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 要:在我國,小學生學英語的一個難點是語境體驗和應用環(huán)境不足。學生在生活中常接觸和應用的是漢語或民族語言。在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聽、說、用英語,造成學生語感、語法、發(fā)音等方面缺少直觀地體驗性,也使學生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用英語的習慣。要想使小學生學好英語,關鍵的一點,是教師要能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情感并為之構建良好的英語學習語境,并促進其英語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學實踐證明,以引情和擬境為抓手,可使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質效得到很好地保證。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習情感;語言環(huán)境;良好習慣
在我國,小學生學英語的一個難點是語言體驗和應用環(huán)境較弱——也就是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聽英語、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很少,或者說基本上沒有。在這種較差的英語環(huán)境當中,學生語感、語法、發(fā)音、邏輯等方面的直觀感知是很難建立起來的。而且,由于應用環(huán)境的弱,也造成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度不高、價值觀認同度偏低,在學習中積極性不高,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要想使小學生們學好英語,打下良好英語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習慣,關鍵的一點,其實是語境的“爭奪”——而教師又不能左右生活中英語的使用環(huán)境,那么,就需要在學校中引導學生關注英語、喜歡英語并為他們模擬、創(chuàng)設較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能夠較直觀地感知、接觸、使用英語。
一、培養(yǎng)喜歡英語的情感
我國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與漢語、本族語言學習相比,是偏弱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生活中他們主要是用本民族語言(如維語等)和漢語,英語基本上是“零”應用(除個別家庭外)。也就是他們根本就不理解學英語的價值在哪里;二是他們自小就開始在生活中接觸并學習漢語,而到進學校后才開始接觸英語學習。而漢語與英語在語法、邏輯、語音、語感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有相當?shù)牟町悺_@樣,學生學習理解和接受英語就比先學的漢語要困難得多。因而要使學生學好英語,首先是要讓其在情感上有意愿、樂學且有信心,養(yǎng)成主動學英語的習慣。不然,任何教法都發(fā)揮不了作用。
要想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師應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使學生喜歡自己,第二是教學過程生動有趣,使學生喜歡英語課,第三是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直觀、感性認知規(guī)律,使其學得有效,從而使其有信心并獲得學習成功感。
為什么要強調讓學生喜歡自己呢?因為,對小學生來說,他們還不能從人生理想、社會責任等角度去驅動自己的學習,“為家長學”“為老師學”的心理是客觀且普遍存在的。也就是,當他們喜歡某位老師的時候,就往往會喜歡聽這位老師講課并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學科。所以,小學英語老師要注意,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一定要想辦法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好、親昵的情感關系,少板著臉,多與學生交流、多表揚學生、多展示自己活潑有童趣的形象。從而引導學生建立向師心理。
至于教學過程有趣和教學方法的直觀、感性,是融入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中的,我們也融入到下面所探討的方法策略中進行闡述。
二、有趣引人的情境導入
在授課的開始,教師即應該注意引情和入境——好的導入,可以為整個學習過程和方向定下基調。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即為學生構建一個具有直觀性的情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感性狀態(tài)。而且,基于小學生的學習情感需求,這個情境應符合小學生的興趣取向。
比如在學習“she goes to school on Mondays”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先和學生聊天,“誰來說一說,大家在生活中都喜歡玩什么呢?……嗯,你喜歡踢足球……你最愛去公園……那,大家都是什么時間玩自己喜歡的游戲?嗯,星期天……放學后……好。如果你的好朋友說,‘星期一上午咱們去公園玩吧?你會怎么回答、怎么做?……”通過這個聊天過程,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他們喜歡的游戲情境當中,然后再通過“如何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的問題,引出后面要學習的知識點。一下,就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起來,而且還為學習的方向定下了基調。
三、擬建直觀感性的情境
前面說過,我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語境比較弱。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英語通常不能與英語表達的對象、內容進行直觀對應。也就是,練習“football”的時候,眼前不一定就有足球在眼前,練習“its under the cat”的時候,既沒有交流互動對象、也沒有貓在場景中。這樣,學生無論是學還是記,都處于一種純抽象的硬記硬背狀態(tài)下。既無趣、無聊,也與小學生習慣直觀思維的特征不相符合。
所以,教師要注意,盡量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或創(chuàng)設對應的直觀情境。
如果有條件,那么最好是將對應的實物帶到課堂上——比如足球、文具、桌椅、食物等等,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對照著眼前、手里的實物學習對應的單詞和短語。學習效率就會大幅提升。此外,一些不能帶到課堂上的事物或者是情節(jié)性的內容,那么就可以用模型、圖片或者是視頻的方式來展示給學生。比如輪船、火車、圖書館等事物或場景,教師就可以把玩具模型帶到課堂上,或者是用多媒體展示場景圖片。而對于情節(jié)性的內容,則可以采用視頻呈現(xiàn)的方法。比如,早晨互相問候、人物互相介紹的情節(jié)對話,就可以錄制些學生們日常交流、學生家長們打招呼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可起到很好的構建情境和激發(fā)興趣的作用。
此外,表演是特別值得教師經常用的一種引情、擬境方法。讓學生們扮演各種人物、動物角色,進行情景對話表演,學生的參與度高、過程活躍,且與真實生活應用最貼近。如“where is my toy?”“its in the bag.”“where is the bag?”……這一組對話,就讓學生分別扮演學生和媽媽等角色,大家一組一組上臺來進行實景表演。特別有趣,且語境感最強。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氣、表情、動作,如果與所教授的內容相對應,都可以為學生帶來直觀體驗感。還有,英文歌、影視、順口溜等,也都是既有趣,又有情境感的學習方式,都應在教學中積極使用。
總的來說,我國小學生學習英語一個突出的困難,就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條件較弱,缺少直觀體驗,也影響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因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特征,著力在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上下功夫。特別是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的情感和態(tài)度,使之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習慣,并多用直觀感性的教學方法——“引情”與“擬境”疊加,可有效提升多語境環(huán)境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質效。
參考文獻
[1]? 楊玉芳.影響英語學習主要因素的調查與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4.
[2]? 齊阿娜爾.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課程改革的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