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行為選擇

      2020-08-06 14:37徐陽波
      現代交際 2020年11期
      關鍵詞: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陽波

      摘要: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微視頻等自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改變了中國網絡輿論生態(tài),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迎來了新的環(huán)境。以浙江大學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針對新媒體時代浙江大學本科生參與網絡輿情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進行實證調查,并以此為依據對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和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意見和建議,以期提高高校網絡輿情應對能力,促進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 本科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19-02

      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駁雜、傳播便捷,大學生因自身社會經驗和理性思辨能力的不足,容易受到輿論的錯誤引導。因此,分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提高高校網絡輿情應對能力,推進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特征

      1.高校網絡輿情產生的突然性

      大學生作為學校的主體,學校發(fā)生的一切與之息息相關,學?;A設施建設、教育教學甚至停水停電等生活瑣事都可能成為學生們的議題。大學生思維活躍,對各種社會熱點問題樂于發(fā)表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貼吧和論壇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主要的媒介平臺,大學生更樂意在這些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由于網絡和新媒體發(fā)布門檻低、傳播速度快,這些觀點和事件能夠在很快時間內傳播發(fā)酵,突發(fā)形成網絡輿情。

      2.高校網絡輿情傳播范圍的廣闊性

      新媒體時代與傳統(tǒng)媒體最大的差別就是傳播的雙向互動式。大學生一旦發(fā)現問題并且在網絡平臺上提出議題,該議題就在網絡上不斷傳播。每一個議題都是學生甚至廣大網友思維的散發(fā)點,不斷向外擴展,相似的觀點又能聚集產生傳播合力。當高校網絡輿情發(fā)生后,學生、家長、教師、廣大網友形成了一個傳播圈,通過微信、微博等載體,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3.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內容的外顯性

      網絡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大學生更熱衷于在網絡平臺上匿名發(fā)表觀點和見解,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態(tài)度和情緒。與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的匿名性相對,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內容呈外顯性。一方面,匿名表達使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反應往往過激;另一方面,在網絡輿情發(fā)酵初期由于言論無須負責,在現實生活中隱藏在大學生心中的情緒和態(tài)度很容易在網絡平臺上表達出來,產生外顯性的輿情。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實證研究

      筆者以浙江大學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采取網絡問卷的形式,共計回收問卷243份。筆者對回收的243份有效問卷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從以下方面進行整理和歸納。

      1.浙江大學本科生網絡使用情況

      關于平均每天的上網時間,選擇了4小時以內的占18.5%,4到8小時的占53.5%,8小時以上的占28%。由此可以看出,網絡已經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關于在上網時最常做的三件事,從問卷結果看,本科生上網時最常做的三件事為社交聊天、看視頻和查閱信息。由此可見,通過上網獲取各類信息、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已經成為學生的日常。

      2.浙江大學本科生網絡信息獲取渠道及信任程度

      關于最為關注和最常使用的網站及App,選擇社交類網站及其App的占55.27%,選擇貼吧、論壇類網站及其App的占9.9%,選擇搜索引擎類網站及其App的占22.6%,選擇了各大門戶網站及其App的占9.5%,選擇新聞類網站及其App的占4.9%,其他占0.4%。關于對網絡信息的信任程度,認為可信度一般的占88.1%,認為可信度較高的占10.3%,認為網絡信息沒有可信度的占1.6%。由此可見,浙江大學本科生大多選擇從社交類網站獲取信息且對于網絡信息有一定的甄別和判斷能力。

      3.浙江大學本科生對網絡輿情的參與度

      關于浙江大學本科生是否會在瀏覽上網信息過后對其轉載或評論,70%的本科生偶爾會,22.2%的本科生從來不會,7.8%的本科生經常會;關于浙江大學本科生對待社會熱點問題和突發(fā)事件的態(tài)度,60.1%的本科生偶爾關注但不評論,31.7%的本科生偶爾關注偶爾評論,6.2%的本科生非常關注經常評論,2.1%的本科生既不關注也不評論;關于浙江大學本科生對存在爭議的問題或負面新聞的態(tài)度,78.6%的本科生會圍觀但不會討論,15.6%的本科生會有自己的判斷并在網絡平臺上發(fā)表見解,5.8%的本科生不會關注;關于浙江大學本科生是否愿意通過網絡平臺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53.1%的本科生一般愿意,42.8%的本科生不愿意,4.1%的本科生非常愿意;關于浙江大學本科生參與網絡評論的方式,47.3%的本科生表示不參與評論,36.2%的本科生表示會匿名評論,16.5%的本科生表示會實名評論;關于浙江大學本科生在網絡平臺上發(fā)表評論時是否考慮過自己的言論所產生的影響,79.0%的本科生表示無論匿名評論還是實名評論時都會考慮,16.0%的本科生表示實名評論時會考慮,4.9%的本科生表示從不會考慮。關于網絡輿情對浙江大學本科生的影響,65.4%的本科生認為網絡輿情對思想意識的影響較小,20.2%的本科生認為影響較大,14.4%的本科生認為沒有影響。其中,其影響利弊各半的本科生占69.2%,認為利大于弊的本科生占18.3%,認為弊大于利的本科生占12.5%。

      由此可見,浙江大學本科生較為愿意在網絡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學校網絡輿情的參與度較高,在參與過程中,更多愿意當一位圍觀者,偏向于輿情的被引導者,他們有一定的思考和見解,但不可避免地會被輿情倒推著走,在輿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會帶有情緒化、非理性色彩。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應對網絡輿情的困難和挑戰(zhàn)

      1.大學生自身社會經驗和理性思辨能力的不足

      猜你喜歡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
      能為與應為:從本科生成績單看績點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本不該成新聞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論文流于形式
      優(yōu)化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隆市| 锡林郭勒盟| 囊谦县| 南郑县| 沾益县| 淅川县| 玉门市| 横山县| 昭通市| 黄冈市| 故城县| 象山县| 安丘市| 安平县| 武乡县| 万载县| 盐边县| 太仓市| 丹阳市| 临清市| 酒泉市| 石泉县| 额敏县| 凤城市| 桓台县| 怀集县| 西贡区| 宁安市| 宕昌县| 潮安县| 苍梧县| 吉首市| 麻江县| 祥云县| 名山县| 腾冲县| 虞城县| 福建省| 佛山市| 汤阴县| 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