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斌
摘 ?要:隨著當前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在當前教育教學領域信息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面對這樣的發(fā)展趨勢,加強信息技術與項目化教學的深度融合,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下文當中結合實踐對信息技術與項目化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策略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項目化 ?教學策略 ?教學應用
與當前信息化教學現(xiàn)狀充分結合,簡要闡述相關內容并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課程項目化教學應用,提出信息技術與項目化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策略,希望能為信息技術在課程項目化教學中應用提供一些參考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的應用
(一)發(fā)展歷程
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發(fā)展很快并在社會很多領域當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尤其是在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當中發(fā)揮的十分強大的作用,通過信息技術應用對提升課程教學效率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為直觀的學習體驗。就當前在教學領域當中,信息技術應用歷程與發(fā)展歷程進行綜合分析,在教育教學當中應用幻燈片PPT教學,是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最初期的表現(xiàn)形式,伴隨課程體系的不斷改革,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信息技術來制作視頻動畫來輔助教學,實現(xiàn)情境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利用相應的動畫視頻達到課堂教學核心內容引入的目的,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基礎上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隨后就是發(fā)展到微課教學、慕課教學,教師將整節(jié)課程教學內容整理好上傳至相應的學習網(wǎng)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復習、預習的素材,另一方面在相應的網(wǎng)站上實現(xiàn)教師與教師的溝通精進。
(二)現(xiàn)狀分析
1.授課教師的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教育教學領域來說是一場革新性質的挑戰(zhàn),但是存在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多數(shù)教師對信息技術不能夠熟練的應用,沒有特別多的教學應用經(jīng)驗,所以導致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中未得到預期的效果,這一情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利于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2.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方式方面由于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在開展興趣課堂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外部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任務、教材內容的教授、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各個地區(qū)城市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fā)展等等,目前存在的教學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科知識的拓展學習、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標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適應智慧校園的發(fā)展
我國的教育教學領域已經(jīng)進入到智慧校園的時代,信息技術在課程項目化教學中的應用,大幅提升了校園信息化的應用程度?;诖吮尘跋聦W校方面為了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革,而高職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是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中級階段,課程項目化教學策略的教學以及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科知識內容和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豐富的生活素材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社會學科知識應用奠定堅實的技能基礎。
(二)智慧教室與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掌握程度,缺乏綜合性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不足,這就造成了學生成為一臺學習知識的“機器”。而智慧教室、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情況,讓學生在學習學科內容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潛移默化的塑造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課程項目化教學策略的有效開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知識和用知識的有效融合,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下深化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應用的靈活性,總體來看課程項目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是促進學生學有所用的關鍵途徑。
三、促進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課程項目化的教學氛圍
教學是一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活動,所以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融合于實際的課程項目中去,才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能夠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下來解決一些項目問題才是教學目的實現(xiàn)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為學生提供一個項目化課堂學習情境,并將具體的項目學習計劃與相應的學科章節(jié)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課程內容中的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一方面便于高職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以信息化教學實現(xiàn)教學氛圍的優(yōu)化。
(二)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
目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到了各個課程項目知識的應用,對于一些知識的應用途徑、應用方式以及未來的作用并未達到一個深度理解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改善課堂學習氛圍的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并將其融入課程項目化、信息化的學習模式中去,讓學生利用計算機的操作將事物進行描繪,從而達到鍛煉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學目的。
在動畫效果設置的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比較喜愛的網(wǎng)絡游戲主角、動畫片主角等。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播放一些游戲短視頻和動畫短視頻,在播放后隨即引出課堂教學主題,同學們在觀看視頻后,能否通過我們所學的信息技術將主角圖片連續(xù)起來做成動畫,然后在課堂任務設置上教師應講究靈活性,給予學生選擇的空間,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心中最喜愛的動畫主角、游戲角色進行動畫效果的設置,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能夠實現(xiàn)理論知識應用的有效鍛煉,而且制作自己最為喜愛的主角人物動畫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興趣,從而間接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
(三)合理選擇課程項目題材
項目題材的合理選擇主要是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結合每節(jié)課程的教材內容和教學重點,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行教學素材的選擇,對整節(jié)課程進行合理安排確保教學題材與教材內容的良好銜接,將教材內容轉變?yōu)橘N近生活項目的實例,從而降低教材知識的難度,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操作,從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與整體素養(yǎng)。
結語
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來說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基礎性課堂教學模式之一,而在課程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目的就是深化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學生日后的生活和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秦聰.淺談信息技術在項目化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5,36(07):51.
[2]張占昶.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研究[J].新課程(教研),2011(0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