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關鍵詞:條件作業(yè);紙盒;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6-00-01
條件作業(yè)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它以條件設置為導向或限制,引導學生按照條件指引的方向學習。有效的條件設置,能分解動作難度,提高動作體驗的精準性,降低錯誤動作的發(fā)生率,而逐步提高的條件要求則為學習搭建了適宜的階梯。此法是教法改革的一種嘗試,同時也是一種引導學生學習的策略。
一、設計思路
“助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作為跳遠類教材第一課時的內容,并無爭議。在以往的教學中,原地、走動中練習效果較好,一旦助跑就會形成跨越,即單腳起跳、單腳落地的普遍現(xiàn)象。鑒于此,本課的思路是:在完整動作練習中修正動作,將相關知識點分解為不同的條件,難度逐步提高層層推進,推動學生掌握動作。以學生的體驗和感知建立初級經驗,通過條件介入,促使學生“遇見問題”,教師介入教學,使學生的經驗與傳授的知識形成對照,而逐步提高的練習難度,觸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性”,提升學習動機,如此螺旋上升,建立學習階梯。條件設置的順序及難度的遞增則依據動作的程序和學習的進程。
二、教學現(xiàn)場
1.紙盒平放,確定有力腳,體驗完整動作
學生利用紙盒完成相應的準備活動和誘導性練習后,將高度約15cm的紙盒平放(圖1),在慢速行進中嘗試用單腳(左腳、右腳)起跳越過紙盒,雙腳落地,充分體驗和對比哪只腳起跳最習慣或最舒服,此時用“發(fā)帶”對“有力腳”(起跳腳)進行標記,為單腳能夠做出有力起跳動作奠定基礎。隨后,學生向后退一步,并將“有力腳”在后,在“跳—蹲”口令引導下用“有力腳”積極上一步起跳,起跳后迅速越過紙盒,做出雙腳落地屈膝緩沖的動作,達到體驗完整動作的目的。
2.紙盒橫立,體驗起跳角度
在紙盒平放條件下,學生基本掌握了上一步單腳有力起跳、雙腳落地屈膝緩沖的動作,但是由于起跳角度偏低,導致跳躍遠度不理想。這時將紙盒橫立,高度達到25cm左右,以此來修正起跳角度,增加跳躍遠度。面對新的高度,學生在“走-走-跳-蹲”口令的指引下都能做出上三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動作。學生在此條件限制下的重復練習,不僅起跳動作流暢,騰起角度合理,重要的是體驗到了合理的起跳角度能獲得最大的跳躍遠度,信心倍增。
3.紙盒豎立,體驗收腿動作
在學會上三步單腳起跳動作基礎上,跳躍遠度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收腿動作不到位的現(xiàn)象,造成騰空高度不足和雙腳落地過早。于是將紙盒豎立,高度達到40cm左右,隨著學練條件難度的增加,學生強烈的挑戰(zhàn)欲望被激發(fā)。這時嘗試學習助跑3步起跳動作,隨著“跑-跑-跳-蹲”口令節(jié)奏的逐步加快,助跑起跳的速度也隨之提高,在速度的帶動下,起跳后騰空收腿動作更加明顯,跳躍的距離變得更遠了,學生體驗到了挑戰(zhàn)成功后的快樂。
4.紙盒重疊,完整動作練習
為進一步鞏固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的動作質量,提高完整動作的熟練與穩(wěn)定性,學生4人一組合作學習,將4個紙盒重疊擺放(圖2),在增加跳躍高度和寬度的條件限制下,相互之間用口令提示進行完整動作的集體或分組練習,不斷加深身體的動作記憶,逐步形成完整動作的自動化。通過關注個體差異,及時調整條件限制,使學生在挑戰(zhàn)自我與主動學習相結合的情況下較好地掌握完整技術動作,提升跳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