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京劇是我國的文化藝術瑰寶,體現(xiàn)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毒﹦∪ふ劇肥墙y(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藝性很強的說明文,文章由“馬鞭”和“亮相”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劇評論家、戲曲研究員。小學生平時很少接觸京劇,不明白我國國粹的美學內(nèi)涵。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關注課型,化繁為簡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該區(qū)別于精讀課文的教學。關于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關系,溫儒敏教授專門作過論述:“精讀主要由老師教,要講得比較細、比較精,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味;略讀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從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兩種課型不同,功能不同,要配合進行,才能完成閱讀教學任務?!?/p>
本課教學在內(nèi)容和方法上都要體現(xiàn)略讀課文的特點。一是內(nèi)容理解上,要求應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nèi)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和方法,自己讀懂課文。在本課教學中,筆者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師:請大家注意課題前的星號,這是一篇什么課文?
生1:略讀課文。
師:應該怎樣學習?
生2:快速瀏覽,關注閱讀提示,根據(jù)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材料,提取中心句……
師:就讓我們用這些方法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京劇藝術哪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生3:“馬鞭”和“亮相”。
師:像這種按照一定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然后再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就叫作分類別。“馬鞭”和“亮相”你覺得哪部分內(nèi)容更有趣,更吸引你?
(生自由選取感興趣的部分并簡要說明原因)
對六年級學生來說,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教師應摒棄煩瑣的課文分析,化繁為簡,做到過程簡要、目標簡要、引導簡要,在“簡”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系統(tǒng)學習等能力。
二、緊扣課題,“趣”字入手
既然課題是“京劇趣談”,教學中就應該牢牢把握住“趣”,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把握“趣”呢?
交流課文第一部分:馬鞭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介紹馬鞭的作用,并感受道具使用的以虛代實)
師:課文題目中有“趣談”,那我們從“馬鞭”這部分內(nèi)容中找找,哪些句子讓你覺得有趣呢?
(生選擇自己認為有趣的語句并進行分析,師出示道具“馬鞭”,借助真實道具,通過讓學生演一演、說一說,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師:手持馬鞭做出不同動作代表不同含義,馬鞭雖小,用處卻很大。有同學談到了“狠狠做戲”很有趣,我們一起來欣賞演員的詮釋吧!
(播放視頻《豆汁記》)
師:咦,同學們,我有個疑問,這位演員如果真喝豆汁,可以嗎?
生(齊):不可以。
師:京劇表演中善于運用虛擬的場景,可以讓人想到真實的畫面。道具的虛實相生體現(xiàn)了藝術美。
交流課文第二部分:亮相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介紹靜態(tài)亮相和動態(tài)亮相,并感受動靜結(jié)合的藝術特色)
師:“亮相”這部分內(nèi)容的哪些句子讓你覺得有趣呢?
(生選擇自己認為有趣的語句并進行分析,根據(jù)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課件,進行補充拓展:京劇四大行當——生、旦、凈、丑)
師:他們的亮相是怎樣的?請看圖片和視頻資料。
(課件出示圖片及《三岔口》視頻)
師:這是哪種亮相?
生1:靜態(tài)亮相。
師:京劇的某些環(huán)節(jié)看似不合常理,卻恰好體現(xiàn)了京劇動靜結(jié)合的藝術美。今天我們學習《京劇趣談》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生2:我學到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和幽默風趣的語言。
師:作者既從文章整體的布局謀篇上分類別,又從具體內(nèi)容上分類別,讓我們讀起來條理清晰、趣味盎然。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嘗試:一是通過視頻及道具來“激趣”。通過觀看《金玉奴》中的《豆汁記》和《三岔口》兩段視頻資料,可以很快拉近學生與京劇的距離,讓學生感受京劇舞臺上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的藝術美。在說到“馬鞭”這種道具時,筆者讓學生親身體驗實物。筆者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道具“馬鞭”,并展示表演手持馬鞭高揚、低垂等動作,告訴學生手持馬鞭做出不同動作代表不同含義。馬鞭雖小,用處卻大,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二是通過賞析文本語言來“品趣”。在“馬鞭”和“亮相”兩部分內(nèi)容中都有幽默風趣的句子,學生賞析語言的同時,可以品京劇之趣。通過交流,學生感受作者的用詞是多么的別具匠心,語言是多么的通俗幽默,細細品味作者的語言,可謂“趣”無處不在。
三、合作學習,遷移延伸
小組合作學習貫穿本課始終。第一次小組合作,筆者引導學生選擇“馬鞭”或“亮相”中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將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學生,并在全班交流時引導提升。作者既從文章整體的布局謀篇上分類別,又從具體內(nèi)容上分類別,使學生再次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可以使文章條理清晰。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筆者提供閱讀素材《走向大自然的建筑》,利用思考題,引導學生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lián)系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xiàn)由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
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思考題:
1.本文以_____________為題,主要運用_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部分內(nèi)容。
2.用簡練的語言填寫表格
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方法指導,有語言積累,有遷移延伸,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富源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