2]佚名.探究在高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應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研究[J].東西南北,2018,(2):61.
[3]佚名.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