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琪
摘要:聽、說、讀、寫四門功課中,閱讀與聽、說、寫相互貫穿,緊密關聯(lián)。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要求語文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對策
引言
語文是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學科,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的重要途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需要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滿足青春期學生的身心成長需求。
1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不強,閱讀教學的整體成效不如人意。學生們之所以不喜歡語文閱讀教學,除了個人因素之外,對閱讀教學重視程度不足,以及教學方法的陳舊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單一認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重點在于多做練習,多解答題目,加強練習強度。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們能夠做到通讀全文,將文本中的生字詞掌握即可。不難想象,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們的閱讀教學未能有效的深入和拓寬,對文本的感知把握能力停留于初始階段。而閱讀教學方法的陳舊,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主。閱讀教學方法的陳舊、僵硬,使得學生的閱讀學習缺乏個性色彩,千篇一律,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深受影響。此外,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未能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小,也是桎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1]。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分析
2.1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閱讀教學活動開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生動而形象的教學情境,能夠激學生對新知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成效,有利于課堂教學有序順利的進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緊密結合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同時,還需要遵循時效性原則,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叩開學生的興趣大門,激發(fā)學生課程學習的欲望,確保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tài)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教學《荷塘月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以視頻播放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荷塘的美麗、柔婉、神奇。待學生有了一定的“感覺”之后,筆者再以講故事的口吻,向?qū)W生介紹了文本作者的寫作背景及時代環(huán)境,幫助學生對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視覺感官加上聽覺引發(fā)的想象之后,學生能較為輕松的進入筆者構建的情境之中,進而激發(fā)出閱讀和學習的欲望。
2.2情感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普及,要求構建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教學的需要。情感教育是創(chuàng)建良好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的有效手段。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深情飽滿、深情并茂的開展課堂教學,將自身的情感思想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抒發(fā)自身的情感,表達自身的觀點,或者聯(lián)系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的經(jīng)歷,將自己的故事、情感講授給學生聽,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師的了解,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情感教育以情感交流為核心主體,開展情感教育,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的互動,能夠提高教師的親切感,打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對構建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有著事半功倍的成效。
2.3質(zhì)疑問難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其首要關鍵即是需要確保學生“無后顧之憂”,敢于發(fā)出聲音,提出疑惑,發(fā)表觀點,質(zhì)疑問難。然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不難出現(xiàn)學生發(fā)呆、出神、睡覺等消極現(xiàn)狀。不可否認,有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強勢”,教師無疑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時間。在強烈的灌輸下,學生疲于奔命,甚至連做筆記也手忙腳亂,無疑不敢提出問題。日復一日,學生也逐漸形成被動的學習習慣。為此,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要不斷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大膽提問。在閱讀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筆者針對性的改變教學方法,以鼓勵發(fā)言為主,無論是針對文中人物的性格,亦或是對時代背景的感受,均可暢所欲言。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有的學生說林沖武藝高強,本領讓人欽佩;有的學生說陸謙忘恩負義,陷害朋友,死有余辜;有的學生說北宋末年奸臣當?shù)?,政治黑暗,忠義之士難以報效國家;也有的有的學生說不喜歡林沖,認為其過分懦弱,缺乏快意恩仇的豪情……。在這樣你來我往的議論中,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客觀上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培養(yǎng)[2]。
2.4傳統(tǒng)文化
滲透傳統(tǒng)文化,是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課題,而學生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正是其夯實基礎,升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如何引導學生課外接觸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愉快接受?筆者認為,以文本聯(lián)系名著的“聯(lián)系法”最為有效。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某部文學名著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則在教學相關章節(jié)時興趣盎然,參與欲望十分明顯。同理,如果教材文本中某一篇作品十分精彩,在通過教師的教授之后,學生也會“愛屋及烏”的喜歡上這部文學作品,由此激發(fā)出閱讀名著的興趣。例如,教學《出師表》時,由于學生對《三國演義》十分熟悉,因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這一“熱鬧”的氛圍帶動了其余的同學,從而由《出師表》引申至《三國演義》。當然,高中學生面臨高考壓力,課程學習十分緊張。因此教師在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時,盡量把握好節(jié)奏、數(shù)量、程度。此外,對于不愿意閱讀名著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節(jié)目、綜藝節(jié)目,文化類節(jié)目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也十分有益。
3結語
閱讀不僅是吸收知識,擴展眼界的路徑,更是驅(qū)動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為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無疑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榉e極自主的學習,從而才能切實提高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金海婷.有關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6,27(31):110-110.
[2]王筱林.高中語文閱讀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研究[J].教育,2016,13(17):197-197.