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具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為此,語文課堂應該是生機勃勃、活力四射、充滿生命力、綻放個性精彩生成的課堂,應是凸顯語文本真,讓學生潤物無聲般享受語文學習幸福感的課堂。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致力于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討,生本課堂,成為教師探討的主題。生本教學,是“以生為本”“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模式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以此為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幸福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教育;幸福課堂;構建策略
一位資深教育家曾經說:你的課堂,讓孩子有一種幸福感嗎?你的課堂充滿激情和智慧嗎?這些提問,為學生提出了幸福課堂的境界——給學生幸福感、激情四射、充滿生機、彰顯智慧。那么,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如何構建這樣的幸福課堂,讓學生享受語文、享受快樂、享受幸福、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呢?幸福課堂的構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輕松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幸福感
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以“嚴師”的身姿傲立于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威嚴和壓力。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教師講、學生聽,學生不需要質疑、不用思考,機械倉儲、被動識記。這樣的課堂,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幸福感的系數幾乎是零。構建幸福課堂,應營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感受師生關系的平等、感受學習的快樂。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是幸福課堂啟航的源頭。
營建幸福感的課堂,首先教師給學生溫暖和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愛滿天下”的理念,提出教育首先應是“愛”的教育,愛是教學成功的保障。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和溫暖,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會與教師主動交流,實現樂學的轉變。給學生溫暖和愛,“生本理念”是前提,“為了一切學生”為教學指南。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注意力集中于幾個優(yōu)秀生的身上,應心中有每一個學生,不歧視每一個學困生,不給優(yōu)秀生特殊的待遇,既因材施教,也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就會高大起來。其次,給學生愛,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遵循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客觀地對待學生的問題,給他們質疑、發(fā)言和討論的權利,讓他們有發(fā)言權,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中,學生們會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教師應給予保護和激勵。如拼音教學的課堂上,對于z、c、s的教學,很多學生會拉長音發(fā)出“滋——、磁——、絲——”的聲音,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對于這樣的課堂事件,教師呵斥不僅違背學生的天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從激勵的角度出發(fā),表揚他們的想象力,但也應指出不足:z、c、s是聲母,不能拉長音,應讀得短促有力。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也綻放學生的個性,營建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
二、注重興趣激發(fā),為學習催生幸福感
布魯姆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前提。為此,幸福課堂的構建,營建愉悅的氛圍,可以讓學生感受幸福感,興趣的激發(fā),可以催生幸福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是“生本課堂”的基本要求。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才會產生求知欲,才會發(fā)生“要我學”到“我要學”、“我樂學”的根本轉變,學生才會快樂學習,感受幸福和快樂。如《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時,對于“棒打”的經過部分,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林沖是怎樣棒打洪教頭的?讓學生自主交流。之后,設計活動:哪幾個學生能表演一下棒打的經過?這樣的啟發(fā)和設疑,滿足學生好動、愛表現的需求,于是,他們躍躍欲試,樂在其中。
情境創(chuàng)設,引發(fā)學生生活經驗。為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發(fā)他們注意、激發(fā)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多媒體呈現的動態(tài)情境圖,以及教材中的靜態(tài)情境圖的交替運用,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快樂學習、積極參與,情境圖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遠不止于表演和多媒體的運用。課堂上,教師巧妙的導入、游戲的運用、活動的開展,都是激活課堂、催生學生學習幸福感的有效手段。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多元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化、趣味化和啟發(fā)性的環(huán)境,讓課堂充滿活力。
三、提供活動平臺,讓學生獲得幸福感
幸福課堂,是學生快樂學習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幸福感,是快樂課堂的目的和宗旨。幸福感是成就的快樂感,是內心的體驗。獲得幸福感,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自主活動的平臺,為他們提供自主、合作、實踐的空間和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經歷活動的過程,獲得活動的體驗,從而激發(fā)興趣、增加快樂的指數、提高幸福感。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體會學習的快樂、收獲參與的幸福。對于閱讀教學,多數教師采用教生字,然后運用講讀式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被動、消極,課堂低效,快樂感、幸福感無從說起。教師改變一言堂,讓學生先學進去、再講出來,收獲探究學習的快樂,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如《狼牙山五壯士》的閱讀教學時,教師改變一言堂,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活動等,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前布置學生先學任務,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課前搜集到的狼牙山的相關資料,相互介紹和補充狼牙山的簡介。對于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教師可以設計“闖關游戲”或者搶答游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其強烈的興趣。這樣,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收獲學習的快樂,強化先學意識。
教學的主體部分,教師同樣應通過設疑、設計活動或者任務的形式,促使學生動起來。如《狼牙山五壯士》的閱讀教學時,對于文題解析的問題,教師可以設疑,讓學生交流、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什么信息?為什么不是《狼牙山五戰(zhàn)士》?“壯士”和“戰(zhàn)士”的區(qū)別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引領學生初步走進文本中,培養(yǎng)學生猜讀的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交流之后,教師繼續(xù)以問題導讀:五戰(zhàn)士接受了什么任務?哪些詞語寫出日寇的猖獗?“集中兵力”和“大舉進攻”兩個詞語采用什么方式描寫的?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問題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交流、互動,激活了課堂,收獲學習的喜悅。對于學生的參與、表現,教師給以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幸福,學習的自信。
四、運用趣味教學,為課堂提升幸福感
小學生喜歡玩、喜歡動,也喜歡新鮮和好奇,更喜歡自由和娛樂,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營建愉悅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充滿幸福感,激發(fā)學生樂學的熱情。趣味教學的方式很多,其中故事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如《祁黃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狐貍和烏鴉》、《坐井觀天》、《司馬光砸缸》、《東郭先生和狼》、《狼牙山五壯士》、《將相和》等課文閱讀時,故事法可以渲染閱讀文本的情境,讓學生快速進入文本的閱讀中,從而提升學習的快樂,提升幸福感。
趣味教學,除故事法之外,游戲、競賽、實踐活動等,也都是激活課堂,為課堂增趣提效的好方法。寫作教學時,讓學生寫一篇描寫景物的習作,鼓勵學生先用畫筆畫出所要描寫的景物,如寫春天的文章,讓學生畫出春花的燦爛、春草的生命力、春風的和煦等,再用語言對景物進行描繪,這樣的活動,較之于單一的創(chuàng)作,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中,教師傾聽學生的真實之音、質疑之音,用嶄新的理念、無窮的智慧、親身的實踐,為學生打造快樂、成長、進步、發(fā)展的幸福課堂,讓課堂充滿魅力,讓課堂充滿童真、童趣、童性,讓課堂富有生機和活力,成為學生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樂園。
參考文獻:
[1]王光華,修亞范.立足學生,細心傾聽——傾聽中的幸福小學語文課堂[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01).
[2]顧益梅.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課堂——也談小學語文幸福課堂的打造[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11).
[3]方金輝.打開小學語文幸福課堂通道有效嘗試[J].華夏教師,2014,(09).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