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反哺視角下網絡語言對當代大學生代際溝通的影響研究

      2020-08-13 07:08:34張學芳周霏
      藝術科技 2020年16期
      關鍵詞:網絡語言大學生

      張學芳 周霏

      摘要:本文從傳播學角度和文化反哺視角出發(fā),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采訪的方式,將南京林業(yè)大學在校大學生及其父輩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網絡語言對當代大學生代際溝通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語言作為代際溝通的橋梁會造成溝通沖突,同時也選擇性地促進著文化反哺的實現(xiàn)。

      關鍵詞:文化反哺;網絡語言;大學生;代際溝通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6-00-04

      0 文獻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代際溝通一直受到社會學和傳播學學界的關注與研究,不同代際群體在新媒體使用和新文化接納等方面的差異已經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注意。當前,已有研究從文化反哺等方面分析父輩與子代之間的溝通現(xiàn)狀,也有研究關注網絡語言對代際溝通的影響,這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代際群體在網絡語言使用方面的差異,以及網絡語言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谝陨纤伎?,本研究以南京林業(yè)大學大學生及其父輩作為研究對象,于2019年6月—2020年2月進行了3次深度訪談。訪談內容包括被訪者家庭背景、對網絡語言的認知與使用情況、網絡語言對代際溝通是否造成障礙、網絡語言影響代際溝通的原因等方面。

      1 沖突與橋梁:代際溝通中的網絡語言

      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語言也在不斷演變。過去10年來,網絡技術進一步發(fā)展,移動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移動電腦的普及和發(fā)展使社會開始步入新媒體時代[1]。當代大學生作為互聯(lián)網的深度使用者,熟悉各種網絡語言,緊跟網絡語言發(fā)展的時代潮流;而其父輩接觸互聯(lián)網的頻率相對較低,且對網絡語言的使用也不甚了解,因此產生了代際溝通差異。

      瀟瀟是一位大四學生,對網絡語言的傳播及傳播學方面有著深刻的見解和一定的研究,且與父母日常聊天大多通過網絡。瀟瀟指出,父母使用的網絡語言和我們存在“時差”,一些在大學生眼里已經過時的網絡語言,反而會被父母使用?;蛟S是因為父母一輩是相對保守的人,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較慢,當新事物發(fā)展成為主流、超越傳統(tǒng)時,他們才會接受[2]。

      1.1 網絡語言在代際傳播中的促進作用

      父輩對網絡語言的接受程度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前衛(wèi),在子女告知前就知道;能接受還能與子女互動;在子女解釋后能理解但不會使用;不能理解甚至排斥。瀟瀟談到自己教父母使用網絡語言時,“情況有這幾種:一是我父母在瀏覽信息時看見不懂的網絡流行詞,他們會主動詢問我,我便會為他們解答,如前段時間比較火的‘雨女無瓜還有縮寫‘dbq等;二是從周圍人那里聽到不了解的網絡語言,會提出疑問,向我請教;三是我自己在網上看到好玩的東西會當作娛樂信息和他們講?!?/p>

      2019年7月31日,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華春瑩在回應美對華極限施壓言論時說道:“我只想‘呵呵兩聲?!睘t瀟的父母通過網上瀏覽信息也了解到了“呵呵”的含義。對于這種官方媒體使用網絡語言的情況,瀟瀟的父母表示能理解也能接受,因為很多時候官方媒體如果語言過于官方,會讓人覺得嚴肅、無聊。尤其是在國家大事上,語言過于嚴肅會讓受眾感到疲倦,且會讓受眾產生一種置身事外的感覺,不能引起受眾的共鳴。相反,如果使用一些合適的網絡流行語,一方面會給受眾帶來新鮮感,提高新聞的關注度;另一方面,像“噴飯”“呵呵”等詞也能更清楚地反映出國家的態(tài)度。情感的共鳴更加強烈,討論的話題度更高,可以進一步增強傳播效果。

