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始終是最關鍵的兩項內(nèi)容。閱讀與寫作既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貫穿于學生小學語文學習始終的重點內(nèi)容。而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便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教學手段,意在厘清閱讀與寫作的潛在關系,實現(xiàn)二者的有效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對此,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分析具體的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2-0079-02
引 言
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往往缺乏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內(nèi)在聯(lián)動,沒有厘清二者的本質關系,也缺乏對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設計。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多是將閱讀與寫作當成兩個獨立存在的教學板塊來開展教學。那么在長期的學習中,即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了有效的素材與方法,也很難運用到寫作中。同時,即便在寫作中遇到了問題,也無法通過閱讀來有效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阻礙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對此,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的提出,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應推動閱讀與寫作的全面聯(lián)動,整合二者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并從閱讀與寫作的角度出發(fā),滲透到學生的整個語文學習中,以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成長。同時,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通過對閱讀與寫作的學習,能夠進一步推動自身語文思維的養(yǎng)成,發(fā)掘出教育的深層含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概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已經(jīng)不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利,而是新課程改革后,各個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策略。一方面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把控力,以及對文章的吸收能力,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閱讀對寫作的輔助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成長以及文字轉換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反饋閱讀,實現(xiàn)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雙提高。
二、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對策
1.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開展后續(xù)寫作
閱讀和寫作是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重點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閱讀和寫作的重視程度,通過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具體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學生的閱讀入手,結合閱讀內(nèi)容,開展后續(xù)寫作教學,幫助學生充分把握閱讀到寫作的轉化,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1]。
例如,在教學《火燒云》一文時,作者蕭紅針對夕陽下天空的云朵進行了大量的描寫,并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教師便可以針對這些修辭手法,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行模仿。其間,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段實際的“火燒云”片段,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天空云朵的變化,然后再將自己腦中想象的畫面轉化成文字。
《火燒云》一文作為蕭紅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的節(jié)選,若僅從本小節(jié)段落來看,可能是美好的、幸福的。但若從整本小說的角度來賞析,《火燒云》一文的含義好像又變了。太陽的光亮透過云朵照射到大地上,到處都是光亮,到處都是金燦燦的。只不過這種美好太過短暫,只是一剎那的間隙,太陽的光亮便隨著云朵的模糊而消失不見了。正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樣,希望只是短暫的,溫暖也是短暫的。希望過后,溫暖過后,仍是無盡的絕望與寒冷。只是蕭紅用獨特的文字給予了人們短暫的松弛,讓人們感受到了短暫的美好。那么在學生對該篇文章進行后續(xù)寫作時,也要把握住文章的真實情感,以及文章的整體風格。從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是契合的、協(xié)調的,讀者在閱讀第一句話時,便會透過文字感受到文章的整體基調。那么這便是文風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后續(xù)寫作,也要從多個角度來剖析文章,要先去模仿,再去提煉,最后才是學習乃至融會貫通。
2.注重日常閱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積累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項。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完成日常的積累。首先針對閱讀來看,除教材內(nèi)容外,教師也要做好課外優(yōu)秀讀物的導入,選擇適合學生成長的優(yōu)秀文章,在課后強化學生的積累。此外,從小學生的成長特性來看,其尚不具備成熟的思維體系架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要通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以及價值觀的形成。
