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靜云 王蕊 郭耘菲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小學校園霸凌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根據(jù)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目前教育大環(huán)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現(xiàn)狀,并嘗試探究了彌補這種缺失,使中小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盡早抑制校園霸凌產(chǎn)生的方法。
【關鍵詞】中小學生;校園霸凌;心理健康
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2016年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基本目標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教育部稱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學生全面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學校管理方面
在筆者所調(diào)查的一所九年一貫制中學中發(fā)現(xiàn),約有27%的中小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學生普遍反映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時太少,常出現(xiàn)被主課程教師占課的情況,自己有時候心理壓力太大無處傾訴,而學校也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由此可見,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這是誘發(fā)中小學校園霸凌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重心多放在對提升學生成績、約束紀律等方面,很少關注到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頻率整體水平偏低,形式僅為家長會、微信群溝通等,這種形式的局限性導致教師很難全面地了解學生。
(二)家庭教育方面
一些家長由于平日工作較忙,除了對孩子給予物質(zhì)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料之外,很少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層面,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例如,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困惑或者委屈后,無法在家庭溝通中得到排解,難以在家庭里獲得理解與關懷,積壓在心里,久而久之,致使孩子產(chǎn)生越來越多心理方面的問題。
(三)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對于中小學生這個群體而言,同輩壓力與群體壓力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面對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自身是否有能力與同學進行良性互動、保持良好溝通;面對緊張繁多的考試,自己是否有抗壓能力來緩解焦慮;面對困境自己是否可以排解憂愁。每個群體、每個個體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即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個體差異性。
二、霸凌者與受霸凌者的心理問題研究
(一)從家庭成長環(huán)境角度分析
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家長的性格也存在著差異性,例如:有些家長脾氣暴躁,管教孩子時缺乏耐心,不愿聽取孩子意見;有些家長性格平和,愿意認真與孩子溝通。因此,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中小學生所處的年齡特點,他們不僅在生活上依賴父母,同時也缺乏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好的影響能使學生一生受益,不好的影響將會讓學生走向歧途。
(二)從霸凌者角度分析
霸凌者由于受到復雜的社會因素、家庭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存在兩種表現(xiàn):
內(nèi)心過于自信。例如自身的外在條件:身材高壯、長相出眾并且成績優(yōu)異,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還有家庭的溺愛所帶來的優(yōu)越感。這類學生普遍有較強的自尊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身邊有與自己相違背的人或事,出于嫉妒的心理、爭強好勝的性格,就會對受霸凌者采取語言侮辱、精神打壓、小圈子孤立等手段,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
內(nèi)心過于自卑。例如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成績差、家境不好的學生,他們在家庭中得不到家長的肯定,在學校得不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與喜愛。為了證明自己,往往也會采取過激行為來得到他人的關注。
研究發(fā)現(xiàn),霸凌者還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如缺乏自控能力和缺乏理智溝通,情緒暴躁,喜歡通過激進的語言或者動作來直接表達內(nèi)心的意愿。
(三)受霸凌者的角度分析
受霸凌者通常有明顯異于常人的特征,例如一定生理缺陷(身高、長相、音色等),或在同齡人中過于“閃光”(外表突出、成績優(yōu)異、青春期過早發(fā)育等)的學生,其自身特征的不一致性會使其成為“異類”,容易被群體所排斥。
從同伴關系與個性特征出發(fā),有部分學生通常在學校里沒有朋友,他們往往形單影只,所以遭受霸凌的幾率更大。另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學里校園霸凌事件中,女生的參與度較高,她們往往因為一些小事情就鬧矛盾。更喜歡搞小團體,部分青春期的女生會因為某些男生而勾心斗角等。
從家庭成長環(huán)境角度出發(fā),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陪伴時間少的學生,他們往往沒有安全感,不敢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緒,遇事不敢告訴家長和老師,容易成為霸凌者攻擊的對象。
總之,霸凌行為多發(fā)生在校園且不易察覺,霸凌者往往根據(jù)受霸凌者忍氣吞聲、不敢聲張的性格特點,更加肆意使用暴力,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三、如何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校規(guī)章管理
1.學校引起重視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增加課時量,向學生普及心理學方面相關知識;(2)設立心理咨詢室,傾聽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3)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全面的心理測試與輔導,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與自我疏導的能力,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可能性。
2.對學生開展“善良教育”。讓學生學會同情、憐憫、善待、平等。教育學生對身邊的人保持友善,盡最大的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
3.加強專業(yè)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通過邀請心理方面的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其充分了解該教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學會觀察學生的情緒,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安撫與疏導。
4.完善校園規(guī)章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預警機制,加大校園霸凌的處罰力度,完善學校的安保工作;對學校周邊及時進行檢查,全面監(jiān)控和防范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同時建立以救為主的應急機制,在校園內(nèi)一旦發(fā)現(xiàn)霸凌現(xiàn)象要及時制止,降低學生的受害程度,防止事態(tài)惡化。
(二)家庭榜樣示范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在校的基本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并幫助其改正,要多鼓勵孩子,增強其自信心。其次,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教導孩子要溫暖純良,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同時,家長要理智施愛,愛而不嬌,各家庭成員之間要融洽相處,在孩子的教育上態(tài)度一致。
(三)注重教材引領
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的教材使用率較低,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缺乏基本了解。僅有八年級下冊設置的法治專冊對合法權益的保護、違法行為等做了理論方面的學習,為此,其他年級教材的編寫與設計應以此為鑒。
要加強思政課與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進行法治意識培育,讓中小學生從心里敬畏法律,減輕或杜絕校園霸凌的發(fā)生。同時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讓中小學生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
(四)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
面對網(wǎng)上充斥的各種信息,相關部門可以為中小學生設置專門的青少年上網(wǎng)模式,同時加強對于貼吧、微博等社交平臺的監(jiān)管,防止校園暴力延伸至網(wǎng)絡暴力,對受霸凌者造成二次傷害。
(五)推動國家立法
要從根本上杜絕校園霸凌的發(fā)生,國家相關部門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政策的建立與實施;現(xiàn)階段對于青少年的立法保護大多是對霸凌者的懲戒,而對受霸凌者的保護過少。筆者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該認真聽取各界人士對于校園霸凌的意見,積極完善有關校園霸凌的具體條例并逐步細化,保護受霸凌者的合法權益;加強針對中小學生的普法宣傳,使中小學生從內(nèi)心認同法律并遵守法律;同時做好社會法治宣傳工作,只有如此,我國在構建和諧安全校園、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方面才能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丁太魁.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孫曉冰,柳海民.理性認知校園霸凌:從校園暴力到校園霸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1).
[3]劉皓穎.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及其對策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4]劉琳,劉亨榮.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及其存在問題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0(04).
[5]成梅香.如何在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A].2020.
[6]張碩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舉措[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