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爭楊 劉繼波 姜文波
【摘要】目的 對護理干預在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120例為我院開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中60例患者,對照組中60例患者。兩組患者均實施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給予實驗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給予對照組患者則應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比內容為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為(35.00±5.27)min、心率控制時間為(31.06±13.26)min,對照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為(62.36±5.63)min、心率控制時間為(59.22±13.26)min,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有利于縮短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及心率控制時間。
【關鍵詞】護理干預;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
本次研究中以120例接受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的為研究對象,分為兩個組別,針對全部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和分別護理,并對組間護理效果展開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120例為我院開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中60例患者,對照組中60例患者;實驗組男34例,女26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實驗組年齡36~73歲,對照組年齡39~72歲;實驗組平均年齡(63.8±4.6)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4.5±5.1)歲。在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檢查前護理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將檢查過程中的各個程序以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幫助患者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感進行了解,若患者存在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提升患者的檢查依從性。
1.2.2 檢查時護理
首先為患者進行心率檢查,若患者存在心率不齊或是心率過速等情況,則應將患者的心率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圍內,之后再開展其他檢查工作。若患者對造影劑存在過敏反應等情況,應立即給予患者采用相應的應急措施。
1.2.3 檢查后護理
檢查結束之后為患者保留靜脈通道,要求患者于指定地點進行時長為30min的觀察,在確認患者無不良反應之后,則可將留置針拔除。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及心率控制時間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2 結 果
表1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為(35.00±5.27)min、心率控制時間為(31.06±13.26)min,對照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為(62.36±5.63)min、心率控制時間為(59.22±13.26)min,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狀動脈疾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對患者的疾病狀況進行檢查,主要對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進行應用,但是在給予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因為患者存在緊張、焦慮等情況,可能導致檢查效果受到影響,也就有必要給予患者應用相應的護理。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為(35.00±5.27)min、心率控制時間為(31.06±13.26)min,對照組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為(62.36±5.63)min、心率控制時間為(59.22±13.26)min,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對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有利于縮短患者的呼吸配合訓練時間及心率控制時間。
參考文獻
[1] 何燕娥.護理干預在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142-143.
[2] 梁萍,尚東梅,沈玉杰.護理干預在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0):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