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麗燕
摘 要:“和大人一起讀”作為統(tǒng)編版教材的新編欄目,教師如何設計具體教學方案等問題成了當前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對存在問題和本校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后發(fā)現(xiàn),以微課為載體指導“大人”進行“和大人一起讀”是我校有效實施“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關鍵。
關鍵詞:和大人一起讀;課外閱讀;微課
“和大人一起讀”是統(tǒng)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新增設的一個欄目,意圖是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計劃,營造輕松愉悅的“無壓力閱讀”,引導學生盡早愛上閱讀,解決長期以來學生“閱讀少”的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產(chǎn)生了疑惑:“‘和大人一起讀讀什么?怎么讀?是不是只要讀這16篇文章?‘一起讀的內容該如何推進?不具備‘一起讀條件的孩子如何落實?學校和教師在這個欄目上應該承擔什么任務?”等等問題都成了本欄目實施時的難點。
一、問題思考
(一)“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解讀
1.“和大人一起讀”的課程目標
統(tǒng)編本教材最大的亮點就是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明確指出“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的分內事,不是選做題而是必做題。因此,“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的課程目標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培養(yǎng)課外閱讀興趣,初步形成課外閱讀習慣的雛形;二是培養(yǎng)課外閱讀興趣,以教科書中十六篇課外閱讀篇目為保底基本目標,量化提升。
2.“和大人一起讀”的功能
可以說,“和大人一起讀”構建了“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閱讀新體系,這一欄目的設置有效地推進并逐步實現(xiàn)了從少讀書到多讀書、從一個人讀到一起讀、從課內讀到課外讀,逐步促使學生生活的讀書全覆蓋,進而為實現(xiàn)“全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生活常態(tài)。
(二)我校一年級新生課外閱讀情況分析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2018年9月我們對我校200多名一年級新生進行了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1.學生方面:喜歡看課外書,但學前閱讀基礎差距大
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學生中有52.3%為省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學前接觸的閱讀物更多的是幼兒園的藏書,對于課外讀物他們是喜歡的,可是由于家庭原因學前的閱讀量還是非常少的,有27.7%的孩子甚至沒有在家讀過一本課外書,識字量不足50個。而18.8%以上的孩子在學前的課外閱讀量達到了30本以上,識字量達到了200多個,可見學生學前的閱讀基礎差距大。
2.家庭方面:家長們都知道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可是缺乏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親子閱讀時間很少。
調查中100%的家長都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可是我們的家長很多都是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們在指導孩子課外閱讀方面普遍存在困惑與誤區(qū)。
基于以上兩點,如何有效用好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根據(jù)我校實際情況,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直觀形象的微課為載體指導“大人”進行“和大人一起讀”的方法,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好這一欄目,提供學生讀書交流、展示的平臺,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從而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二、方法策略
(一)明確角色推出微課,讓“一起讀”有效發(fā)生
由調查所見,“大人們”在指導孩子課外閱讀方面存在誤區(qū),而“和大人一起讀”的實施過程,是學生、大人、教師、文本四者的互動過程。所以我們必須首先理清學生、大人、教師這三者的角色定位,使“一起讀”能有效發(fā)生。
1.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管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最重要的是學生真實的閱讀實踐,老師的解讀、家長的理解都不能成為學生自己的領悟,一味地灌輸也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昂痛笕艘黄鹱x”欄目的編寫理念就是讓學生慢慢樹立“我想讀”“我會讀”“我能讀”的閱讀信念,所以必須確保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2.擺正大人的參與地位
現(xiàn)代社會,以碎片化、追求實用性為特征的“淺閱讀”正影響著不少大人,所以作為“一起讀”參與者的大人首先要去功利化,擺正自己的參與地位,做平等對話、分享經(jīng)驗的“平等參與者”,以“閱讀世界的陪伴者”的姿態(tài)與孩子建立一種理解和信任。
(二)梳理內容制作微課,供“一起讀”實施工具
統(tǒng)編一年級教材一共安排了16次“和大人一起讀”,但僅《拔蘿卜》設置了“后來怎么樣了”的文末“泡泡語”,用于親子閱讀過程中指導兒童對“多元化故事結局”展開想象,以及在《三只白鶴》《小松鼠找花生》中設置了文末質疑,其余篇目均未提供指導“一起讀”的輔助性工具。在我校,很大一部分家長未經(jīng)專業(yè)訓練,沒有共讀體驗,所以研讀本欄目提供的文本,進行有效歸類,并結合新教材倡導的“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模式,梳理制作微課,供家長參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前置性微課:授之方法,激發(fā)興趣
(1)歸類指導微課——把握方向
這里的前置性微課是指用于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讀”執(zhí)行之前,教師先根據(jù)文本特點,對統(tǒng)編一年級教材的16次“和大人一起讀”進行歸類,指導閱讀方法的微課,作為一年級新生家長的視頻學習資料。
我們主要制作了三個微課,一個是對“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及重要性的再介紹,一個是兒歌、童謠類文本形式的共讀方法指導,還有一個是故事童話類文本形式的共讀方法指導。