      南京林業(yè)大學大二在讀生小寧與父母之間也從來沒有因為網絡語言的使用產生過任何矛盾,小寧認為把網絡語言分享給父母“可以有,但沒必要”。

      “我覺得用詞產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父母他們那代人大部分都是‘60后‘ 70后,所以我一般不會在他們面前使用網絡語言?!?/p>

      小寧與父母的代際溝通走向是一種相互適應的局面,自然和諧并無太大矛盾。這也是當代大學生中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度過了叛逆期,更能體諒父母,在與父母的溝通中能夠處理好網絡語言的使用情況。因此,從這方面來看,網絡語言的使用也促進了代際溝通。

      1.2 網絡語言影響下的代際溝通矛盾

      青年的語言實踐遵循著一種戲劇化、夸張化的表達方式[3]。當代大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網絡上流行的夸張詞語表達個人的情緒,但文字聊天的局限性就在于,信息的接收者不能完全理解信息發(fā)出者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緒,不能準確感受到對話者的心情和語氣[4],因此大學生很容易因為網絡語言與父母產生分歧。

      舉個例子,“臥槽”這個詞可以代表很多含義,有時候只是發(fā)揮著語氣助詞的作用,甚至具有贊嘆、佩服的含義[5]。但是父母受傳統(tǒng)價值觀的影響,會認為這是一句臟話,不理解或是拒絕理解這類網絡語言。當一些網絡語言與傳統(tǒng)思維不一致的時候,父母會面臨一種“價值觀或者道德上的阻攔”。

      網絡語言不是某一群體的專屬,子代及其父輩都擁有具有其代際特征的網絡流行語。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表情包,父輩偏向于使用以花草樹木或微笑美女為元素的表情包,上書五彩斑斕的楷書祝福語,被稱為“中老年式表情包”;而年輕一代則偏向于使用可愛沙雕的表情包。

      回到網絡語言本身,網絡語言在代際溝通中最主要的矛盾還是傳統(tǒng)與新潮本質的不同。傳統(tǒng)觀念畢竟是有根的,而網絡語言是迭代更新的,是多元化的,兩者性質的不同涉及價值觀、溝通習慣、社會心理等多個方面。同時,新潮事物必定會沖擊傳統(tǒng)觀念,帶來的影響會逐漸積累起來[6]。

      如今,代際溝通存在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從成長環(huán)境來看,移動電話的迅速普及,在方便了溝通的同時,也進一步凸顯了親子之間在電子產品使用方面的智力和水平差異[7]。在這種情況下,媒介技術環(huán)境變更導致的網絡語言的變遷,自然會引發(fā)代際溝通問題。從思想觀念來看,在流行文化領域,獨立先行的年輕人們自身的話語模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父輩的認可[8]。而父母受傳統(tǒng)文化思想影響較深,在思想上對網絡語言這種新文化的接受程度低于當代大學生。從生活態(tài)度來看,父母是傳統(tǒng)大眾媒介的主要受眾,現(xiàn)在大學生除了大眾媒介,還常受到社交媒體、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的影響。

      在家庭內部生活的公共空間里,個人的行為和關注點會被其他成員更加敏銳地捕捉到,尤其是在年齡層與文化水平跨度較大的家庭[9]。因此,網絡語言雖然有時會利于當代大學生與父母的溝通,但更多的事實表明網絡語言會加劇當代大學生與父母之間的代際溝通矛盾。

      2 代際溝通中的文化反哺

      南京林業(yè)大學在讀大學生小嚴表示,他一天的上網時間有6~7個小時,其中很大一部分時間花在社交聊天方面,使用網絡語言的頻率較高。同時,小嚴對代際溝通也了解頗多。

