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人生的各個時期都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就好比小學初的“入學教育”,這個階段雖然不長,但有它的特點和規(guī)律。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要針對學生低齡性格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養(yǎng)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這一目標取向應該在一年級入學教育中得以體現(xiàn)。
關鍵詞:一年級;入學教育;管理
入學教育,簡而言之,就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階段的適應性教育過程。從熟悉的幼兒園到充滿期待的小學校園,一年級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做好學生的入學教育。
創(chuàng)設輕松學習環(huán)境
學生進入小學校園,從琳瑯滿目的玩具和手工放置的幼兒園教室環(huán)境被小學統(tǒng)一的教學平臺和黑板以及貼滿各種標語和規(guī)范的宣傳欄所替代,整個小學的教室嚴謹有序。新入學的學生都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適應。作為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在入學教育階段,特別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和表情,把握好親中帶嚴的度,做到大方得體,給學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對學生不熟悉的情況下,可采取輕松的點名游戲和學生進行互動,在游戲互動中,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反應中對其有最初的印象。比如,誰的嗓子最響亮,誰的表情最大方,誰比較內(nèi)向等等。另外由于學生初入小學,教師對其各方面都不了解,在座位的編排上,可以根據(jù)身高暫時安排原始座位,安排好后,為了學生熟悉自己的座位,可以進行找朋友的互動活動,先讓學生離開座位自由活動,然后播放《找朋友》的歌曲,讓學生迅速坐在自己位置上,并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握握手,敬個禮,找到一個好朋友,這個可以反復練習幾次,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融入到新的學習大家庭里。
規(guī)范言行舉止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進入小學,學生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學習上,教師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相對會少,師生交流以課堂為主。小學生的言行舉止需按《小學生一日行為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怎樣能讓一年級的學生言行舉止得體呢,針對學生剛入學懵懂無知的狀態(tài),班主任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和具有趣味性的故事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如上課要求,可出示兒歌:鈴聲響,進課堂,課本鉛筆準備好,專心聽,仔細想,老師教導要記牢。在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時,可結合國學經(jīng)典語句來引導學生,如學生課間和同學發(fā)生矛盾,可以告訴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學生做了一件小小的錯事,不簡單粗暴進行批評,而是告訴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引導他要學會“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弊寣W生在經(jīng)典的浸潤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內(nèi)容與游戲、動畫相融合
學生進入小學學習,學習的內(nèi)容主要以考試來衡量學生學習的成效,這跟在幼兒園游戲為主的基礎活動的學習生活大相徑庭。為了幫助學生在最初入學階段能盡快適應系統(tǒng)學習小學知識內(nèi)容,一年級教師要認真地備好課,力求把教材內(nèi)容和游戲、動畫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既有熟悉性,又有學習任務的責任感。比如說在教學拼音上,可把拼音變成拼音寶寶,在課堂上通過欣賞動畫,完成互動游戲來學習。
家校合力打造育人平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指出“兒童的一般發(fā)展、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里的智力興趣如何,成年人讀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們給兒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響。”因此,一年級的班主任要做好和家長的溝通工作,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適當教會學生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比如在語文方面,可以提供好的學習資源,教會學生多認字,學生的識字量大了,以后的讀題、做題、理解和寫話自然不在話下。為了更好地給學生做好優(yōu)質的后方學習保障,一年級班主任需要發(fā)揮家長的積極參與性,在入學初及時籌建家委會,先以自愿為原則報名,一般自己報名的家長都是比較重視學生,而且在某個方面有特長的,如果人數(shù)不夠,再經(jīng)過入學的一兩天觀察,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表現(xiàn)不錯,家長又積極配合的,再提出邀請,家長基本上不會拒絕。家委會是家長的核心團隊,一年級班主任可以通過多種現(xiàn)代溝通模式進行統(tǒng)籌安排,比如可以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加強聯(lián)系。QQ群可作為班級工作群,屏蔽群聊,只發(fā)班級通知和班主任、科任老師留言,讓家長們隨時關注,不要錯過重要信息;微信群,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可以報名接龍活動需要等,叮囑家委一定要主導好方向,傳播正能量。
此外,作為一年級班主任,在入學教育這段時間,要爭取做到以下兩點:其一是起點要嚴。一日常規(guī)的管理,如遲到、早讀、午讀、課間、課堂紀律等,老師要提出具體要求,沒有做到或沒做好的,及時批評教育,及時反饋家長,齊抓共管。
小學入學教育,是學生生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次成長儀式。一年級班主任既是學生的安全守護者,又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應細心引導和悉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和適應能力。一年級班主任要學會立足大處,從細微之處入手,抓住點滴契機進行教育,從而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度過小學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蘇聯(lián)]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荔園外國語水圍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