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達
【摘要】新聞記者應變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聞的價值。本文立足于提升新聞記者的應變能力策略,從提升記者能力的重要性出發(fā),主要對提高記者專業(yè)水平、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以及完善采訪機制這幾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聞記者 ?應變能力 ?提升策略
前言: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中,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成為自身站穩(wěn)腳跟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激烈的角逐過程中,應變能力的提高對新聞記者有重大意義。
一、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應變能力是指:面對突發(fā)狀況,能流暢靈活做出反應并促使工作順利進行,這是新聞記者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新聞記者需保證所采訪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新聞是否新穎,能否具有感染力取決于記者的能力高低。記者對新聞的把控度、判斷力越好,報道出的新聞越受到人們的喜歡。在采訪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發(fā)狀況,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記者的采訪難度,記者應在保持鎮(zhèn)定的情況下,迅速調整對策,解決問題。
二、提升新聞記者應變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yè)水平
采訪是人們了解新聞事件以及跟蹤事件發(fā)展的基本途徑。采訪前準備工作是否充分、采訪時能否準確判斷、采訪后是否進行跟蹤觀察等都會影響新聞的有效性。為保證新聞采訪的真實、新穎,記者應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1.提前做好采訪準備工作
記者采訪如教師備課,都必須做好準備工作。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需要對所采訪的新聞事件大致了解,熟悉與采訪內容相關的信息,如采訪對象的年齡、職業(yè)、性格等,還可以同高資歷的前輩請教,學習借鑒其經驗,從而思考總結自己的采訪思路,并進行適當?shù)恼{整,選擇最優(yōu)方案,以達到理想效果。還可草擬新聞采訪方案,列出提問方式、采訪內容等大綱,同時模擬被采訪對象的回答、反映等預估采訪過程中的各種突發(fā)狀況,以便做好相應的補救措施。做到“預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確保采訪工作可順利完成。記者采訪之前需再次確認錄音筆、記錄本等采訪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基礎裝備是否全都配備整齊,攝影師的照相機是否可以正常完成拍攝等。最后,新聞記者還需根據(jù)采訪新聞的性質或者內容整理自己的著裝,面對鏡子聯(lián)系采訪語氣和面部表情。
2.靈活獲取采訪信息
通過觀察采訪現(xiàn)場的情況變化,去調整采訪問題的方向,是優(yōu)秀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能力素養(yǎng)之一。在新聞采訪中,總是可以看到一些記者為了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對采訪對象軟磨硬泡,百般阻攔,引起采訪對象的反感。其實此類采訪方式是不禮貌,不符合職業(yè)道德操守的,會使采訪對象產生抵觸心理,不自覺的建立心理防線,提高警惕,甚至拒絕接收采訪,最終適得其反,功虧一簣。為減少或避免類似情況發(fā)生,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應合理掌控提問時機,適當調整自己的提問方法,靈活的從不同角度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避免對同一個問題步步緊逼。新聞記者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以此提高采訪效果,使新聞報道更具有價值。
3.提高自身感知能力
(1)把握采訪對象情感變化。察言觀色的能力在記者采訪中很重要。新聞記者對采訪者而言不僅陌生,而且會不自覺的拉開距離,這無形之中在兩者之間建立起鴻溝,產生情感隔閡,進而增加了溝通難度。面對這種情況,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可過于嚴肅,亦不能太過放松。此外,要練就“自來熟”的能力,通過飽滿的情緒、極具感染力的語言等逐漸降低采訪對象的心理防線,主動配合完成采訪。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在每次提問之前做好鋪墊,循序漸進,開門見山的提問方法不可取。針對部分采訪對象產生焦躁不安、緊張局促等情緒,記者要有耐心,從輕松愉悅的話題切入,安撫其心理,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2)鍛煉記者觀察力。小事成就大事,細節(jié)成就完美。往往不經意的細節(jié)能夠反映出深層次的修養(yǎng)。敏銳的觀察能力,細致的分析能力能夠幫助新聞記者應對不同的采訪困境。記者在到達新聞現(xiàn)場時,應該仔細觀察周圍環(huán)境,排除采訪過程中的干擾因素。例如:觀察事件發(fā)生前后現(xiàn)場是否有變化,詢問在場的證人,進而從中獲取有用的新聞線索。采訪時,記者要時刻關注采訪對象回答問題時的面部表情、語氣變化,以此推斷引起采訪對象情緒變化的原因以及回答問題的真實性。記者還可以通過事先獲得的線索提出問題,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容,使采訪結果更具有完整性。
(3)提升記者判斷力。新聞具有突發(fā)性和時效性兩大特點,在很多情況下會突然發(fā)生并且持續(xù)時間段。促使很多記者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就進入現(xiàn)場或者不能及時做出反應,以至于錯過報道和采訪的最佳時機。為避免以上現(xiàn)象的頻繁出現(xiàn),記者需要迅速做出判斷,以此提高應變能力。新聞的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因此,記者不僅需要迅速判斷新聞是否具有價值以及價值的高低,分析新聞事件可能會造成的社會影響,抓住新聞事件的價值核心,而且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判斷新聞事件真假,探求新聞真相。
(二)改變思維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工作事業(y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如若記者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推陳出新,從不同的角度挖掘新聞信息,勇于探索新問題、開拓新思路、提出新見解,那將會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中脫穎而出。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是不斷的前進和上升,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因此,為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目的,還需記者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堅持學習,不斷進步,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型新聞記者。
(三)完善記者采訪機制
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會增加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工作效率。新聞媒體單位應該定期對新聞記者進行培訓和考核,鼓勵記者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性。還應組織開展采訪研究專項活動,介紹自己的采訪思路,融會貫通,優(yōu)中擇優(yōu),從而實現(xiàn)團體的共同成長。
三、結論
提高記者采訪應變能力已成大勢所趨,這就需要新聞記者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增強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在每一次的采訪工作中吸取經驗,不斷總結,最終量變引起質變,實現(xiàn)質的飛躍,報道出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參考文獻:
[1]徐方.新聞記者如何提升采訪應變能力[J].中國報業(yè),2020(10):84-85.
[2]陳綺娜.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提升[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4):16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