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會根據(jù)時間來設定不同階段的閱讀目標。如散文、古詩詞等短片文章的積累,通常限制在每周一到兩篇。每周一到兩篇的短篇文章既不會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又能給予學生詳細剖析的機會。對于學生的閱讀積累,并不是要求速度快和完成率高,而是強調閱讀質量。筆者始終認為,小學教學要在六年小學教育的大視角下進行,哪怕是每周一篇短篇文章,經(jīng)過了六年的積累,也將匯聚成“江?!?。同時,在學生進行閱讀積累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營造出適合閱讀積累的教學氛圍。例如,定期舉辦閱讀分享會,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最近一段時間閱讀的好文章,并在分享文章的同時,一并分享自己對文章的看法,以及自己通過文章學習了哪些東西。此外,在學生的定期閱讀計劃執(zhí)行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使其有意識地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及表達方式。在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
3.加強學生寫作基礎性訓練,拓寬學生的閱讀視角
在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中,寫作基礎性訓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如今乃成年人的寫作練習中,人們都很容易忽略基本功訓練。那么何為基本功,簡單來說便是“最笨的、最傻的”內(nèi)容。一些學生在閱讀過一些好書后,往往習慣關注書中的情感,到了自己寫作時,也喜歡無病呻吟般地放大情感。但筆者認為,好的情感表達應是“潤物細無聲”的、真實的,是寫作者通過嫻熟的基本功,以及文字運用的基本能力,將真實的情感呈現(xiàn)在文字中的。學生的詞匯量、學生對語法的運用、學生的表達方式、學生對不同文章風格的把控都是基本功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加大對學生這方面的引導,促進學生寫作基本功的提高。此外,就一篇好的文章而言,除基本功外,另一個側重點應是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一些學生在寫作時,常會感到無從下筆。如寫景色時,經(jīng)常性的場景混亂;寫情緒時,經(jīng)常性的邏輯混亂,這些都是缺少生活觀察的體現(xiàn)[2]。
在學習景物描寫時,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讓學生閱讀一些關于景物描寫的文章,并在學生閱讀時,給學生展示真實的景物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他人景物描寫的角度;其次鼓勵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景色,包括景色的切入、景色的組成等。以“我的校園”為例,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第一人稱”的方式來寫作。那么在第一人稱的視角下,學生一開始便可以對學校的大門進行描寫:這個大門是什么樣的,在大門的左右都有什么,然后隨著人物進入大門,又分別看到了什么,以此來逐步推進,完整地展現(xiàn)校園的景色。
此外,在描寫情感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真實情感是什么樣的。以“生氣”這情感為例,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生氣,也就是說生氣的產(chǎn)生或是情感的產(chǎn)生,大多數(shù)是伴隨著事件的,并且隨著事件的發(fā)展,情感也會發(fā)展。教師要引導學生經(jīng)歷寫作情感漸進的過程。
學生在描寫情感時,也要注重人物的生理變化。很多學生在寫生氣時,習慣用“我很生氣”“我暴跳如雷”等詞匯帶過。那么與其直接告知情緒,不如讓讀者自己感受。人的生氣可以體現(xiàn)在很多地方,如人的語氣、人的眼神、人的臉色,甚至人的行為等。簡而言之,好的寫作至少需要學生具備寫作基本功與觀察生活的能力,然后再融入自己的文章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忽略了閱讀。小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而閱讀便是豐富學生閱歷的最好方式。
4.利用微課視頻,開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并不斷走入小學語文課堂中。而微課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型教學產(chǎn)物,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能夠進一步打破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限制,給予學生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中,筆者也認為,首先要做好閱讀與寫作的體系關聯(lián)。
例如,在通過微課進行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制作課件,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及視頻的形式來詳細架構閱讀與寫作的關聯(lián),并將其通過微信、QQ等平臺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要注重微課課件的簡潔性。對課件的時長、知識呈現(xiàn)清晰度等進行科學的設定。微課學習不同于常規(guī)的課堂學習,主要以輔助見長,要盡可能地碎片化,通過短時間的逐一積累來強化個體內(nèi)容的記憶,并在長期的積累中實現(xiàn)學生對整體的把控。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仍然強調小學教學要在六年教學的大視角下進行,不要追求短期的提高,要立足整體,強調積累與堅持的作用,一步一個腳印地幫助學生收獲成長。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開展后續(xù)的寫作教學,注重日常閱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加強學生寫作基礎性訓練,拓寬學生的閱讀視角,以及利用微課視頻,開展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等一系列方法,來達到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師還應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針對我國目前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成因,找尋解決方法,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案策略,從而實現(xiàn)學生整體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為學生今后更好的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馬鶴翔.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7(06):162.
汪琳.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629(09):133-134.
作者簡介:汪春蕾(1979.12—),女,安徽舒城人,一級教師,多次獲市、區(qū)優(yōu)質課一等獎,論文獲市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