      2.1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文化反哺

      在家庭中傳播使用網絡流行語而產生的反哺現(xiàn)象也無處不在,父輩與子輩之間的文化反哺源于理解的心理需求,即父輩迫切地想理解子女的心態(tài)[10],這便是典型的文化反哺現(xiàn)象。與傳統(tǒng)的文化傳承不同的是,年輕一代向老一輩人傳遞文化,是因為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讓兩代人因各自對新事物接受、適應能力的不同而產生了信息差。年長一代受知識文化背景及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無法自行適應當下這個信息時代,需要年輕一代提供幫助[11]。

      小嚴作為年輕一代對網絡語言的接受與學習速度快于父母,獲得了“指點”父母的機會。年輕一代向年長一代進行文化“反哺”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文化“反哺”源于理解,理解對方對網絡語言的態(tài)度,適應對方常用的網絡語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代際沖突,代際溝通的最終趨向是一種相互適應的局面,而年輕一代的適應能力明顯更強。

      在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文化“反哺”現(xiàn)象在小寧與父母的溝通中無處不在。一方面,小寧樂于給父母解釋網絡語言的意思及使用方法,且父母也樂于接受小寧介紹給他們的新鮮文化;另一方面,小寧在與父母的溝通交流中會分語境使用語言,即小寧在與父輩的交流中會根據語境切換適當?shù)恼Z言。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文化“反哺”源于理解,小寧與父母能在溝通中互相理解,自然也就減少了代際溝通中的沖突,甚至還能增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2.2 文化反哺具有選擇性

      父輩對網絡語言的接受程度的四種分類不僅體現(xiàn)在不同的父輩之間,也體現(xiàn)在不同的網絡語言之間。一部分網絡語言具有低俗、污穢、叛逆等不太正面的特點,這一部分網絡語言大多不能被年長一代所接受,這也是代際沖突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代際溝通中不是所有文化都能“反哺”,因此年輕一代還建構了一種應對代際沖突的方式,即話語切換。小嚴坦白,有時與父母聊天時,會無意打出一些不被父母接受的網絡語言,當父母問及之后他會撤回那句不恰當?shù)难哉Z,或打哈哈蒙混過關?!昂透改附忉尯軣?,他們會不停地追問你這個詞到底什么意思,問我是從哪知道的這些詞語,如果和他們解釋就會牽扯出更多問題,所以我干脆什么都不說?!睆闹心耆说慕嵌瓤?,年輕人的訴求往往是不合理的、難以接受的,并且中年人也常常利用自己作為社會主流掌握的話語霸權,將年輕人壓制在失語邊緣[12]。

      目前年輕一代使用網絡語言時,還掀起了一陣縮寫字母的風潮,如“xswl”“dbq”等,這些縮寫常常讓很多人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么。小嚴和朋友的聊天就離不開這些獨特的網絡語言,當被問到與父母聊天會不會使用這些網絡語言時,小嚴表示不會。因為父母無法理解這些網絡語言的意思,而且這些縮寫并不被父母看好。一次小嚴與父母聊天時,父母責怪她不吃早飯,小嚴回了一句“dbq”,父母感覺很懵。當小嚴解釋說這是“對不起”的意思時,還被父母罵了一頓,在他們看來應該好好說話,用縮寫是一種不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因此,小嚴再也沒有在與父母溝通時使用過字母縮寫。這也不失為一種代際溝通之間有效的妥協(xié)方式,避免了很多語言沖突,促進了代際友好交流。

      網絡語言對代際溝通的影響不可忽視,小嚴的父母對新信息的獲取速度偏慢,這就導致他們無法理解子女聊天中使用的網絡語言,甚至對這些網絡語言抱有很大的偏見,認為使用這些語言是子女沉迷網絡,不好好學習書本知識的表現(xiàn)。而受訪者瀟瀟的父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認為青少年有自己獨特的溝通方式,父母不應阻攔而應該主動學習并融入年輕群體,只有這樣,父母與孩子之間才可以更好地溝通。

