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深刻理解六年級語文教材的特點,就應當從結構與系統(tǒng)的角度做到整體把握教材。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整體把握教材的內(nèi)涵,并分別從重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應用單元整組教學模式、全面掌握教材整體結構等方面論述了整體把握六年級語文新教材的措施,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整體把握? 小學語文新教材? 結構與系統(tǒng)角度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046-02
前言
自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整體把握的教學方法之后,各校教師就紛紛應用整體把握方法進行教案設計及課堂授課,其中教材作為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自然需要教師具備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作為六年級語文教師,應當從系統(tǒng)與結構的角度全面解讀教材,并利用教材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
一、整體把握教材的內(nèi)涵
整體把握教材是利用整體直覺來調整以往學生在情境閱讀中的片面理解狀態(tài),通過關注課文段、字、句來深度理解教材內(nèi)容。另外,由于教師原本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所以在通讀課文時,既要充分尊重學生,又要嚴格把控整體學習內(nèi)容,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方向。此外,教師在整體把握教材時還應合理處理寫作思路與結構布局,領悟課文情感,并充分利用教材中潛在的設計來綜合考慮課文內(nèi)容與思想的關聯(lián),以此豐富教材內(nèi)涵[1]。
二、基于結構與系統(tǒng)角度整體把握六年級語文新教材的措施
(一)重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是按照小學生思維方式發(fā)展的特點進行編排的。隨著小學生不斷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及文化基礎,六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處于思維方式過渡的重要時期。此時,教師應當整體把握教材,以便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直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答案或表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應鼓勵學生自行閱讀,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說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如學習《鹿和狼的故事》時,教師可先行拋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性的閱讀,比如“羅期福采取了什么樣的辦法來保護凱巴伯森林中的鹿,最終結果如何?”通過學生給出的不同答案,教師在一旁加以指導,并整理學生的思路,為其指明正確答案的方向,這樣一來,能在學生的腦海里指明準確的思考方向,從而提升其思維能力[2]。
(二)應用單元整組教學模式
關于小學語文六年級新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其中的新理念、新思路。從教材編排上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單元整體感相比之下更強,各單元之間不但存在主題上的關聯(lián),而且在能力知識、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聯(lián)系。所以,教師應充分應用單元整組教學模式重新把握教材內(nèi)容。它主要是以教材單元為基本單位,清晰的開展教學目標,并遵循以下原則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1)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興趣培養(yǎng)為基點、以指導為助力、以能力為教學目標、以扎實基礎為任務;(2)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等。如六年級語文新教材上冊中的第五單元中的《少年閏土》,閏土是魯迅先生小說《故鄉(xiāng)》中的主人公,利用潤土少年時期刺猹的故事來表述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而另一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同樣是以人為寫作主題的文章,以此表明作者對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美好品質的贊揚,通過這兩篇文章間的共性,來加深學生對寫人敘事寫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三)全面掌握教材整體結構
教師在應用整體把握教材的方式進行六年級語文新教材的教學活動時,應當全面了解教材內(nèi)容的架構,并明確理解系統(tǒng)與結構的新概念及新特點,這樣才能確保教學質量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首先,教師應當嚴格把握教材內(nèi)容,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深刻領悟其中應用的表達方法,利用導語、課后習題等,逐步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并為其理清課文寫作思路,必要時可引入生活實踐來強化學生閱讀感受;最后,要將略讀課文充分與單元課文相結合,做到兩者融會貫通。比如在《山中訪友》中,其中有這樣的內(nèi)容“你好,悠悠的白云;你好,飛流的瀑布……”等,教師可據(jù)此利用“你好,我是……”的句式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這種閱讀方法的不斷積累,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教師也可利用不斷加以引導的方法,促使學生朝著發(fā)揮想象與聯(lián)想的課標要求發(fā)展。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從系統(tǒng)與結果的角度整體把握六年級語文新教材的方法,合理選擇教學目標,這樣可以讓教材發(fā)揮出真正的教學意義,同時也能提升學生探究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做好整體把握教材的工作,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自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秦佩箐.基于標準,把握特征,優(yōu)化教學——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05):22-26.
[2]盧楊.新視角把握結構,助力敘事文寫作教學——淺談對統(tǒng)編本教材新增“矛盾解決”知識點的理解[J].語文建設,2019(03):51-54.
作者簡介:
金成丞(1992年6月-),女,江蘇昆山人,漢族,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小學語文中小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