(2)師生共讀微課——示范指導
家庭是“和大人一起讀”的主陣地,對家長進行共讀的指導,能使家長有效地指導孩子讀書,所以在第一階段依據(jù)文本,歸類指導之后,我們年級組還適時推出了網(wǎng)絡指導微課,通過一堂簡短的示范微課,供家長學習。
(3)導讀微課——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的孩子由于知識的局限,他們對不了解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所以針對“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中具有鮮明特點的內容在共讀之前提供導讀微課也不失為一種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好手段。
2.中置性微課:適時引用,輔助指導
就如調查所見,我們的家長最需要的是閱讀策略上的指導,而且相較于家長,我們教師更了解孩子的閱讀能力在什么水平,所以這里的中置性微課主要用于“和大人一起讀”進行時,讓教師這個“大人”以微課的形式也加入大家庭中,輔助“一起讀”,內容主要涉及:
(1)牽手課內,鞏固所學
由于家長文化水平的限制,所以家長對于孩子在學校所學的語文知識,掌握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并不是很了解,而統(tǒng)編版教材特別倡導孩子能把課內所學的知識在課外閱讀中能得以運用,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我們教師應該適時做一些中置性微課,來輔助“和大人一起讀”。
(2)知識拓展,動手實踐
“和大人一起讀”的16篇文章里,也有許多孩子接觸并不多,不太了解的知識,這時制作微課,聲音、圖片并茂地講解,一定能激發(fā)孩子閱讀的興趣,也可以節(jié)省家長查找資料的時間,減輕家長陪伴閱讀的壓力。
3.后置性微課:借鑒學習,共讀延續(xù)
(1)交流微課:共讀分享,借鑒學習
首先,“和大人一起讀”是一種親子閱讀,是一種分享閱讀,它更多的是建立在家庭閱讀的基礎上的讀書活動,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跟進、評價,對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方法做出及時的糾正,因此這個交流微課就必不可少。交流微課的內容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孩子們互相分享在家共讀的快樂,拍下的共讀視頻;可以是孩子們相互分享在家共讀的收獲,比如新認的字、積累的詞語等;可以是孩子互相交流閱讀的感悟;也可以分享家長為孩子準備的類似閱讀材料的跟進閱讀。
從這些交流微課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孩子們的閱讀狀況,適時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時,一人智短眾人智長,我們的班級中也不乏有能力的家長,所以這些交流微課也起著很好的示范作用,微課里的一些閱讀策略使一些“非專業(yè)的”家長盡快上手,可以說這些策略從家長中來,又更好地回到家長中,發(fā)揮了家長中的“領頭羊”作用,帶動全體家長的參與熱情,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2)拓展微課:延“一起讀”更大空間
對于孩子的課外閱讀,教材中所提供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一平臺,根據(jù)教材中出現(xiàn)的文章形式挖掘更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那么我們可以拓展哪些內容呢?
①延伸讀同主題的兒歌、故事
比如《小兔子乖乖》《拔蘿卜》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兒歌,那么在共讀了這些兒歌之后,我們年級組又陸續(xù)分享了幾首類似的兒歌作為孩子們的拓展閱讀材料,比如《白龍馬》《數(shù)鴨子》等等。
②拓展讀同主題的繪本
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繪本資源是值得我們推薦的,所以參照教研員老師的推薦書目,我們年級組對應單元主題,也制作了一些繪本微課,比如:第一單元《猜猜我有多愛你》、第二單元《不是方的不是圓的》、第三單元《大衛(wèi)不可以》等優(yōu)秀繪本也通過微課的形式走進了每個一年級學生的家庭。
③拓展讀優(yōu)秀課外讀物
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溫儒敏老師主編的《語文素養(yǎng)讀本叢書·一年級上、下冊》,這里的選文都有單元主題,有些是和教材配套的,可以作為教材的一個拓展閱讀。
(三)搭建評價交流平臺,激“一起讀”千層萬浪
對于“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定位并不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個教學內容,它的定位應該是提供了一個讀書交流的平臺、一個展示的平臺,那么如何運用好這個平臺,激發(fā)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千層萬浪呢?我想首先是要建立好評價機制,有效的評價能激發(fā)孩子閱讀的興趣,我們是這樣做的:
1.日常評價
①“悅讀”記錄表
為了使“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教學更加有效,我們設計了“悅讀”記錄表,根據(jù)“悅讀”記錄表進行“一起讀”的評價。
②班級點贊榜
以微課為載體的“和大人一起讀”是直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在校的“和大人一起讀”故事會、課本劇,小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家長們的紛紛點贊,有心的家長還制作了微信投票系統(tǒng),評出了最佳表演獎、故事小能手等一系列的獎項;在家的“和大人一起讀”微視頻也成了班級群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能力較強的家長每次都會分享給大家一起“悅讀”的好點子,通過上傳班級群的微視頻量我們教師也進行逐一表彰。
2.期末評價
我們在期末的考試活動中舉行親子閱讀節(jié)活動,讓孩子們把平時在親子閱讀中做的手工作品、繪畫以及表演類節(jié)目在全班乃至全年級進行展示,把優(yōu)秀的微視頻分享給下一屆一年級的新生,也把這次展示作為整個學期“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考核內容。
《和大人一起讀》是閱讀材料,是閱讀環(huán)境,是閱讀方法,是閱讀興趣……是大人和孩子結伴走向閱讀世界的總和,是讓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徑。因此,讓我們用好這個欄目,讓我們以微課為載體,用實這個欄目。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2]朱益琴.農(nóng)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讀”的認識與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7).
[3]胡慧敏.共讀體驗式“和大人一起讀”的區(qū)域實證研究[J].小學語文,2017(5).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