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 大學外語教學不同于中學外語教學,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語言學知識,另一方面又承擔著向學生介紹目的國文化的艱巨任務。本文著眼于外語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日語教學為例,探討在實際教學中落實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外語教學;傳統(tǒng)文化;國際視野;中國情懷;線上線下
[作者簡介] 李 紅(1985—),女,山東臨沂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 G40-01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6-0019-02? ? [收稿日期] 2020-02-06
我國高校的外語教學開設了大量介紹西方文化的課程,在開拓學生知識涉獵視野的同時,也因一味地強調西方文化的輸入,忽視了在教學中對本國文化的介紹。高校培養(yǎng)外語人才不應僅停留在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層面,還應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離不開對母語國和語言對象國國家文化的了解,只有基于了解基礎上的比較,學生在面對外來文化時才能提高“拿來主義”的辨識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迎接國際化挑戰(zhàn),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型人才。本文試以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日語教育為例,具體探討日語教學中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具體方案。
一、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
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和社會改革的后備軍,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巨任。
在信息時代,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大量信息沖擊的浪潮中,在習得過硬的本領和豐富知識的同時,大學生只有看清國際情勢,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才能明確自己的民族立場,為民族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高校中學習外語的大學生較之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在拓寬其國際化視野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筆者認為,成為國際化人才的首要前提是對本國形勢的把握和熟稔,只有掌握了本國文化,才能在國際化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接觸外來文化時,只有加固對本國文化的了解,才不會出現(xiàn)文化一邊倒的傾向,理性地效忠于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
反觀我國的高校外語教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科目開設太少,而把教學重點放在語言知識的介紹上,形成了學生只會做題不會交流的啞巴外語教學模式。因此,無論是從增強國家軟實力還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家人才這一培養(yǎng)目標來看,加強大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都勢在必行。
二、日語教育的特殊性
日本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長達兩千年之久,期間兩國雖存在紛爭但和平共處,互以為鑒是兩國發(fā)展的大勢所在,兩國的交流史可以說是一部互相取長補短的學習史。自1972年恢復邦交以來,盡管由于政治上的因素,兩國之間經(jīng)歷了“政冷經(jīng)熱”“政冷經(jīng)冷”等外交冰河期,但在兩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從未間斷,兩國間的友好協(xié)作關系始終得以延續(xù)。
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與日本兩國間尚存在不和諧因素,存在難解之“結”。與此同時,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成為日本重要的能源進口國。另一方面,先于中國踏上發(fā)達國家行列的日本在環(huán)境治理、醫(yī)療保險、企業(yè)管理等領域的先進經(jīng)驗值得中國借鑒和學習,可以說,兩國的合作利遠大于弊。要想加強兩國間的合作,必須減少文化上的沖突和分歧。但很多時候兩國并未很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只是在遇到問題時人云亦云,簡單地把原因歸結為歷史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彼此的文化。
簡言之,中日關系不同于中國與任何一個國家的關系,處理起來要格外慎重。盡管日本存有一些試圖用武力解決兩國問題的民族主義膨脹分子,但大多數(shù)人希望利用雙方的地緣優(yōu)勢,加強和加深合作,攜手共創(chuàng)亞太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日語學習者在推動中日關系改善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他們可以接觸到最前沿的日本動態(tài),了解最真實的日本和日本人,另一方面也應深刻了解中國的現(xiàn)狀和國情,不能一味地倚仗中國人的立場武斷地對中日存在的敏感問題加以評判。
三、文化交流有助于中日關系的改善
中日兩國存在著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共同記憶,在當前形勢下,中日兩國尤其需要搞好文化交流,以利于增進彼此間的相互理解。盡管前一個時期中日政治關系很冷,但民間文化交流始終未間斷,在兩國關系冰封之下形成了一股暖流,使兩國人民感受到即將到來的春意。兩國每年都舉行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可以說,正是由于這些民間交流才使兩國在“政冷”的情況下未斷絕友好往來。習近平在2015年曾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系的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里。民間文化交流具有政治與經(jīng)濟所無法替代的獨特優(yōu)勢,通過廣泛、頻繁、深入的民間文化交流,可以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
推動兩國民間文化交流,需充分利用雙方具有緊密聯(lián)系與共同點的民間文化積累。中日文化交流在歷史上一直非常密切,這其中既有為日本帶去文字的王仁,也有東渡日本進行佛學傳播的鑒真,更有大批遣隋使、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中國古代對日本社會的影響涉及書法、茶道、儒學、繪畫、建筑等各個領域。到了近代,致力于兩國民間交流的有志之士更是大有人在。兩國幾千年的交流史所產(chǎn)生的共同文化為兩國實現(xiàn)友好往來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四、高層次中西合璧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
(一)日語畢業(yè)生就業(yè)前景與日本文化
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本管理者的派遣成本不斷上升,導致其在中國的生活成本遠超其工資成本。因此,日企為了降低管理成本、應對國際化的競爭,急需大量精通日語和熟悉日本商務習慣的日語人才充實各級管理層。另一方面,隨著不少中國公司在日本設立子公司,中國企業(yè)開始大規(guī)模進軍日本市場。這些企業(yè)要在日本市場站穩(wěn)腳跟,需要大量熟悉日本商務禮儀、日本人購物心理等的日語人才。中國大批前往日本深造的學生不僅能直接接觸到日本人,向日本國民展示中國人的最新狀態(tài),還能與各國留學生交流。留學生是國家形象的代表,他們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才能向日本人展現(xiàn)最真實的中國人。了解和熟知日本文化,不僅有助于譯員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維方式,還能進一步提升語言能力。只有全方位熟知日本民族文化,理解日本國民心理,了解日本人的思維模式,才有可能成為日語方面的通才;同時,只有深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才能在國際化潮流中堅定為祖國效力的信念??傊?zhèn)漭^強外語能力與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被提到外語教學的日程上,如何實現(xiàn)兩者的平衡呢?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國際視野
時間緊、任務重是當前小語種教學面臨的主要困境。日語教師可根據(jù)日語教學的特點,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綜合日語教材中有關中國春節(jié)的內容,教師可將單詞部分制作成線上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積極引導學生溯源本國春節(jié)和日本元旦,從飲食等角度比較兩國節(jié)日習俗的差異,課堂作為討論和發(fā)言的主要陣地,可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課堂活力,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發(fā)揮。另外,日語教材中的相撲、古都、茶道體驗等課程內容均可作為專題,展開禪宗與日本茶道、相撲與日本祭祀、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博弈等主題教育,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融入網(wǎng)絡教學資源,將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視頻通過微課引入課堂,使學生能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中習得外語能力,確保面授和網(wǎng)絡學習發(fā)揮合力,優(yōu)勢互補,讓兩者能夠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應全面掌握中國文化的相關內容,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情懷的新型外語人才,將外語教學與開發(fā)學生的心智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堅定自己的民族立場,積極地為祖國建設和國際合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呂雙,謝慧.混合式教學視域下增強高校外語學習者中華文化認同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1).
[2]馬炳軍.外語教學法的發(fā)展趨勢探究——評《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J].中國教育學刊,2019(9).
[3]王丹丹.慕課時代的大學外語教學:優(yōu)勢與挑戰(zhàn)[J].武夷學院學報,2019(7).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lent Training Model:Taking Japane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LI Hong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 066004,China)
Abstract: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middle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eachers not only teach students systemic linguistic knowledge,but also undertake the task of introducing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ed country to student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ecessity of comb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takes Japane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Japanese.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raditional cultur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Chinese feelings;online and off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