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霞芳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雙線組織單元內容,構建了具有整體性、關聯(lián)性和發(fā)展性的語文學習目標體系。本文旨在對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材進行分析,用整體性、結構性的思維進行單元教學解讀,讀出本單元散文之間的“異”與“同”;教學實施中,教師要設計進階式語文活動,在活動中讀出散文內的“風景”與“情愫”,逐步實現(xiàn)“要素”向“能力”的轉化。
關鍵詞:編寫意圖;教材分析;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09-1
統(tǒng)編教材雙線組織單元內容,構建了具有整體性、關聯(lián)性和發(fā)展性的語文學習目標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有精準的坐標。教師要用整體性、結構性的思維進行單元教學解讀,讀出教材編排的體系結構與彼此關聯(lián),讀出語文要素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方向,逐步實現(xiàn)“要素”向“能力”的轉化。
一、教材編排解析,讀出散文之間的“異”與“同”
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純樸的鄉(xiāng)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闭Z文素養(yǎng)包括兩個,一是指向閱讀——“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二是指向表達——“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圍繞上述主題和要素,編者選編了以下內容:三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鄉(xiāng)下人家》《天窗》,一篇略讀課文《三月桃花水》《口語交際:轉述》,以“我的樂園”為主題的習作和《語文園地》。
本單元的教材緊扣“鄉(xiāng)村風景”人文主題,展現(xiàn)了一幅幅獨特、溫馨的鄉(xiāng)村畫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四篇文章,從題材角度劃分都屬于寫景類文本。三首古詩詞描寫的都是鄉(xiāng)村風景,既有靜態(tài)的風景:梅子金黃、籬落疏疏、溪上青青草;又有動態(tài)的人和物:蜻蜓蛺蝶飛、急走追黃蝶、溪頭臥剝蓮蓬,充滿了濃濃的鄉(xiāng)村氣息?!多l(xiāng)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三篇文章都屬于寫景類散文,選擇富有鄉(xiāng)村特質的景、物、人、事,用散文化的方式,含蓄地表達情感。不論是三首古詩詞,還是三篇散文,解讀的視角都可從“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方向去思考,不僅要“看風景”,更要帶領學生走到風景背后“悟情愫”。
二、教學實施建議,讀出散文內的“風景”與“情愫”
1.熟識單元任務,精準教學目標。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有大單元意識,整體觀照教材,對語文要素的落實要有循序漸進、前后聯(lián)結的意識。
《語文園地》是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編排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是統(tǒng)編教材單元整體教學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準把握《語文園地》中每一板塊的價值定位,用好用活板塊內容。關于“交流平臺”,我們既要幫助學生梳理關鍵語句,表達情感這一語文要素,但又不能僅僅停留于這個交流平臺的內容,要在本單元的備課時就要進行分解,融入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學之中。
2.把握選文功用,用散文方式讀散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等純文學之外的現(xiàn)代文學作品,本單元中除三首詩詞外的課文都屬于寫景類散文范疇,學這一類寫景類散文要遵循散文的基本特點,用散文的方式讀散文。一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情感。如《鄉(xiāng)下人家》中文眼式的語句,“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的迷人的風景”;如《天窗》中反復式的語句,“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三月桃花水》中運用大量運用修辭的語句,都在表達著作者的情感。這些文眼式的、反復式的修辭類的關鍵句,都能成為教學這三篇文章的重要抓手,成為學生走進文本的重要端口。二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體驗作者情感,閱讀散文需要借助語言文字,激活多種感官方可獲得立體的情感體驗。比如說朗讀式體驗,配樂朗讀加畫面映襯的方式,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中再現(xiàn)畫面,觸摸到作者或濃或淡的情感脈動。
3.仿照課文表達,學習表情達意。教材選文語言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情感,是學生寫作的良好范文。教師要合理利用課文資源,創(chuàng)設學生習作的實踐活動。
《鄉(xiāng)下人家》一課安排了“小練筆”:你眼中的鄉(xiāng)村景致是怎樣的?用一段話寫下來。對于“精讀課文”中描寫精彩的典型段落,要充分發(fā)揮言語結構上的示范功能,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提升學生習作表達的能力。具體的教學和本單元的《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的第二題讀句子,再選一幅圖畫照樣子寫一寫,進行整合性的教學,這樣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能引導同學把詞句段運用的語言和句式結構進行及時的內化鞏固和運用。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我的樂園”,因此,學生可以從《鄉(xiāng)下人家》一課習得有序表達,根據一定順序介紹自己的樂園,并通過一幅幅活動的畫面來展示樂園的情景。習作“我的樂園”教學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的導圖和表格,提高習作指導的有效性。第一個導圖旨在幫助學生打開選材的思路,引導學生挖掘這個圖片中出現(xiàn)的六個地點,之所以成為樂園的原因,回憶起自己生活的往事,幫助學生把地點與事件建立起聯(lián)系,就激活了這個地點。除了教材中提供的六個地點,還可以進一步補充,讓學生寫自己真正喜歡的有切身體驗的地方。第二個表格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習作支架,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首先提取要點,填表細化,結構初具規(guī)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借鑒本單元的語言范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用文字與故事表達樂園之樂。
總之,統(tǒng)編教材的教學落實要領會編者意圖,要基于單元內容與學情特點,緊扣語文要素開展教學活動,實現(xiàn)“要素”向“能力”的轉化,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生長之地。
[參考文獻]
[1]陸智強.領會編寫意圖,讓教學有章可循——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J].小學語文教師,2019(Z1).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qū)越溪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