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點,在素質教育盛行的今天,音樂教育在小學課程中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然而在受到重視后,音樂教育也難免被應試教育思想所影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被迫接受專業(yè)知識的灌輸與應試技巧,音樂教育也失去了本心。本文通過幾個事例對奧爾夫教學法中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了分析,論述了奧爾夫教學法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小學音樂;教學相長;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
音樂是讓人心情愉悅、精神放松的藝術。然而在音樂課堂中,音樂的這種特質不再表現(xiàn)出來。隨著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音樂教育也逐漸量化,加入學生的成績考核之中。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音樂教師也逐漸以教授應試技巧為主,以提高學生綜合成績?yōu)槟康倪M行課堂設計。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現(xiàn)階段的音樂學習應該輕松的、愉快的,而不是跟著教師的思路接受應試思想。奧爾夫教學法主張以人為本,認為音樂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強調學生的學習氛圍與學習方法。無疑奧爾夫教學法更加適合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因此教師應當反思自己在教學設計中的不足,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以奧爾夫教學法為中心思想,設計出更加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與方案。
一、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相長
奧爾夫教學法更加重視人的感受,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即讓教師和學生都更加放松,舒適,全身心投入教學過程中來。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釋放自己的好奇心,在音樂學習中調動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吸收更多的知識。此外,對于教師而言,拋棄死板的教學目標與高分攻略,全身心投入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來,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之處,認識到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進而認識到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提升自己的音樂素質和教學能力。也只有如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有效溝通,交流自己的心得與思想,做到教學相長。
例如,在講授《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拋開歌曲的曲調和釋義,先讓學生們自己為歌詞譜個曲。這是一首歌唱冬天、歌唱雪花的歌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想象力是千奇百怪的,從他們不同的歌聲當中也能感受到學生對于冬天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人記住了冬天的寒冷,有人喜歡打雪仗時的快樂。這時教師在引出歌曲原本的唱法,學生又能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在這樣的互動當中,學生能夠自發(fā)自主的進行音樂學習,也能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而教師接收學生的思想,也能從中得到啟發(fā)。
二、弱化教學專業(yè)性,增加課程趣味
在現(xiàn)今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往往習慣向學生灌輸專業(yè)的音樂知識而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更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對音樂專業(yè)知識的理解能力較低,且不同的學生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這種教學策略的不足,針對小學生的特征改變教學策略。面對音樂小學生是感性的,他們在理解音樂的時候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感情引導,而不是帶著專業(yè)化的審視角度為學生灌輸標準答案。此外,在面對專業(yè)知識課程教學時,教師也應該弱化其專業(yè)性,避免課堂枯燥,采用生動有趣的形式進行授課。
例如,在《西湖美》一課中,學生要通過學習感受越劇唱腔的獨特韻律,領略西湖的美景。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越劇演唱影像和西湖的美麗風光。清越婉轉的越劇強調與西湖的秀麗風光十分契合。在影片資料的幫助下學生的感受是成倍疊加的。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影像資料為學生講解越劇的由來與特征,進而引出語言與當?shù)貍鹘y(tǒng)唱腔之間的關系。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師能夠以學生的體會為基礎逐步向學生傳遞專業(yè)知識與理論,學生也更能體會到音樂課堂的樂趣。
三、提高學生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素質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指導下,教師應當增加課堂上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通過游戲、實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講解中來。而學生通過互動,能夠在講學習與練習、與實踐、與創(chuàng)造結合起來。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在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而在現(xiàn)今的小學音樂教育當中,更重視的是對課本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無法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教學目標的改革,并調整教學方案,打造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送別》一課當中,送別是一首表達離別之情的歌曲,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十分濃烈。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進行作畫或者設計表演一個小短劇來展示自己對于這首歌的理解。藝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通過藝術形式的轉換學生能夠對歌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就會事半功倍。此外,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也能引導學生自主自發(fā)地進行創(chuàng)新,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進行,音樂教育所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對于學生而言,音樂課程不僅是培養(yǎng)興趣的一個附加課程,更是提升綜合素質拓展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音樂教育必須是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而進行的。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時,也應當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遵循客觀規(guī)律,以學生的體驗為基準進行探索,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金波.芻議小學合唱音樂教育中奧爾夫教學法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16:205-206.
[2]李旭.淺談奧爾夫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的突破[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6:196.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訥河市長發(fā)鎮(zhèn)中心學校 高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