      網絡已成為年輕一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他們在網絡上與人溝通時常常使用網絡語言,并且熱衷于采用這種有趣的表達方式。與父母接受的中規(guī)中矩的教育不同,年輕一代更容易接受新的網絡文化[13],并且都在為網絡亞文化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父輩與子代成長環(huán)境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他們對網絡語言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不同,這影響著代際溝通。而不同的父輩之間也存在著成長環(huán)境、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所以不同的父輩對網絡語言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態(tài)度,這就導致了不同父輩與子代的溝通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矛盾。

      3 結語

      筆者調查了當代大學生及其父輩群體對網絡語言的使用情況以及兩代人之間的溝通狀況,也通過深度采訪調查了網絡語言對當代大學生代際溝通的影響:網絡語言可以作為代際溝通的橋梁,促進代際溝通;然而,網絡語言也會給代際溝通造成沖突和矛盾[14]。

      總體而言,網絡語言在代際溝通中的使用,促進了文化“反哺”的實現(xiàn),然而這種影響是具有選擇性的,不是所有文化都能“反哺”。父輩對于網絡語言的接受程度因人而異,那些不能被接受的網絡語言便不能進行文化“反哺”。

      參考文獻:

      [1] 施雨潔,王鐘迎.我國青年亞文化網絡內容的歷史生成探討[J].戲劇之家,2019(30):217-218+230.

      [2] 秦陽,萬麗唯,潘瑜.使用與滿足視角下的網絡語言低齡化現(xiàn)象探究[J].新聞知識,2019(02):39-42.

      [3] 陳亞威.親屬稱謂泛化的語言實踐和意義解碼——以“爸爸”為例[J].東南傳播,2019(05):29-32.

      [4] 黨昊祺.從傳播學角度解構微信的信息傳播模式[J].東南傳播,2012(07):71-72.

      [5] 羅峻峰,吳靜怡.廣告有點“污”?——品牌溝通有“態(tài)度”[J].藝術科技,2019(15):191-193.

      [6] 尤旖蕓.新媒體語境下粉絲形象的污名化探析[J].東南傳播,2019(12):116-119.

      [7] 周曉虹.文化反哺與器物文明的代際傳承[J].中國社會科學,2011(06):109-120.

      [8] 吳小英.代際沖突與青年話語的變遷[J].青年研究,2006(08):1-8.

      [9] 張琨,項大軍.從家庭語境下看文化類電視節(jié)目——以《朗讀者》為例[J].戲劇之家,2019(15):77-78.

      [10] 趙呈晨.文化協(xié)商:代際溝通視角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8(11):90-97.

      [11] 周曉虹.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J].中國新聞周刊,2006(36):57.

      [12] 李曼婷,黃霽風,張琰.“油膩中年”狂歡中抗爭內涵的形成和嬗變[J].東南傳播,2019(02):108-110.

      [13] 鮑佳琪,李娜.大學生旅游信息獲取渠道與信息選擇傾向性研究——以南京市部分大學為例[J].電子商務,2019(09):90-92.

      [14] 王衛(wèi)池.擬態(tài)環(huán)境下網紅的傳播符號學研究[J].東南傳播,2019(03):93-94.

      作者簡介:張學芳(2000—),女,安徽合肥人,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化產業(yè)。

      周霏(2000—),女,江蘇常州人,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化產業(yè)。

      指導老師:趙呈晨

      猜你喜歡
      網絡語言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從模因看網絡語言的流行和傳播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xiàn)象探析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6:19
      符號學視域下的網絡語言傳播研究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景洪市| 泸定县| 盐城市| 安徽省| 桂林市| 盐山县| 石家庄市| 洞头县| 泰安市| 宜君县| 东辽县| 宁武县| 张家港市| 绍兴市| 新蔡县| 黔西县| 大渡口区| 东莞市| 泸定县| 泗阳县| 张掖市| 临安市| 襄樊市| 内乡县| 铜梁县| 台湾省| 鸡西市| 平和县| 抚远县| 江川县| 昌乐县| 罗平县| 辽源市| 山东省| 山东| 清新县| 瓮安县| 石楼县| 玉林市| 慈溪市|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