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嘯
圍棋圣手吳清源的自傳名是“以文會友”。圍棋,古稱“手談”,對弈雙方以一手一手的棋進(jìn)行無聲的談話和交流。吳清源因圍棋而為世人所熟知,因圍棋而結(jié)交朋友,確實是以文會友。我爸媽天氣晴好時去爬山,下雨天就去室內(nèi)舞廳跳舞,所以就有了“山友”和“舞友”,這也是以文會友。還有以武會友的以文會友。以前有些武術(shù)高手,周游四方,到處尋訪高人切磋武藝,每次都是點到為止,這就是以文會友。如果每次都把對方打倒在地,還要踹上幾腳,這就是打架,尋釁滋事。
有篇微信爆款長文《在打孩子前,可以看看這篇文章》,這是很可笑的事。打孩子都是因為盛怒,怎么會有耐心先翻手機看完這篇長文,再決定打還是不打呢?我有個辦法似乎較為可行。可以訓(xùn)練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條件反射般彈出蒙田的一句話:“憑理性、智慧、靈巧都做不到的事情,借武力也不會取得更大的效果?!泵商镞€說道,“我多想自己的兒子心中充滿自由和獨立的精神啊。皮鞭的教育只會使心靈更加怯懦,或越發(fā)促其堅持邪惡?!薄八茉煨撵`為的是榮譽與自由。強迫與壓制有著說不出的奴性味兒?!泵商锏倪@些話,也暗暗解釋了以文會友為何這樣美好。以文會友是兩個獨立自由的靈魂間的對話,沒有強迫與壓制,所以也不存在奴性。這種交流是開心的,它的成果也是武力所達(dá)不到的。
以文會友的迷人之處,還在于它展示的是人比較本質(zhì)的部分。蒙田說:“我們贊美一匹馬因為它的力量和速度,而不是因為它的裝備;一條獵狗因為它的敏捷,而不是因為它的頸圈;一只鷹隼因為它的翅膀,而不是因為它的足套和風(fēng)鈴。為什么我們不一樣地根據(jù)一個人本身的價值而看重他呢?”一個富于財富或權(quán)力的人,“如果你把他脫光,也許你會覺得他一文不值”。而一個富于“文”才的人,你把他脫光,也許并不會太影響他技藝的發(fā)揮,除非他是脫衣舞演員。
區(qū)區(qū)不才,以至用拙劣的文筆,涂抹了幾篇小文,居然也會到了好幾個友。慚愧慚愧!
“我啥都不會,怎么以文會友?”以你的人格。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